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径

时间:2013/12/31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办为每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是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是使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

在较大范围内,地区教育差别短时期很难改变,但同一区域内的城乡教育差别,可以因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得以改变。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均衡发展回归教育本质。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从发展的角度分析,特色学校建设因为没有排名的压力,且学校特色是学校师生所认同而形成的共识,所以和谐;因为本身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灵活;因为具有相对唯一性,所以独特;因为立足于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心灵深处留下值得终身怀念的东西,空间发展无限,所以广阔。和谐、独特、灵活、广阔的特点,使学校教育从“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升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发展,它将扫除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的功力障碍。

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国家“普九”目标达到后,实现了“学有所教”,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得以解决,目前进入解决教育过程的公平阶段。学校特色发展可以激发所有学校的办学活力,改变千校一面的僵化局面,提供多种风格的教育,让学生主动选择,可较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学校总是能找到卓越的一个方向;或书法、或画画、或艺体培养,或是人文提升……学生总是能找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类型,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其本质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公平。同时,特色学校建设使更多的学校有机会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才会更加坚实。

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基于自身发展的“差异”打造特色,通过特色的打造来形成相对稳定的育人模式和自己的发展优势,从而推动发展,促进平衡,使本地区学校群体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区域整体推进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理性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称为中小学的主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多样化教育(特色学校凸显优质性和独特性)的需求更加旺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整体性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系统的根本特性之一。个别学校的特色发展,撬不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个大系统。一花独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意浓。一个特色学校可能影响几所学校的发展,三五个特色学校可能带动几个片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唯有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才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

综上所述,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均衡发展赋予的时代使命。

二、“1+1+1>3”生态系统合力是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保证。

“生”是生存、生活、生命的意义,“态”就是状态、态度、态势。生态就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其内部物质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根据生态系统累加效应远离,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就是要让教育行政部门的外在推动力、教研机构的支撑力、学校主题的内在动力组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发挥综合效能提供“1+1+1>3”的系统合力。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作用。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奖励在政府主导下的成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和推动至关重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力应体现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资金支持三个方面。重庆市永川区出台了《永川区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使特色学校建设方向明、思路清,有计划、有步骤。构建了“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基层学校”合作机制,使特色学校建设持续、稳定推进。同时也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横向评价有特色德育、特色管理、特色教学等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纵向评价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等评价指标体系。从2007年起,永川区教委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给与每个项目5万~10万元的专项补贴;并从2008年起设立专项经费,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

必须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支撑作用。中小学特色建设除了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人士指导。永川区的特色学校建设依托本地教研机构,聘请区内外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及中小学名师组成特聘专家团队,直接参与学校特色的调研、诊断与提炼,开设特色项目专题培训,引领特色项目学校校长、教师专业成长,特色学校文化建构等研究活动,为学校提供了理论支撑。

必须强化学校核心主体地位。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学校。应积极奖励和晚上以校为本的特色学校发展和管理模式,鼓励学校沿着“项目特色-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路线去实践探索、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强化学校核心主体地位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有利于各校从学校事迹选择确立创建特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各校的特色生成于学校、发展于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本土气息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最终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格局。

三、实践体系的构建是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动”就是将实现具化为实践。特色的形成不能速成,因为文化的形成不能速成,因此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必须立足多个层面,把握多个要素,构建立体的、长效的实践体系。实践表明,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体系、特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特色建设专业支撑体系、学校特色文化培育体系的构建是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永川区以四大行动切入,构建了四大实践体系。

