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行动,从改变自己开始

时间:2013/12/25

上海之行,让我感到“震撼”,收获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课改,都深知课改的势在必行,但课改究竟让我们收获了什么?除了分数,除了证书,学生在学校究竟学到些什么?究竟能做些什么?
我们今天要实施的是面向21世纪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能否真正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
我们现在的课堂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的课堂突出存在四个问题: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我们一再强调教师“精”讲,问题是究竟“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其实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
2、 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教学的本质,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还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管教师讲的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只有关注“相异构想”的暴露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
3、 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我们在讲“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但是不是一些老师只在追求一种形式?思维对话的核心是什么?
4、教师对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于是课改的结果是——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业效能上,如何以优秀的教学方法为引导,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是一个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现实难题。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的校本教研怎样才能有效开展?
【案例】“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一位语文名师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
这种“三个关注”(自我、文献、收获)和 “两个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为)的课堂改革经验,毫无疑问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我们二中的每一位名师也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但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仅靠教师个体的这种自觉行为就能打造吗?不,要靠有效的校本教研锻造。引领校本教研,这必须成为我们每一位名师的责任。只有行动,从改变自己做起。
有效的校本教研——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它作为一种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途径,从而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的常见形式是:同课异构和一课多轮。这种立足于日常教学实践的校本教研,可以使每一个教师在参与中都得到提升。我们学校不缺乏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时,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实实在在地会让每一个教师都受到冲击,从而影响教学行为。
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使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成为常态?反思以往的做法,我们是真正把课例做“研究”了?还是演变成了一种赛教的形式?
一个优秀教师必然是在行动中成长起来的,而教师的成长过程,必须通过具体的课例来感悟来提高。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开展课例研究,不是在作秀,不是在搞形式,而是着眼于教师的成长,着眼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寻找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能把它视为任务来完成,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明确了这一点,开展课例研究才有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研究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感和成就感,使教学研究不至于变成一种外来强加的任务,那就应该带领每一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研究的是教师自己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这种研究教师感到亲切、能够解决实际同题,实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问题是——这种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又给我们目前的学校教科研队伍结构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我校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1.领导、教师视学校荣誉为生命,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但二中理应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
2.我们不缺乏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同时近几年选聘的一大批研究生教科研能力非常强。
3.电子白板、网络等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当然我们也存在着班额较大,教师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我们应上下齐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行动中,教师才能得到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未来!
记忆犹新的是下面一段经典: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是的,只有行动——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