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第四中学,是一所以信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16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等各类功能大楼8座,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184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25人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60人被评为安丘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雅宜人,是一所治学严谨、校风纯正、文化气息浓厚、社会声誉极高的乡村高级中学。
全校广大师生同心同德,发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四中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总体教学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年年都上新台阶,安丘四中已成为全国农村高中的一面旗帜。
细雨湿衣看不见,鲜花落地听无声。四中人的勤奋、努力、奉献,正使安丘四中不断创造出一个个教学奇迹,安丘四中高考升学率已连续六年在潍坊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是安丘市唯一获得高考特殊贡献奖的单位。“四中无差生,四中学生潜力无穷”的办学理念,使四中人探索出了后进生也能大量考本科的教学路子,安丘四中的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使学生从弱小到自强,从迷茫到成功。2007年教育教学再创佳绩:全校文理应届本科一榜进线247人,其中重点本科进线125人,615人参加高考,各科各类本科共录取391人。本科录取率为63.47,高出山东省本科招收率(32.45%) 31.02个百分点。班均本科进线数安丘市第一,体育本科进线数安丘市第一;夺取安丘市高考升学率五连冠。
安丘四中的管理经验
一、倡导“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学生管理模式,树立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进步、都成才、决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
1、相信学生潜力无穷,强化学生的信心教育。
安丘四中生源相对较差,学生学习信心不足一直是困扰该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生源情况:是来自三个乡、镇10万人口的二、三类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上都被市教育局宏观调控到城区高中,高一入学时基本没有进入安丘市前800名的学生)。“自信是成功之母,自卑是失败之父”。四中教学神话的创造核心便是全面启动了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注重了学生自信的心理暗示。璞玉不琢,良玉难就。四中学生基础差,并不等于他们的智力差,更不等于他们的潜力小。为了充分挖掘学生内蕴的巨大潜力,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师生从“三个一’活动中受益匪浅:“一个微笑”温暖了学生困乏疲惫钓心灵,“一句鼓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一次谈话”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持久的师言会定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你能行”是教师对学生的永久评价。在这种长期“你能行”的话语氛围里,学生个个感到自己真的能行,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好的成绩又给学生带来好的心情与新的动力;一种心理与学习的双向良性循环也就形成了。“你能行”的心理暗示,不仅开启了学生潜力的大门,也使学主树立了信心的航标。
2、善待‘待优生”,注重对学生的人情化管理
四中无差生,有的只是待优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已成了领导和教师共同的话语与追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学校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既不体罚,也不心罚。要求教师宽容学生的错误与过失,宽容学生短期时间内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明显后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学生在被老师的宽容中受到感动,也在被宽容中奋发努力。四中无差生,四中学生潜力无穷,已成了我校永恒的办学信念。
3、通过宣誓提升学生的自信力,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中的生源大多来自沂蒙山区,他们对上大学充满了憧憬。但因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而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信心抓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激发学生学习斗志,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学校实行了每周日晚班会前的宣誓制度。每周日晚班会前,各班学生紧握拳头,在班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告别‘三闲’,‘静专思主’,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加强锻炼,全面发展……”。正是这铿锵有力的誓言,给学生的思想定时充电,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不断强化。
学校不仅有学生学习誓词,还有跑操誓词。每天三操,操场上国旗迎风飘扬,学生跑操步伐整齐,口号宏亮有力:“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敢立壮志,誓夺第一,四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
学生宣誓,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荡去了暂时的烦恼与忧愁,让学生的内心变得一片明丽。学生宣誓,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又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学生们讲,跑操宣誓,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喊出了自己的气势,喊出了自己的活力,跑操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体现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学生有自己的誓言,教师也有教师的誓词。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时,全体教师要面向学生宣誓:“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我们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我们用我们的人格去陶冶学生。”神圣的承诺,和着神圣的师德同庄严的声音一起,融进了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4、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体味学习的重要。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仅在校尊敬师长,在家更应感激父母,发自内心地感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安丘四中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更把父母的辛勤付出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学习缺乏动力的现状,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之中,效果显著: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写亲情作文。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恩亲人,刻苦学习,回报关爱和培养他的人。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因感恩而努力学习,调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积极性。
5、强化学生时间观念,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学习效率,是时间是否做到了充分利用。学校为了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响过预备铃后,各班同学同时在教室里高声朗诵:“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己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通过“一生只有三天”的朗诵,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以及一天中精力的高度投入。
