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是一门艰深的艺术。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平日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后进生的转化,这样。在转化后进生方面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逆反心理严重,纪律作风涣散,行为习惯不良,自我期望值低,懒惰不思进取,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因多方面原因没有跟上正常教学的后进生。他们令老师操心,令同学烦心,令自己闹心。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非常细致、非常特殊的工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与他们交心谈心,认真分析,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转化后进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以情育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治水先治源”,教育者应该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新型的教育观就是素质教育观,新型的人才观就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没有1%就没有100%”。让所有受教育者得到力所能及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也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者必须明白这一责任。
为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学校进行了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如:进行师德讲座、班主任集中培训、每学期写师德自查,开展“我身边的教育故事”、“我转化后进生之良方”“班级管理的小绝招”等比赛。并健全后进生和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师德奖”、“后进生转化奖”。对校外的表扬信核实后给予特别奖。学校在对教师的培训座谈中,坚持正面教育。如有目的地变“你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哪些困惑?”为“你是如何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的?”使教师们的诉苦、埋怨、愤怒变为经验介绍、自我赞扬、相互学习、良性竞争。让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有了劲头,有了奔头,从而自觉地以“导”为前提。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使教师自觉成为合格称职的人民教师。
其次,真情是转化后进生心灵世界的重要条件,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应把对事业的执着凝聚在学生身上,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在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对后进生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后进生孙迪的奶奶在一天的下午来到校长室,泣不成声,根本无法开口。这老太太可是学校的常客。但因为孙子经常出问题,老人对学校也有微词,这一次到校长室的态度和每一次可大不相同,校长以为是和班主任有了大冲突。来投诉的。在校长的安慰下,过了十几分钟,该家长才断断续续地诉说了其孩子的班主任李老师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孙迪的父亲去世了。李老师既鼓励孩子要努力读书,又送了300元人民币。还亲自辅导其学习。在李老师的亲切关心下,孙迪乖了,努力学习了。孙奶奶是感动得泣不成声啊。现在,家长和学生公认我校教师爱学生,负责任。事实证明,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教师的爱,是启迪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动力,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剂。我们的教育者,用情感教育就可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放大后进生的闪光点,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树立后进生学习自信心大部分后进生平日都自觉低人一等,自信心严重不足。班主任如动辄对其大声呵斥,时露鄙夷之情,定会使他们仅有的、可怜的自尊心雪上加霜。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对后进生细心观察,融洽谈心,和谐交流,了解学生心里、兴趣、需求,以全面了解他们,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进步成功,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并适时指出不足,诚恳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今后努力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抓住有利时机,多给他们实践表现机会,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教师心巾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也维护了他们那颗脆弱的自尊心。颁发进步奖,促进后进生转化一般情况下,获奖的的对象都是先进生。其实,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需不断激励。当他们取得一点儿成绩和进步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这样会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经常施以积极暗示,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后进生平日在纪律、学习方面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他们经常受到责备和怨恨。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冷谈、隔阂。这样。后进生便容易破罐子破摔。对他们的转化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其实,后进生渴望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多站在后进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时时处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关爱。在教育教学中与他们交朋友,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消除师生关系中的隔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更要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中关心他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产生积极、健康的动力,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战胜自卑。走向自强。我班的王强同学,学习和劳动表现都不好,但我发现他跑得特别快,我就抓住了校运动会这一契机,对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把他得到的奖状贴在班级的墙上,说这是我们班级的光荣,号召全体同学学习。王强眼睛里的兴奋是掩饰不住的,自信在他心里终于抬头了。从那以后,他先是劳动表现积极,得到全班认可,然后在学习上也主动努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王强早就不是那个后进生王强了。可见激励的作用有多大。
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因为社会风气之于人,犹如染缸染物,松烟熏室。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学牛的感知、联想、思维诸心理、行为等,都拌随着一定的情感,并受着其影响、支配。要使“后进”变“先进”,关键是要解决其“心”中的问题,就是去激励一个人的热情,挖掘一个人的潜能,树立一个人的信心。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孩子们的兴奋感、光荣感和使命感愈来愈烈,学校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后进生融入其中,转变就自然而然了。
以心唤情的教育是我们转变后进生的重头之举。例如:学校召开“在欢乐中培养未来成功者”、“点燃人生,战胜自我”的家长会、班会上,校长、老师都是站着脱稿讲实事,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方式,启发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列在首位,同时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教儿需要真实的情。敬长需要深切的爱,从而掌握教儿的方法,规范敬老的言行。姜老师在上《母爱》一课时,她以诉说自己诀别亲爱的母亲那悲痛的经过,呼唤着孩子们的真情,使他们对“母爱”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认识。孩子们在述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母爱”小故事后,流着泪说出了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字子真情,句句感人,从而使孩子们懂得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自己的爱,去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去编织一个“情”的世界。这种以心唤情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常有开展。正如五年级一个后进生在口语交际公开课中所说:老师为了教育我们,常常站在台上动情地为我们讲课,那进发出的真情真的很感人。“非常谢谢老师!”
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以动促情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爱满天下,桃李遍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历来视儿童为财富。他十分提倡开展“给孩子一天的快乐,一年的学习”的活动,因为一次有益的、成功的活动,能促动和转变后进生,受益终身。如我们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生。创文明校”的系列活动。我们以九项小活动来量化评比,每两周一次。以学生个人总结,小组评议,任课教师评定,班主任把关,大队部公示的方法。促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争夺一面面的小红旗。期中小评,期末总评,大会颁奖,光荣榜展示,效粜十分显著。其他专题活动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如“我爱妈妈,心手相牵”同庆同欢“三八”活动;“我爱父亲,心心相通”、“让我们学会感恩”、“拒绝黑网吧,健康你我他”、“拒吸第一口烟”签名活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捍卫生命,安全为天”、“文明新风进万家”等等。一系列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触动了后进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筑起了一道道德的长城。现代社会里,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牵动着一个、两个,甚至是三个家庭。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给家庭给社会造成焦虑和悲剧。一名学生在小学只有六年时间,而我们的责任是对孩子的一辈子负责。所以。学校的教育应该以儿童为目的,这是一个合格学校、一名称职教育者的最根本的目标。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懂得教育的规律,即:爱生——尊师——更爱生——更尊师。这种师生感情互相反馈,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就是“师爱”最好的结果。任何歧视、嫌弃。只会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是绝对不可取的。后进生有如后飞的迟开的花。只是迟了一步或几步而已,或者说是受到某种污染。迷失了方向,走错了一步或几步而已。只要找准后进生的成因,把握准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对策,对症下药地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正、行为矫正,只要我们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亲(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亲),懂得营造心中的爱,以情育情,以心唤情,用情用心去浇灌他们,他们虽然是后飞的雁。但一定会展翅高翔;他们虽然是迟开的花,但一定会盛开怒放。那么,一个个新的生命的个体复活,一个个美好的心灵的诞生。个个幸福家庭的构建将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