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永远值得探索的课题。
倾注爱心,促其自尊
夏丐尊先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后进生,才算是抓住了转化后进生的根本所在。
后进生由于成绩差、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和冷落,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为了找回自尊,他们便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保护性的反抗,把老师的教育视为刁难,把家长的批评视为嫌弃,把同学的帮助看作嘲讽,而把破坏纪律当做英雄行为,并以此炫耀自己。但他们对自己所佩服的人又很讲义气,尤其是对那些被他们视为“知心人”的朋友,更是言听计从,因为他们从这些“知心人”那里能够得到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里很少能得到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教师应尽量去充当这个“知心人”的角色,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消除师生间的对立情绪,达到心理认同,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建立彼此信任的感情后,教师还要因势利导,逐步提高要求,实施“期待教育”,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自尊的需要。
多管齐下,促其自信
提供机会,获得自信。后进生的心灵深处同样潜藏着表现自己才华和改变现实处境的强烈愿望,教师应努力发现并给他们发挥特长和优势的机会,尽量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后进生获得自信。
集体帮助,树立自信。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矫正后进生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也是转化后进生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处在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善用表扬,培养自信。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班主任要学会表扬学生,这样后进生的自信心才会渐渐树立起来。
感受成功,增强自信。班主任要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让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到成功并不难,让他们时常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努力奋进。
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后进生普遍对学习无兴趣,知识贫乏。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转化习惯,促其自控
魏书生十分重视座右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这种做法很有借鉴价值。座右铭对后进生的健康成长会注入强大的内驱力,促其自控。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日记、举办思想汇报会、谈心、家访等多种渠道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或自我评价。同时,注意评价方法,让他们在满足自尊的同时看到不足,在找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进步。如此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他们就一定能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坚持不懈,反复教育
后进生有意志不坚定的心理特征,都会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这也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后进生一旦出现反复,就下“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论断,显然是急于求成。对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后进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要让学生在进步的时候看到不足之处,当他们旧病复发时,应当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克服困难,启发他们进行自我锻炼。要给后进生以爱心,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三位一体,转化后进
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客观条件。从哲学的范畴上说,环境分为肯定环境和否定环境。肯定环境是指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环境,反之,则是否定环境。肯定的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催人奋进,勇往直前;否定的环境则产生消极的作用,使人颓废,陷入迷途。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其发展也呈现不平衡的特点。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受否定环境的影响,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重视、研究、分析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帮助、指点学生找出影响自身成长的不良环境,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独立地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抵御各种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强对消极影响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