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结与反思
时间:2014/12/15
一、学习领会文件及试验阶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无先例可循,针对这一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一方面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全校师生作辅导报告;另一方面组织高一年班主任、科任教师深入进行学习、讨论。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过去的学期鉴定的不同性质,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其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原则。对评价内容体系六个维度二十个二级指标七十一个三级指标,我们更是逐条分析、领悟,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吸收其他学校的做法,按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了我校的评价细则。通过学习使教师不断更新和端正教育观念,统一了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高一年11班、4班作为试点,先期进行了试验。同时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组织全体班主任、部分科任老师,对试验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提取出更符合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做法,在全年段推广实施。试验过程中我们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评价要求,通过出专刊、宣讲、发放材料等形式让高一年的全体同学及家长积极参与。组织他们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发挥他们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如:向学生宣讲了七十一条三级指标的内容,对不太清楚的内容进行辅导、剖析,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领悟其精神实质,相互讨论、研究,做到了然于胸。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教育和发展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在学习省厅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和学校评价细则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要求学生对照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和学校评价细则,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份300字以内的自述报告。并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寻找各种证据,因为有证据才有说服力。同学们都异常活跃,他们找到了自己曾经发表过作品的刊物、各种获奖证书、担任各种职务的证据,甚至连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表扬也都一一回顾、体现出来。在收集这些证据的同时,写好了自述报告。当然同学们在写自述报告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信心——“原来,我这么优秀!”对照评价标准,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要是以前有这个评价标准多好啊!我们就会更加明确努力方向。”这一评价活动对同学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了同学的激励作用。当然也有的同学在此过程中把握不准自已的定位,过高估计自己。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还没有进行横向联系,因此学生自评只能做一个参考。
三、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我们的具体做法:把每班54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小组9人,以此为单位进行学生互评。首先统一制定好评价表格(见附表),发给每一个学生,并组织各小组推荐一名活动主持人和两名学生进行评定等级统计工作。由学生主持这一评价活动,老师成了他们的听众。先让被评者宣读自评报告及自评等级,让其他同学结合平时相处中对他的理解和认识,对他的三项指标评定等级(A、B、C、D),再由学生推选的代表对小组综合评定情况进行统计。这一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当然在这一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诚实思想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公正全面地评价别人,别人才能公正地评价我们自己。由于同学们经常生活在一起,相互比较了解,再加上同学们评价过程中能不时与自己对比,因此通过同学们的互评不但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使评定结果绝大多数都是客观和公正的。
四、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整个班级评价活动
在学生自评、学生小组成员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班级总评。我们成立了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两位长期任本班学科教学的老师以及学生代表(2-3人)(有条件的还吸收家长代表参加)共5-6人组成。班主任任组长,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指导下,开展班级评价活动。我们对照“评价标准”以学生互评为重要参考依据,并参考学生的自评,联系同学们各方面的表现,实现了对学生的班级总评。
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繁琐的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地、全面地审视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必须重证据,重成长记录材料,用发展、动态的观点看待学生,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促进激励学生的发展。
五、整理反馈阶段
班级评价完成后,各班评定小组将评定结果呈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小组(政教处)。经审核后,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通知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由学生本人签字认可后,评定小组长收回,交由学校政教处存档备查。对于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学生,将在全校公示一周。公示期内,由政教处安排专人值班,接待投诉和提出异议者。对于有异议的,由学生本人在接到《通知单》一周内提出复议申请,由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领导小组讨论后重新确认其综合等级。经过一周的复议期后,班级评定小组成员将对本人指导的学生的评语及综合等级填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交给班主任签字,加盖学校公章,装入学生档案。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初由政教处具体布置本学期的具体活动,学生根据评价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发展目标,并自备一个个人成长记录袋。学生在每个学期的第16周进行自我评价,准备材料;17周学生互评;18周是班级评价小组总评,对评价中有较大异议的情况,可以提出申请复评;19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检查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将评定结果张榜公示(反馈学生本人)。
总体来说我校的第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完成得较好的,基本符合省厅要求。但评价过程中有一些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
1、这一活动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学习“评价标准”要细心辅导,使每一条内容深入学生生活,使之生活化,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依据,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要使条例教条化,而失去生活的本味。
2、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促进作用是巨大的。要结合各校实际进行,补充完善。在学生互评结束后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有的学生说:“要是这个评价从开学初开始就好了,我就可以积极参与更多的活动,可以收集更多材料充实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学生都是向往进步的,我们应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将这一评价体系迅速推广运用,使学生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真正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扎实开展,做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更多、更好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搭建更多平台,让学生充分表现展现自己,让他们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
4、今后更要完善学生档案,使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期的“功过”都一目了然,使这一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可信度增强,真正做到有据可循,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5、这个评价活动的各条各项很有创造性意义,能促进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可以说是班主任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桥梁。我们有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使之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6、此项评价活动有必要扩大宣传力度,提倡更多的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认识它的积极意义,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各方面的支持,形成合力,产生更大的作用。
7、班级评价要诚信负责,公正真实,不能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由于我们是平行班,建议各级指标确定一定比例,防止各个班级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而且往往是公正评价的班级不利,从而给同学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造假或是走过场。评定过程中以诚信为前提,严格执行自我展示、学生互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环节。
8、由于这个统计过程极为繁琐,为方便学校教师、学生评定,最好开发出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使评定工作可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