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可以拒绝香艳,但一定不要拒绝绽放;一个人,可以拒绝华丽,但一定不要拒绝成长。每天把自己最优秀的表现出来,你就是最优秀的!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优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说这段话的人叫赵莉莉——一位身处边远农村学校、曾经被职业倦怠深深困扰的普通小学教师。
她是焦作新教育团队的一员,更是这个团队改变教师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教师成长的愿望被激活
新教育实验就像一个教师培训学校,培训成本很低,甚至零成本,却能让教师真正成长起来。
2007年8月,既不是实验区,也没有实验学校,焦作市教科所的张硕果老师开始在当地推广新教育实验。但要想点燃教师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教育激情,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张硕果一个学校接着一个学校地跑,一场报告接着一场报告地作。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有人热血沸腾,有人将信将疑,有人半路退出,更有人中途加入,一切都是自愿,但最终留下来的就是新教育的种子。
听完报告后,修武县方庄矿学校的一位老师给张硕果发短信说:“真的很欣赏您对新教育的理解,这改变了我18年来对教育的看法甚至对人生的理解。无论是为人师还是为人母,我都会坚定地、幸福地一路走下去!”像这样被唤醒的老师有很多,虽然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虽然没有任何行政命令的约束,但大家因为成长的愿望被激活而走到了一起。
和大多数农村教师一样,该市中站区造店回民学校的赵莉莉曾经喜欢和同事一起谈街上的新鲜事,谈衣服,谈家长里短,有时谈得兴趣盎然,有时谈得满腹牢骚,职业倦怠感不知不觉在心里萌生了。每天的教学成了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工作中有一种窒息的感觉”。突围的决心是在认识张硕果之后。毛遂自荐让她成了一个新教育实验的“个体户”——身处薄弱的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学校也只有她一个人在默默地做。“成为一只新教育毛虫后,一个在安逸、迷茫、颓废中高高兴兴消沉着的生命,开始了一个新我的熔炼。”赵老师在成长故事中写道。很快,赵老师也成了团队骨干,并多次赴县区进行培训。在武陟县通识培训会场,因为多媒体出了点问题,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不能用了,赵老师就站在那里,充满激情地作了40分钟的演讲。下面安静极了,老师们因为专注而忘记了时间。
对于这样一位乡村教师的成长,张硕果评价说,参加新教育实验对于赵莉莉来说,是艰辛,是成长,是幸福,是一个旧我的转身,是一个新我的启程。
焦东路小学的巫静老师是参加实验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刚参加实验的时候,家人一致反对她说:“你这个年龄,在学校里该得的东西都得到了,家长、学校也都认为你是个不错的教师,为什么要做这些花哨的事?”但巫老师不仅逐渐赢得了家人的支持,而且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以前闲暇时,她主要是看电视、逛街、闲聊,现在逛街少了,电视不看了,闲聊也没有了。每天都是看书,学习,写随笔。巫老师说,参加实验以来,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觉,这在以前40多年都没有过。更令巫老师感到欣慰的是,班里孩子们的点滴变化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焦作市各县区的推广,在更多的培训中,许多实验骨干开始成为培训的主要力量。常瑞霞、巫静、张艳芬、王丽娜、赵素香、张艳、赵莉莉等近30个实验教师成了培训师。有人作报告,有人讲绘本,有人上晨诵,有人现场召开家长会,最后还有座谈会和现场答疑……
家长读书的需要被唤醒
让广大家长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先做读书人,再谈教育。
环南路第一小学常瑞霞老师以大杨树为网名,在半年时间里,给学生家长写了27封信,约3万字。在她不间断的引导下,班里的家长开始觉醒,其中有一个家长在看到写给家长的第七封信后,终于给常老师回了一封信,终于拿起书和孩子共读。
实验教师用一封封信、一条条短信、一张张便条去唤醒家长,告诉家长,只有和孩子共读,与孩子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才能和孩子真正生活在一起。要想孩子优秀,先做卓越家长。在这个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位学生家长在给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就会变成他的一部分’,您在信中说的这几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总觉得孩子还小,许多好习惯可以慢慢培养,却没有意识到许多坏习惯也是慢慢滋生出来的。看到您的信后更觉得合格的家长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做一名读书型家长。”