开展“特色研究”,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体系。中小学创建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个性化也就没有办学的个性化。永川区教委以重庆市规划办立项课题“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于均衡发展策略研究”为引领,依托9所“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努力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和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途径与方法,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框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特色学校建设模式,即自主模式、联片模式和支撑模式,分类要求,分层推进。自主模式适用于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市区级示范校,倡导他们从实际出发,灵活办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完善,为基层学校创建特色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联片模式主要是在校级之间奖励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础,形成区域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帮助学校深层次地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优质学校与优质学校合作,着力打造品牌;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合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学校的发展;一般学校与一般学校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支撑模式用于那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校,通过区级教研部门有计划的支撑服务,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明晰,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机制更加有效,使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依托76所“永川区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子课题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为特色项目研究提供实践资源,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北山中学通过践行“以美益美,以美启智,以美怡情”的办学理念,积极看重“尚美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创造了“尚美教育”特色;汇龙小学通过践行“让我们都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积极看重“儿童文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彰显了“儿童文学教育”特色;上游小学通过践行“让学校称为生活家园,让家园称为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理念,积极看重“家政体验教育”课题研究,彰显了家政教育特色。

实施“双名工程”,构建特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没有个性鲜明的校长,具没有学校特色的创建。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共同认可,才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从而产生实际的效果。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积极实施“名校长工程”和“名师工程”,构建特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名校长工程”是要通过“集中培训、自主研究、主研课题、校长论坛、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房市,培养一批特色意识新,理论素养高,管理能力强,办学思想独特、个性鲜明的校长群体,以适应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名师工程”就是通过“名师培养对象研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成立“名师工作室”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能依据学校特色建构课堂教学特色的名师。

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满足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人才需求,永川区还着力实施了“三三”培训。第一“三”是指提升教师基本素质的“普训”,提升教育科研方法的“研训”、针对特色雪下建设的“专训”这三训相结合。第二个“三”是指“区-镇(街)-校”三级培训相结合。区级培训重在理论层面,由教研室组织;镇(街)级培训重在实践操作层面,分别由教管中心和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基于学校自身发展,与现行的区级、镇(街)级培训相互补充,能快速提高一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效改变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

开展“四四教研”,构建特色建设专业支撑体系。专业支撑是指特色课题牵动,特色教研活动外化,使特色学校建设更科学、更行之有效。永川区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确立了“四四教研”模式,即在课例教研、主题教研、课题教研、特色教研的“四教研”基础上,进行建构行为、建构思想、建构模式、建构特色的“四建构”,具体从四个层面进行分类要求、分层引领:第一层面是在“课例教研”基础上“建构行为”,引领教师从“行为改进”式的教研走向“行为建构”式的教研,使之成为“有方法的教师”;第二层面是在“主题教研”基础上“建构思想”,引领教师从“行为建构”式的教研走向“思想建构”式的教研,使之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第三层面是在“课题教研”基础上“建构模式”,引领教师从“思想建构”走向“模式建构”,使之成为“有风格的教师”;第四层面是在“特色教研”基础上“建构特色”,引领教师从“模式建构”走向“特色建构”,使之成为“有特色的教师”。

“四四教研”强调学校教研特色化。教师群体以团体的形式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以校为本,基于文化传承、设施设备、教师状况等教育资源,与特色建设相结合,把教研工作融于学校特色的建构中去,围绕特色建构逐步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拓展、提升。

建设“人文校园”,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培育体系。特色学校建设必须通过文化引领,丰富内涵、铸就学校的灵魂。“人文校园”建设包括学校精神文化的范畴,如学校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学校物质文化范畴,如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最后是学校制度或行为方式范畴。“人文校园”建设,使学校办学力量个性化、制度个性化、物质层面个性化(如教师特长、学生特长、校园建设动),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使它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从而改变学校的面貌,甚至改变学校的命运。

为此,永川区政府构建了“以奖代补”的学校文化建设激励机制。设立学校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学校图书馆建设、网络建设和人文景观建设)、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学校文化过冬繁荣工程等四个项目,每年拨出专款进行“以奖代补”。同时,加强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等的督促检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对不按规定安排使用,造成截留、挪用、挤占和虚报冒领专项资金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区教委以“人文校园”为核心,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将学校文化外化于行,形成有利于特色教育的氛围,使特色建设成为全校师生无意识努力的价值取向。如开展“三月四节”活动,三月指文明礼貌月,弘扬民族精神月,德育工作者风采展示月;四节指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还在区域内开展“校园文化评比”活动等。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追求的过程。文明坚信,随着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不断深入,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