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为本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做到以学生为基本单位,为管理的视角,本文在以学生为基准点的管理模式中,提出几点建议。研究重点在于把班主任管理的理念和经验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注意班级管理的常规,注重班级中的后进生的转化,优等生的培养等。
【关键词】以生为本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思考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能用简单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提醒我们在教育的资源上要公平对待,注重师生平等,具有亲和力,班级里的活动要普及所有的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需要教师在管理上进行创新。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少高中班主任,都是以高考成绩分数和平时考试成绩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并且在班主任的头脑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班级中只有优等生是最好的,后进生是可以放弃的学生,任其自由发展,不注重学生终身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前提下,不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引导,管理比较简单,不去抓住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本文通过几个方面来具体谈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方法,最后提出对班主任应该如何“以生为本”,不断完善自我的几点思考,从而期望对自己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 以生为本,做好班级常规工作
以往教育中,班级以班主任为中心,班主任的地位是主导,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必须听从,不允许学生有半点怀疑。现代教育改革,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转变以往的管理经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主要是注重与学生耐心沟通,以多鼓励的姿态去教导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注重发扬民主和平等对待学生,班主任对待每个学生是平等对待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来。例如:做到班干部管理,实行交流制,民主选举制。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班集体的目标和行为,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育不能放松,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一旦提出来,就要让学生坚持下去,让学生做到。
二 以生为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是衡量一个学校和一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标准,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做到后进生的逐步转化。班主任要转化后进生,就要理解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造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后进生的情况要做到细心,才能做好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要做到树立好正确的观念,我们不能只看到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还应该看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在管理后进生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厚爱,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关爱和细心的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对待后进生方面,班主任如果能够及时地给予学生关爱,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这样后进生就会慢慢有了转化的动力。
三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心理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做好高中班级日常工作,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抓获学生的心理反应,抓好学生心理工作,多鼓励,多让学生锻炼自己,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情。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心理变化,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反应情况,对待个别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个别的学生心理个性特别强烈,教师就要针对这一类学生设计一套好的管理方案。由于班级管理的方案必须由学生实际情况来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来总结,学生往往会对班主任有不同的理解,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当班主任把这些事例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授课的内容,而且会将这些事例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和心理的标准,对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纠正自身的心理偏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将是本人以后继续努力研究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