中站区实验小学马子鹞的妈妈,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老师带领孩子开始新教育实验后,她不仅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而且拿起多年未提的笔为孩子写下了一行行读书笔记,给老师写了一封封回信。多年后第一次提笔写信,虽然错别字很多,但非常真诚。
像这样跟着老师走在新教育路上的家长还有很多。焦作市实验小学王梓萌同学的妈妈在一家美容院工作,自实验开始后,便为孩子在网站上建立了成长贴吧,一直坚持为孩子撰写成长记录……
在亲子共读中,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彼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幸福街小学三(3)班李沭阳的妈妈说,在亲子共读中,大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沉睡的灵魂被唤醒,心灵获得了再次成长的机会。我们的收获要远远大于付出,我们享受的要远远超过承担的。
被改变的教育生活
一本书加一本书,再加一本书,改变了一个家庭;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改变了一所学校。
唤醒一个教师,就等于唤醒了几十个孩子,唤醒十个教师就等于唤醒了几百个孩子。新教育在改变教师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家长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一位学生家长在孩子生日当天给老师发来了这样的短信:“从来没有看见过浩浩这么高兴。他说全班同学都为他过生日,全班同学都是他的兄弟姐妹。这样的活动真好,相信在这样的集体中,我儿子孤僻的毛病很快就会改掉。再次感谢老师!感谢新教育实验!”
焦东路小学六(2)班的董振辕同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和妈妈共读了《夏洛的网》《人鸦》《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等十几本书。有一次妈妈要他做家务,他却不愿意去做。妈妈就引用《人鸦》里的话对我说:“‘这里容不下我行我素的乌鸦!你需要群体,群体也需要你’,家庭也是一个小集体,在集体中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热情地干起家务来。“因为孩子对《人鸦》里的这句话也十分赞同,这也许就是亲子共读的力量吧。” 董振辕妈妈说。
董振辕在其习作中这样写道:“在共读的过程中,妈妈有时叫我‘威尔伯’,有时叫我‘瑞夏德’,有时说我是长不大的‘彼得潘’,有时说我是爱写作的‘萨哈拉’,有时说我应该尝尝‘杜小康’受过的苦,过过‘青铜’过的日子。现在我们正在读《秘密花园》,妈妈又要和我一起锻炼,说如果我不锻炼,就会变成‘柯林’。我们的话有时连爸爸都听不懂,因为这是我和妈妈的‘语言密码’。每每这种时候,爸爸就会找到我的书读起来,并参与我们的讨论……在我们共读共写的笔记本里,留下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笔迹,妈妈说这个共读共写本一定要珍藏好,因为里面记录了我的成长,更记录了我们一家人的爱。”
焦作市解放区上白作乡中心学校校长许三营对新教育实验带给学校的变化进行了概括:在实验班里,过生日的孩子会听到全班几十个孩子为他吟诵生日诗;考试的前一天,老师还在用柔美的声音为孩子们讲《夏洛的网》;一个胆小、自卑、内向的孩子课间挤到老师身边说“我想当班长”;一个家长几个小时坐到电脑前,只为做一张贺卡,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相互编织的幸福生活,使大家时时生活在憧憬里,生活在感动中”。
为进一步推进新教育实验,2008年9月,焦作市教育局与各县区教育局签订协议,让实验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因为在短时间里取得了不凡的效果,2008年12月,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焦作召开,焦作新教育的成果展示给来自全国7个省的200余位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代表评价说:“这是一次用翅膀卷起风暴的聚会,使多少人心生呼啸。”
对于新教育实验而言,焦作团队的崛起具有全新意义。对此,新教育实验项目组专家干国祥评价说:“焦作新教育团队的崛起,以非实验区、实验校的方式,为如何推广新教育实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些教师改变一个地区教育
时间: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