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后进生?就是指思想行为后进、学习上比其他人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勉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具体表现在思想行为和学习成绩落后两个方面。因此,只有掌握后进生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得教育效果。
那么,后进生有哪几种类型呢?
一、行为放纵型。由于家庭、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如夫妻离异,丧父丧母或家庭矫惯等,这些学生一般自控力差,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其缺乏约束力,因而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违背校纪校规,搞一些恶作剧,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寻找精神寄托。
二、思想落后型。由于某些教师教育教育不得法,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乐道于哥们义气,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甚密,促起思想落后,班内校内之事漠不关心,对学校没有感情,对老师的教育充而不闻,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与学校与老师的对抗,做一些损人不利己、危害班级、学校的事情。平时说些消极落后的话,在同学中威信教低,且在少数落后层中有一定的市场。
三、智商低下型。有些后进生思想行为则积极要求进步,学校、班级各方面的工作都积极肯干,惟独在学习上成绩低下,此乃智商低下型。如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即使本人做了最大努力,学习成绩仍不能提高。
四、学法不当型。有些后进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也尚可,但上课不知怎样听讲、做笔记、预习、复习,怎样提出问题,他们往往比别人付出较多的时间,但收效甚微,成绩在短时间偏低。
针对后进生上述类型与特点,应对其采取如下教育措施:
一、心灵沟通、感情补偿法。教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摸清他们的脉搏,以爱发现爱,以心发现心,顺应其心理,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取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在与他们游戏、娱乐中获得教育的机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心灵有创伤、缺乏家庭温暖的后进生,教师要备加关心和爱护,让他们从教师身上体尝到父爱、母爱。家庭之爱,促其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的热爱。
二、协作教育、多层次教育法。对由于家庭溺爱,社会诸因素造成的后进生,教师要经常与社会、家庭取得联系,建立协作教育网,及时反馈学校信息,使家庭对孩子的在校情况底码清楚,以便配合学校,加强教育,也可请老干部、公安、司法人员做报告,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法制教育。家长也应经常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当发现孩子有逃学、贪玩等不良行为时,多与之沟通,各任课教师也要加强协作,研究对症措施。在教学上宜采用分层教学,对后进生提些简单问题,让其感到学习的乐趣。作业可分成AB组,这样分层教学,既使好学生“吃得饱”,又使后进生“吃得了”。各得其所。
三、创造机会、激发兴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超人的才能,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探索。在他们得到别人的赞许之余,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把爱好、特长与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点燃后进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之火,激发后进生对知识的渴求的欲望之火,推进其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把容易与困难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减轻负担、鼓励表扬法。后进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教师要热情帮助他们,减轻其思想负担,引导他们总结学习上的失利与教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要经常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