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振兴靠教育,教育发展靠学校,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质量建设的核心,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注重抓好五个必须: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抓好师德教育,构建从教思想基础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先要育己。学生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升华等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学风格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潜能开发。教师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都对学生做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终身从教、爱岗敬业作为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教师树立“三业”(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坚持“四心”(用爱心激励,着力培养每个学生的进取意识;用诚心启迪,妥善矫正个别学生的过失行为;用耐心辅导,特别注意学生品德的潜移默化;用热心感化,逐步树立班集体的正气新风) 原则,树立“五种”形象(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自尊自重、艰苦奋斗、奋发争先)。广泛开展“三爱(爱学校、爱学生、爱本行)、三查、三比(查教学工作比奉献精神、查专业思想比安心工作、查以身作则比教书育人)活动,定期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和在学生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等评选活动,表彰先进,激励教师不断地认真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从教思想基础,形成人人争做师德标兵、个个争当优秀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抓好业务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是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德重要措施,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计划分步实施
为加速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个人奋飞计划”,“奋飞计划”中包括自修计划、专业知识学习计划、教育教学目标完成计划、教科研计划等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个人制订的“奋飞计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走出校园开拓视野
我们提倡教师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学校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提供教师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活动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走出校园,开拓视野,使教师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走进新课程,构建新理念。
3、开展交流共同进步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学校开展“青蓝工程”结对活动,规定各自职责及履行的义务:让有经验的老教师给年青老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请老教师听课、评课,给予指导,课后召开教研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
4、提倡创新大胆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更加要求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研究人员。因此,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抓好科研导向,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实践,培养其教育科研能力,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科研兴师,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促使自己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一般走向成熟,最后形成自己风格。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的宣传和导向力度,积极营造科研氛围,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要制定科研方案,加强研讨交流,提高科研效果;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
课题研究是实施科研兴校和科研兴师战略的核心策略、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更要研究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抓好教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教师考核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1、教师考核四项原则:
人本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师考核工作的全过程,使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和释放,努力营造人人向上、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规范原则:实施教师考核,必须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严格实行评价标准,做到规范程序、依法办事,确保教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过程原则:考核重在过程,要认真抓好教师工作的常规考核,明确考核责任人,做好教师的备、教、批、辅、考、研等各项工作的经常性检查,认真做好记载,为学校考核小组评议时提供依据。
实绩原则:在考核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教学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加大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考核四项内容:
教师师德修养考核应采取以定性为主的方法,定性等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学校要建立以评价为主导的师德修养考核机制,要根据学校意见,综合教师本人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家长评议情况,确定教师师德修养的等第。
教师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以定量为主,采取重实效、看进步的量化计分的考核方法,形成符合本校教师工作特点的工作表观和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工作量标准要结合本校实际,研究确定本校各学科教师工作量标准,并制定出教师兼任其他非课堂教学工作的课时折算办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考核。
学校还要引进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着重对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定期不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或年级组长以上人员的行政扩大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对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教学反映差、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学校少发考核奖,并对其进行重新聘任岗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必须抓好骨干培养 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抓好骨干教师培养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要培养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要通过政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演讲,典型引路等形式,逐步使骨干教师树立爱校、爱岗、敬业的思想。
其次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吸取先进教学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班,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第三要实行政策倾斜,要为骨干教师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图书资料、配备电脑,方便教学,提高效益。
第四要引导骨干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鼓励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深入研究,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新起点、新突破、新超越。
第五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四个一”工程。即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报告,上一堂观摩课或示范课,作一次教育专题讲座,带一名徒弟,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要引导骨干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化,鼓励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深入研究,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新起点、新突破、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