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师大学习期间,我认真听取了王意如教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定位和教学科研》、李政涛教授《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吴亚萍的《课堂教学变革策略》、金忠明教授的《课堂教学的11个要件》等,收获很多。他们的研究多从教育学、教学论角度切入,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见解新颖,案例充足。听课之余我开始反思自己。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成长可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1.浏览时文
语文是中小学与时代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民族文化、时代精神都通过语文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要经常浏览报刊,阅读时文,以了解时代特点,贴近涌动的时代脉搏,树立先进的现代观念。
2.阅读经典
语文课程承担着培育文学素养、传递传统文化的重任。要把这一重任完成好,除了中小学教材要选择大量经典作品外,语文教师更应该首先读好经典,成为一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文化学者。
3.钻研教材
李政涛博士说:“从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执教者对教材钻研得透、理解得深,在教课的时候就能够引导得“法”,启发到“点”,讲述中肯,而且“章法”上也有条不紊、连贯圆活;反之,执教者自己对教材理解不透,备课笔记上写得都是从教学参考资料上抄来的现成结论,那么,即使把“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以致用,勉强用上又终究别扭生硬,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从以上引文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材、钻研课文不但是解决“教什么”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是解决“怎么教”方法方面问题的条件之一。
(二)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古训对当今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照样有效。它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增加阅历、开拓视野、丰富体验的方法,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教好书有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王建军老师的建议,让我一下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教书匠向学者型老师转变的必要。
(三)思——学而不思则罔
1.反思生活,感悟人生
金忠明教授指出:“语文就其本质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由于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决定了教授语文的教师要时刻关注现实、研究社会、体悟生活。语文教师要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还要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感悟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和能力,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一个了解社会、关注现实、懂得生活、人格完善的人,才能当好语文教师。
2.反思课堂,提升质量
“研究学问”作为发展教师专业的途径,已成共识。一个语文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要成为一个“学者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必须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实现“教学研”三结合。王建军、金忠明教授都提到了反思方法之一——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语文教师的“学术研究”范围包括很广,研究形式也很多。文本研习、教学反思、评课说课、调查实验、行动研究、文献评述、编写教材、撰写论著等等举不胜举。实践证明,一个学术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其教学能力也比较强。究其原因是教师的研究往往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一个基层的教师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调查实验,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很快会使自己专业得到发展,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型的教师。
(四)写——下笔如有神
1.下水作文,以引导学生
王意如教授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求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是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13]写作“下水作文”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缺乏生活阅历、语言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则是认为“作文”高深,不能为之。如果这时语文教师能从实际出发,与学生一同“作文”,就会减少学生心里的“恐惧感”,增加作文的自信心。而且教师下水作文,还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起到“言教”不能达到的“身教”效果。
2、写作论文,以指导教学
中小学教师写论文不仅仅是评定职称、调动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指导教学,当然也是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王意如教授谈到中国作家队伍中“非学者化”倾向,认为光靠经验和机智,而轻视学问基础,是产生不了“巨人式”的作家的,阐明了“作家学者化”的观点[14]。这一见解对我们教师专业化启发很大。我们的教师对教育理论不够重视,甚至排斥理论、反对“新课改”。我们的教师只能凭“教参”或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从教,当然不能成为“巨人式”的教师。我们提倡教师“学者化”“专业化”,就是提倡教师多研究教育理论,多研究自己的经验,写反思性教育叙事,写有份量的教学论文,写反映自己研究成果的学术论著。
(五)行——行动才是硬道理
金忠明教授说:备、理、正、引、明、叙、联、围、固、伏、通11个要件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师也要练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这五项基本功。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持之以恒、反复练训、不断反思,才能实现自己专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