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习自主性下降,尤其是遇到疑难问题时,有的浅尝辄止,不深入思考;有的停步不前,按兵不动,总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求助上。长此下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学习上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学习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面对这种状况,初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分析原因,从容应对。
学生的依赖性不是到了初中才产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现象。学生从小到大,就是一个逐渐摆脱家长和老师爱的“束缚”、不断走向自我成熟自立自强的过程。有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是客观规律。但是,如果孩子老是依赖别人,拥有太强的依赖性,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就不是好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和老师对应当孩子做的事情包办太多;另一方面是孩子不能克服懒惰等自身弱点;再者就是孩子缺乏摆脱依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三方面的原因,有来自客观环境的,有来自自身性格的,有来自教育方面的。所以,面对学生依赖性强的问题,做老师的不可大惊小怪,而是要正视这种现象,积极从容的应对,帮助学生成长。退一步讲,对老师或者其他人依赖性强的学生,比那些自行其是听不进别人指导意见的学生还是更好帮助的。
二、循序渐进,科学矫正。
学生的依赖性既然由来已久,那做老师的尤其是初中老师更是急不得。针对这部分学生,在工作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科学矫正。
第一,克服依赖性太强要从具体事情入手。初中生不喜欢空洞的说教,那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或者一个个具体的题目,讲明要求,尤其是明确任务,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先不要让别人插手,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一件件事情的解决中克服依赖性过强的弊端,逐渐走向思考和设计的独立。
第二,克服依赖性过强要立足学习延伸课外。初中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矫正学生依赖性过强的主要途径。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研讨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和方法。同时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课下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自我复习和预习的良好习惯。只有在学习上自立,才能树立起中学生自强的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这种自理自主的意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如班级事务、运动会、社团活动、学生之间的交往,乃至某些家庭问题的解决等,都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进来,力所能及的解决具体问题。老师多加指导和鼓励,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依赖性就会越来越低,成功的机会就更多。
第三,克服依赖性过强的问题要做到家校联合。有的学生呈现出在家校不同环境下的“两面性”。有的在学校独立性较强,但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则正好相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针对不足及时予以合理交流和指导,使学生言行一致,家校一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依赖性过强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想一想“啃老族”现象等可怕的现实,固然其原因众多,但是我们从现在有意识的做点工作,对学生的成长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