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山东教育创新人物王志鹏: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时间:2013/12/24

 王志鹏同志现任教于东营市实验中学,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德育研究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他积极探索新的学生成长教育模式,在协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通过“民主型自主管理”运行机制,不但使自己的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为我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充分整合教育力量,积极探索新的学生成长教育模式
    除学校外,充分发挥家长、社会的力量,,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实践德育、巩固德育提供真实的环境,使三方面的力量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实现有效整合,从而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1、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工作。他不仅以电话、短信、家长会多种形式沟通家长,还率先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对班级建设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合理发挥家长的积极力量。他借助家长委员会,宣传学校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管理思路、课改要求等,与家长平等、真诚的探讨交流教育策略和班级工作思路,征求家长的意见,赢得了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积极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他不但请家长走进教室,参与课堂教学,还请家长在班里做了各具职业特色的课外辅导,并组织学生走进家长所在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参观和实践。
    3、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和培训。为让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王老师经常向家长宣扬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做法,针对孩子情况和发展阶段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2010年,他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我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织的《家长学校教材》编写。
    二、践行“民主管理、爱心教育、魅力引领”班级德育管理机制
    (一)未雨绸缪,依“法”治班
    班主任工作应该未雨绸缪,把工作精细化、前置化,进行预防性管理,做“防疫站”,不做“消防站”,把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提前制定系统而完善的班级法规,组建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他重视班级法规产生的民主性和过程性,重视班干部的产生过程和培养过程,尊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权利。
    王老师经常对学生说:“改变世界从成长自己开始,热爱班级从承担责任做起。”所以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设立了许多责任岗,如门窗管理员、电教管理员等,各项工作都由责任人确定其岗位职责和标准,用于自查和管理。
    当然,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王老师相信,只有规则管理,只有制度管理,只有学生管理,还不够科学。正如孔子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王老师在实现依法治班的同时,也重视班主任的以德治班,这样既见法又见人。
    (二)一腔师爱润心田
    1、尊重如同一把金钥匙,是可以破译任何心锁的密码。王老师觉得,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不仅是在学生犯错时的理解和接纳,而是我们在面对学生时所自然而然呈现出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职业信念。
    为此,他建立了个别学生谈话记录册,坚持每周单独与每一个学生单独交流一次。还建有家长沟通的备忘录,学生成长记录册等。他还重视故事教育,因为故事来的含蓄,能助人自助,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2、戴着“放大镜”用诚心去查找学生的亮点和点滴进步,激活学生的个体上进力量。
    赋予责任、建立激励机制也是一种培育集体生命的强有力的力量。在班级工作中,他坚持每天以各种方式表扬个人或群体。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重要工作就是戴着“放大镜”,用诚心去查找学生的亮点和点滴进步。他说自己的感受很深:对于初中生,问题与进步、优点和缺点是同时并存并可以转化的,你去抓缺点,缺点不一定越来越少,你去抓优点,优点则可能越来越多。因此,他还特别善于利用各类评优,想出了诸如“班级风云人物评选”等激励学生的小办法,并把它们都变成“圣树上的果实”,在操作中坚持短期性、多样性的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高尚的师德和个人良好的修养感染学生。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王老师常常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王老师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舍小家顾大家。2002年9月,他受命担任2000级一个住宿班的班主任,刚刚开学一周,母亲就因车祸受伤住院,而他的父亲自1995年起就因脑出血长年病卧在家,他又是独子,可是面对刚刚接手的班级,他只能请亲戚、同学、朋友轮流去陪护病人,自己楞是咬牙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
    2007年,他的父亲再次住院,可他正带着毕业班,只能中午和晚上去医院。2007年10月,他的右手受伤,坚持吊着石膏重返讲台,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赞许。
    王老师,以其高尚的师德和个人的人格魅力,教育了学生,也感染了周围的同事。他所带的级部,所有教师总能团结一致,认真工作,多年来总是被评为一类级部,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学习实践、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理念
    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有伟大理论的指导一样,一个班级的管理同样需要先进的理念作指导。王老师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探索,博采众长,并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实践、反思、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他说:“面对人生风暴期的中学生,在多元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整合中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力量,使学生成长的校内外生活实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想落到了实处;而在班级管理内部,则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靠民主型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想。”他倡导“前置教育”、“体验教育”和“尊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多年的努力,在取得了学生爱戴、家长支持、领导认可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1年,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的研究,独立承担并顺利结题其子课题《学校校本德育特色化研究》,作为负责人还被评为先进实验教师;
    2010年,作为东营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稿的《家长学校教材》编委,进行了大量的编篡工作;2006年,还曾参与国家级德育课题《初中学校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深化研究》的研究,所承担的子课题按时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
    2011年,所撰写的德育论文《班级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被评为省一等奖等。曾于2005年执教德育活动课《感恩的心》,获得我市首届德育活动精品课一等奖。
    教学工作方面:
    参加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回归生活,作文的源头活水》、《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节外生枝:语文拓展教学的有效策略》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编写过三部学科教学资料,2011年又参与编写了我校承担的“十一五”期间全市教改成果丛书之《基于课程与教学的校本研训研究与实践》。
    自工作以来,连年荣获校“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优秀级部主任”称号。2008年获得首届校级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2012年被评为校十佳教师。2012年被评为东营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获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班主任系列提名奖。
    可以说,王志鹏同志的管理理念和做法正在全校满院开花,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我们学校也因有这样的一位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老师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