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之个人感受

时间:2013/12/23

摘要: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可以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等等。

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素质教育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全新知识结构,科技本领和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辩证统一。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力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指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它是应用多种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所以,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进行探索的一个重要前提,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对自己感到索然无味的课程倾注热情。而多媒体教学符合历史教材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从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过去的历史起“死”回“生”,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如讲到古代史的原始社会,我充分运用了化石图、复原图和远古人类采集渔猎生活想象图,使学生对遥不可及的远古人类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讲到《“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一节时,我用影像剪辑再现了当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情形,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形象直观的把历史展现给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教与学成为一有机整体。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容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明显带着“覆水难收”的过去性特点,我们不能去亲身体验。

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差,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点是关于原因的分析。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示的方法层层分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与斗争      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     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扩军备战       发动战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解决了重点内容,一步步递进的分析引人入胜。并且充分运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效果,展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尤其是英国、德国在两大军事集团中的核心地位。因为地图是静的,我利用区域动画闪烁和变色的效果把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着重闪现,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明白在地图上的明确地位。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单一、简单,而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板书时间,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事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故事。所以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史料,增强学生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如: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我运用图表的方式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实行的措施和当时国际环境的不同来分析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却失败了。对比强烈,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

并且,可以补充大量的历史资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补充了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的一段精彩描述,关于斐迪南皇储夫妇被刺杀后,在奥匈帝国人民之间引起的冷淡的反映,来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从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战争。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现在。“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不提前将那些学生认为“冗长”和“缺乏生动感”的结论、结果告诉他们,而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在课堂上向他们展示更多的历史现象、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并得出结论。

如在讲到北伐战争时,我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军事指挥家,你如何指挥这场战争?同学各抒己见,并且批驳其他同学建议的不妥之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这就要

求学生最大限度的“神入”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感受历史事物的灵魂,并与历史人物进行一种心灵的沟通。而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的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的接受熏陶。

历史教育的根柢就是精神的培育。例如:在讲到《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节,我运用了中国国内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黎民百姓的悲苦的生活图,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处置的资料,顾维均的演说词,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及学生烧毁赵家楼图等,工人的罢工图,商人的罢市图,一幕幕历史场景的回放,使学生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学生热血沸腾,真正的走进历史的精神与文化氛围之中,全身心的接受历史灵魂的熏陶,从而实现人类优秀精神与品质的传承,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弘扬五四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教学注重以情动情,以情燃情,唤起学生的爱国心。所以教师要教有思想有感情的历史,让学生走进活历史、走进真正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的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尽管历史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它传达给学生的仅仅是信息,根本代替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教师人性化的讲解。而一位优秀教师的治学态度、做人原则以及为人处世、人格力量甚至黑板上的板书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技术越先进,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在编制课件时,首先要围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不是单纯的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多媒体,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

以,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进行全盘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教学资料和素材,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三、利用多媒体,必须协调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开展素质教育和多媒体教学是需要教师、学生及学校多方面的配合,不但要求教师、

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计算机技术,也要求学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学制、教学设备配备等必须跟上。

总之,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对历史的“亲近感”,加深了对历史空间的理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推进这一改革,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