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成了教育科研的热点。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班风、班貌有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校风和校貌建设。因此运用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探索并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特点:
1、民主、客观:学生自主管理的班集体,应该是让全体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全面管理,参与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体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从事情的本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往往更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避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反许多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受平均分、升学分、合格率、升学率的影响,造成对问题的歪曲和处理问题的偏差,反不及学生更有针对性和客观性。
2、公开、公正:公开是实现民主教育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班级管理也应有相当高的透明度,以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平等关系,从而赋予学生了解权和知情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建设好班集体。
3、轻松、和谐: 自主管理的班级,目标明确、班规透明、责任落实、监督有力、措施完备,使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师生间、学生间有更多的信赖和协作,可以形成轻松愉快、坦诚互信、和谐协调的班级心理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都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二、全体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全体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既是管理的客体(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积极作用,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育人氛围。
1、制度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无以成方圆。班集体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班规,班规的制定要从班级实际需要出发,由班级干部、全班学生充分协商、民主制定,充分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调动学生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做到决策民主、公开,这样才能提高执行的自觉性。班规班纪要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既要强调德育为核心、智育为中心,又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关心集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班级规章制度必须是奖、惩结合,可制定班级操行试行办法(从奖、惩两方面订出具体要求,给出权重),操行分采用基础分(60分)和加分、扣分三部分构成。
2、机构管理:
建立和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保证。班集体组织机构应由学生民主推荐、竞选产生,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的意愿,充分行使学生的民主权利。班委、团支委和其他学生干部要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1)、民主选举:民主选举班干部,必须在全班同学相互认识和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行差额竞选,在选出的班干部中,召开班干部会议进行分工。在分工问题上,班主任应拿主导意见,尤其要安排好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人选,一定要由同学们信得过、能力强、肯吃苦、肯为大家服务的学生担任。
(2)、明确职责:明确干部职责是提高学生干部工作效率的必要环节。班委会负责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文娱等工作;团支部负责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负责黑板报、墙报等)。
(3)、自主工作: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工作经验也是在实践中积累的,通过自主工作、互相监督、团结协作,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总结失败的教训:在同学们的协同配合中得到尊重和认同,增强其责任感和进取心。
3、舆论管理
良好的班级舆论是班级管理的心理基础。在学生自主管理的班集体中良好的班级舆论将发挥无形的管理作用。良好的班级舆论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学生自控、自管、自我约束、自主学习、协调互助的舆论氛围。即大部分同学在重大事情上有较强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正确的言行得到支持和发扬,错误的东西能及时得到抵制,正气在班级就能占统治地位。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他在班集体建设中负有直接的责任,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事必躬行、包办代替,而是体现在对班级教育、管理的组织和调控上,可以说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对班主任的组织能力、调控技巧和教育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
1、转变观念
班主任要增强民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强迫命令,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时时处处想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使学牛在班级中有深切的当家作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班级自主管理提供前提条件。
2、抓好新班组建
抓好入学教育,对新组建的班级统一班级舆论、形成班规、班纪和班级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班主任应抓住高中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讲清学生面临的形势和发奋成材的必要性,并对怎样学会做人,怎样学会求知,怎样做到会交往、会生活提出建议,给学生定出目标:做一名让所有老师喜欢,让所有同学喜欢的中学生;对班规班纪、班级组织机构、班团干部分工职责提出初步方案,为班级舆论的形成、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打下基础。选好干部是新班建设的组织保证,班主任务必抓好。
3、抓整体、抓导向、抓关键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明辨是非、组织协调的能力,作为班集体中的具体工作可以放手让学生干部组织和管理,班主任只须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指导。班主任的主要精力应放在:
(1)抓整体教育:班集体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对班级教育环境的建设要从学生整体、班级目标着眼,把握学生中的主流,注意对主流的教育、引导和正面影响,充分发挥主流的带动、教育和示范作用。切忌以支节问题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
(2)抓舆论导向:班集体的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关键。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导向、行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和对班集体舆论的导向等。思想导向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形成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在行为导向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评价来进行导向,以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行为选择。在班集体中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达到使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自觉地改掉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3)抓关键环节
第一、培养好干部、保护好干部
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在班级建设中锻炼和提高的,但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教育是学生干部成长的捷径。班主任应培养他们具有表率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应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如:安排、协调、指导、监督等,并给予必要的帮助,班主任只需当好幕后的“导演”。为提高学生干部的威信,还应很抓他们的学习成绩。
保护班干部是指关心、支持班干部的工作,给他们撑腰打气,保护他们旺盛的工作热情。在班干部出现工作失误时,班主任应主动分担责任,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护其工作积极性;在班干部遇到苦难时,班主任应主动出谋划策,给予指导;在工作热情不高的时候,应了解原因,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只有培养好干部、保护好干部,才能使班级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第二、抓重大问题
班主任应从繁琐的班务管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抓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解决,诸如班规的制定,学生间的纠纷,任课教师的协调,家长与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协调,重大违纪事件的处理和表现较差的突出人选的教育引导工作。这些事关全局的问题是学生没法解决的,必须由班主任协调处理。
总之,高中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学生获得良好发展,使学校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改进班级常规管理,力求做到教育与管理的结合,班主任指导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结合,从而更为有效地推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