6、抓好学生养成,筑牢学习基础。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学生的一生计谋,就必须在学生习惯养成上下功夫。中学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制约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则是纪律、信念、道德、规范。学生从进入四中的第一天起,学校就采取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先管住再教育的方式,以抓学生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先从怎样做人开始,以专注做好每件事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学校成立的由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组成的校纪检查组,从周一至周日,从三操到两睡,从正课到自习,从室内到室外,全方位督促检查。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纪律、推门抬头率、一日休息状态、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在教学楼门口专设校纪整改栏,将每天存在的问题详细地登在上面,督促整改。为了确保学生的午息、晚睡质量,学校中层教学领导和班主任进住学生宿舍,和学生同睡,学生的休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学习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管理,坚持以情待人,实干兴校,质量第一意识。
教师是学校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建设。名师带名生,名师促名校。
1、以情待人,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坚持“用崇高的理想激励教师、用学校的发展凝聚教师、用合理的待遇奖励教师、用深厚的感情留住教师”作为管理教师的总原则。只要有成绩,你就有位置,只要成绩好,什么事也不用找。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评优树先提干,完全向一线倾斜,完全向成绩倾斜。近几年,学校全力为教师创造最优的生活、工作条件,实施安居工程。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多方筹资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现在三栋高标准的教工宿舍楼拔地而起,不论是校干还是一般教师,都住上了标准完全一样的120平方米的宿舍楼,校长不特殊,校干不特殊,教师们心服口服。学校提出了“教师的困难就是学校的困难,学校是教师的坚强后盾”的口号,支持教师排除困难,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四中近几年的教育教学成绩,引来四方注目,赢得八方喝彩,这完全得益于教师工作的合力,是学校坚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以教师立校,以素质兴校,用教师的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用高尚的师德升华学校。
2、发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
安丘市教育局要求所有的教学领导必须兼课,安丘四中也不例外。领导班子以教学为中心,以高考为重点的思想树得牢,重心下移,深入教学第一线的位置摆得正。四中的中层教学领导全部在教研组办公,没有个人办公室,坚守教学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吃苦在前,奉献在先,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凝聚教师,增强了教师的向心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学校的包级主任,既包级、又当班主任,备课组长,还兼着一至两个班的课,负责着校纪检查及其他工作,工作满负荷,表率作用发挥得好,教学战斗堡垒作用显著,无声的行动就是最有力的号召。
3、注重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了“拜师制”鼓励青年教师探索教学艺术,苦练教学基本功。
针对青年教师比例大的实际,为了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基本功水平,每年的新学年开始,学校都举行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子”活动,实行一帮一,一对红,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同提高。在“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中,青年教师要实行过“三关”活动,即教材关、教法关、教学关。再熟的教材也要从头开始,认真备课,把对大纲、教材、考纲的理解与感悟写进教学案中,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常备常新、常教常新,越教越新,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4、建设过程激励机制,向教学过程管理要质量。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向教学过程管理要质量一直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细节是工作的灵魂,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只有最优的过程管理才会有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校每周的“教研组长碰头会”、“教学办公会”、“班主任碰头会”三会雷打不动。检查教研组工作、抽查教学常规、分析班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领导的椅子进教室,加大听课、评课力度,狠抓了课堂教学主阵地。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比赛课、普通话、粉笔字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论是月考还是统考,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级别的质量分析。三个年级都制定了教师教学过程激励方案,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1、实施分层次教学,促学生大面积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教学方式“一刀切”,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吃不了”。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进步,分层次教学的重心是“优秀生培养”、“中等生补弱”、“待优生转化”三个层面上。教师在各课上改革是课堂内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作业及习题等不同层面上准备,使教的内容平衡着陆到不同层次学生可接受的平台上,使学生减少挫折,增强自信心。
2、加大待优生转化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进步。
每个班的后三十名学生,称其为待优生,他们不是不想进步,或者是因为学习基础,或者是因为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处于暂时落后状况,这部分受生在学习上也是很苦恼的。为了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学校实行了带“研究生”式的承包待优生方法,每个课任教师承包4-5个待优生,包学习,包思想,包生活,承包教师全方位管理自己的待优生,这样化整为零,加大了各班后三十名学生的管理力度,增强了班风的整体教学氛围,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
3、设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固强补弱。
学生弱科是教学木桶原理中的漏点,纠偏医瘸,消除学生弱科是促学生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教师讲课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固强补弱外,学校还每天设置了三个固定时间(每节30分钟)供学生自主学习,使优生扬长,后进生补弱,任何教师不能干预、占用,教学效果良好。
4、重视学生错题本的利用,实行单元过关和二次过关制度。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是学习新知识,还在于温固旧知识,消除学习中的模糊知识。学校十分重视学生错题本的利用,对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统一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要求学生二次过关答满分卷。这一做法,对巩固易错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设立了特尖生虚拟班,使优生得到优培。
在抓好待优生转化的同时,没有忽视特尖生的培养。为了使各班特尖生成绩更加稳定和优秀,专门成立了各级特尖生虚拟班。高三特尖生虚拟班由校长任班主任,定时召开虚拟班班会,对特尖生进行学法指导,心理调适,学习动员,思想点拨,为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铺平道路。
6、备课组建立循环听课制度,促组内教师教学平衡发展。
为了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防止弱科教师的产生,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建立循环听课制度。每个教师必须每周提供组内公开课一次,听别人的讲课一次,并在周三的教研活动中集中评课。这一活动的开展,使优秀教师起了带动作用,后进教师学到了别人的长处。经过评课,达到了互帮互学同提高的目的,使一部分青年教师加快了成长步伐,甚至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