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而班主任就是班级最直接的管理者、引领者、决策者。此外,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的核心,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得力助手,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凝聚能力,更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班主任网络培训学习,我对此更加深刻。
一、与学校领导的沟通
(一)沟通能更好地落实学校各项要求
学校工作依靠班主任上情下达,学校工作的安排布暑、校规校纪的制定是统观学校大局的纲领,其贯彻则主要在班主任。与领导沟通,切实把握领导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学校任务的关键。
例如新生入校时,学校的补充新桌椅只能装备一个班级,所以二班就使用原来的旧桌椅。一些学生开始噘嘴并有了怨言,这时班主任及时和学生沟通,把学校的计划安排作了说明,并发动学生一起利用做桌套的方法,把桌面进行装饰,不仅改变了班级的面貌,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理解、树立了服从大局的意识。
(二)沟通可以使学校的制度更加完善
班主任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辅助学校领导开展工作,更要及时把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包括来自学生、家长的)反映给相关领导(年级组长、主任、校长),以供领导决策之用或寻求领导的帮助。当学生或班级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时,班主任的及时汇报、沟通,会使特殊的问题、现象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学校工作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班级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班级管理也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人所能做好的。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凝聚任课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管好班级的目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做好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一)沟通能让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顾及班上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充分调动其他教师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例上学期,由于自己所担任的化学课每周只有两节,课堂上接触学生的时间有限,化学课上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一天在和老师交流时,语文老师提到这两天林某某同学上课总爱睡觉,这和以往相比有些反常。课后找到该项同学了解才知家长因为工程赶进度,常常工作到半夜,巨大的噪音让她夜不能寐,从而影响了第二天的听课。后来通过和家长沟通,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休息问题。对于有些课堂上自制力较差、对其它同学影响较大的学生也采纳了各任课教师提出的建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
此外班会、家长会邀请任课教师一起参加,使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共同教育目标。
(二)沟通能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
由于班主任常常和学生打交道,对学生了解更多,因此,面对某些个别学生对某一任课老师的不配合导致的任课老师上课不积极,班主任首先要与任课老师沟通,向他介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任课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例在学习方面,由于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总会不自觉地把时间或精力偏向班主任所教学科,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引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一定要大力支持、配合任课教师辅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各科学习都能均衡地发展。而对于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班主任也应该积极支持并大力协助。这些,都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
三、与学生沟通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使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集体的实力得到增强,关键看班主任能否管理合理,能否使人心所向。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师生双方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从而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源,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与班干部沟通使其当好领头羊
及时发现、教育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重要的一步。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初中学生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老师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发挥“干部作用”。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沟通,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目标,引导班干部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及重要的班级活动等。
(二)与“落后”学生沟通使其不掉队
班级之内总有一些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掉队”,如果是学习上的暂时落后还可以弥补,但如果是心灵、情感问题导致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并与之沟通,使其解除困扰,奋起直追。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婚姻观念的转变,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班内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的学生也在增加,他们中有的因遭受心灵的重创而变得敏感多疑,有的还会冷漠、自私、或暴力或内向。表现在课堂上容易走神、精力不能集中;课后作业不能认真、独立地完成;对班级的事情不管不闻、没有激情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和他们的父(或母)交流外,在学校里,班主任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心中的苦闷,进行一定的心里疏导;鼓励他们和同学交朋友、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并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且在行为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自制力等等;沟通使的平时阴沉着的脸的学生有了笑容、不写作业的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运动会报名表上出现了他们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性格和人生观的也在发生着改变。
当然了,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真诚以待、尊重学生,而且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文化素质、个人心理特征、性格不一样,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班主任说话不注意,用奚落、讽刺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的语言决不能是一种讽刺挖苦的语言,而应是一种如春风细雨的温暖语言。这样使学生既可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又可从中体会到老师的期望和爱护,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四、与家长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利用家访、家长会和电话经常同家长联系,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了,进入青春期,孩子有一些话不喜欢跟家长说,而喜欢跟老师讲,这样,班主任起着特殊的作用: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一)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尽如人意,从表面上又看不出问题,这时候与家长沟通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例如孙某在学校表现良好,与同学的关系及学习情况也很正常,老师眼里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孩。一次电话家访中家长向老师反映该生在家中“脾气暴躁、无理顶撞”的种种“劣迹”,母女关系剑拔弩张,为此孙妈妈常常气的掉泪。在和孙某交流后,班主任又几次和孙妈妈交流,要求家长要克服“家长制”作风,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也要欣赏孩子的优点。要融入孩子的生活,成为孩子朋友,同时从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沟通。在后来的接触中,孙妈妈高兴地说:孩子变了,性格温和,学校里的事也爱和妈妈交流了,更重要的知道关心妈妈了。
(二)与家长沟通传达学生状况
虽然大部分家长是关心自己孩子的,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因忙于自己的事业,导致了对孩子的忽视,导致学生在学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能双管齐下,避免意外发生。
例如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青春逆反时期,对事情的好恶判断还处于朦胧时期,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在诱惑着他们,特别是一些家长的行为举止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为了学生的正常安心的学习,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准佩戴耳环节、首饰;不准烫发、染发,个别学生因为“爱美”之心,还是常有违规行为。老师与之谈话后又多次和家长联系,使之认识到孩子生长发育时期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现在班上没有再出现学生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举止。
总之,沟通是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桥梁,班主任要善于架设,只有这样才能力聚一处共同建设学校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