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学业情绪的探索

时间:2014/12/12

积极情绪是指由于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情绪状态。现代心理学研究已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积极学业情绪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不良学业情绪的产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与内涵,是以人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所构筑的学科,因此不可避免地充满了人类无尽的情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素质的提高也会对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理科班学生来说,整日沉浸在数理化生物的题海与逻辑推理中,难免产生倦怠、厌学等消极情绪,很需要语文科目的调节与改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并且引导学生将这种积极情绪迁移到整个高三的学习中,既是必要的,又具有突破意义。

一、课堂中引导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更加频繁地找到积极意义
在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下,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都面临着如何考取好大学的巨大学业压力,进入高三后压力尤其大。大量研究表明高三学生的情绪困扰既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的一个关键途径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中更加频繁地找到积极的意义。在课堂上与学生选择恰当时机探讨简单但是能够提高积极情绪的小问题,比如“今天天气预报是预测了部分多云的天气,还是部分晴朗的天气”“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大多数情况都不是百分之百糟糕的。所以,发现好的方面的机会以及在当前的情境中诚实地强调积极意义的机会,是始终存在的。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甚至是悲惨的情况以积极的方式重新定义,就激发出了学生的积极情绪。

二、课堂中教师以积极情绪带领学生享受备考过程中的喜悦与幸福
教师作为成年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要目光有神、热情积极、情绪饱满、精力充沛、信心饱满,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会很快投射到学生身上。人际沟通理论告诉我们交往双方会产生“情绪渲染”的心理效应,也就是主体情绪不正常会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应。因此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迅速调整情绪,将周围影响教学的琐事进行平复,让自己展现出积极饱满的情绪状态,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师教学情绪的感染而精神振奋,情绪高涨。高三学生已经进入了自律自学阶段,因此老师大可不必为了课堂纪律整节课都庄严肃穆。教育学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可见,从激发学生情绪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上以积极、愉悦的情绪进行教学,能引导学生带着同样愉快的情绪来学习,达成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目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在充满积极情绪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反应灵敏,记忆深刻,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迁移到接下来的课程中,就为学生良好情绪的循环打下了基础。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有效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
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良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语文课基本的模式就是专题讲解+专题练习,客观地讲有些单调与枯燥,但如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究、去总结,即使错误也是有价值的,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活跃起来。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接受为自主自觉学习,充分调动其思维,在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能力。

四、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激励生命成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人的成长是一个探索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潜能有多大”。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愉悦,要靠教师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得有成就感,要靠教师精心引导、组织。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及时、科学地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首先,在高三阶段不仅要注重评价语文学习结果,更要强调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教学评价要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终结性评价,而应将其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整堂课取得的教学效果,更要关注这堂课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的表现,对每一位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评价。评价时不仅要从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感悟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当然,对学生课堂表现中的不足,教师也要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告诉学生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更好,尤其要将问题集中在某一点上,让学生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有改变的正能量。

其次,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社会生活体验的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学习天赋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对相同的外在刺激有着不同甚至差异重大的个体体验。同样一句话说给有的学生是一种鼓励,而对于另外一个学生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参考学生不同的个性,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比如对于自我反省能力强的学生,评价点到即可;而对于敏感自卑的学生,评价一定要使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对于自我评价良好的同学,评价语言要客观准确。要让学生获得生命生长,就要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被肯定的积极体验以及向前发展的希望。

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方法来调动和培养学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对提高高三学生的备考效率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与学生认知、情感等有关的理论研究要透彻,考虑到目前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成果不多,因此需要在尽可能通读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运用成果基础上,提炼出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