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一位基层教师向习主席反映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

时间:2014/1/4

一、偏重知识传授,教育畸形发展
周五下午放学吃晚饭,在我任班主任的九一班上学的女儿突然对我说:“爸爸,咱班有一个现象非常不好,那就是不尊重老师,给老师起外号。比如对你,有人叫‘牛牛’,有人干脆直呼你的姓名!不过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因为只要谁叫你的名字或外号,那他除了挨打,还得给我道歉。”她的这番话让我很吃惊,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学生很好,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绝没想到会这么叫我,所以有些伤感。我说:“像平平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叫过吗?”她说:“不但叫过,我听说因为排座位的事儿还帮她的好朋友骂过你呢。不过你也别太伤心,每个班都是这样,全校风气是这样,二中也是这样。一般都是针对班主任、政教主任、校长,因为你们总是训人。起外号或直呼姓名是好的,得罪了哪个学生还挨骂。”
女儿的这些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做老师的自认为对学生很好,而学生却不买帐,这是因为思想工作没做好。现在的孩子不只是对老师无感恩心,对父母也是如此。我认为这不能怪孩子,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学校,现在的家长,都没有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教师的工资是按职称来套的,而职称是按教学证件的多少来评定的。在今年县教体局制定的职称评定方案中,有效证件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颁发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各科成绩奖、辅导证、优质课、骨干教师、论文等。老师为了获取证件,挤占了法定的劳技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连双休日和假日也拼命布置作业。二是家长的“望子成龙”理念,他们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不是你举行多少活动,不是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仅仅是升学率的高低;对孩子的要求,不是思想品德好,不是综合素质高,不管是否热爱劳动、能否为家长分担家务,不管是否知道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而只看成绩的优劣。即使是思想品德课,也失去了其本来意义,重点不在思想教育上,而单纯地成了一门学科,一门通过考试可以使教师获取证件的学科。德育已不再那么重要,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了,但是思想水平却降下来了。平时只依靠家长、班主任、政教主任和校长遇到问题时星星点点的教育,显然是杯水车薪,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学生对家长、老师的教育和付出也就认为理所当然,我的成绩好是我认真学习的结果;家长养育是他们的义务,老师教学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为了工资——毫无感恩可言。如果犯了错误受到批评,不但不知道感激老师的惇惇教导,反而恨起了这个老师;不但不知道感激父母的苦口婆心,反而对其唠叨表示强烈的不满。因此,给老师起外号,骂老师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弑父刺母也就屡见不鲜了。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哀,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弊端,思想上的问题、品德上的缺失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学校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性格、心理的健康发展。在知识至上的指挥棒下,体、音、美、劳也不再重要,上级来检查,课程表上都有;但实际上不全上或干脆不上。身体不锻炼,体质个个都很差,一让跑步,不多远就气喘吁吁;不从事体力劳动训练,学生不会干活,更不能吃苦。人们常拿中日教育理念作对比:日本实行的是狼的教育,包括狼健壮的体格、强悍的性情、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中国实行的是羊的教育,只要孩子听话不惹事,安全不出事,学习优秀能上个好的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家长如此,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受罪,“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要看见孩子能天天守在身边就心满意足。学校亦如此,学生可以不郊游,可以不搞活动,只要保住平安不出事故即是上策。
家长、老师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孩子的未来由他们商量设定,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理想。特别是家长,见到孩子,一个劲儿地问成绩如何,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很少问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回家后主要是督促检查孩子写作业,很少陪孩子玩耍做游戏。与孩子的沟通少,而且一旦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犯了错,一味地训斥,缺少耐心。作为老师,眼睛总是盯着试卷,只要学生学习状态好,成绩好,纪律好,大家相安无事;只有出了问题,才找学生谈话。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想干的事,教师家长不让干;老师家长选择或推荐的,孩子不买帐;老师家长要求做到的,孩子阳奉阴违,甚至故意对着干。在老师、家长的双重要求下,学生没有了双休日,没有了自己支配和玩耍的时间,没有了课余爱好,没有了体育活动,没有了琴声歌声,没有了绘画美展,没有了大自然的感染熏陶,每天的生活单调、枯燥,所有的只是知识的学习,再学习。一天到晚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学生慢慢滋生出厌学情绪。
一次女儿告诉我说:“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上了两个七年级都没有学会英语吗?因为厌学!这都是被你们家长和老师逼的。你们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我们也有七情六欲,我们也有兴趣爱好,我们是‘人’,不是任你们填装知识的口袋,也不是任你们摆布的木偶、操作的机器;而你们非要强迫我们干自己所不感兴趣的事,会有好结果吗?我们不敢明着对抗,就暗地里消极怠工。”如此培养的结果,成绩好的也是高分低能,成绩差的上课学不会,又没事可干,不是违纪就是胡闹。被逼急了,只好辍学过早流入社会。不知这是不是教育的失败?
在老师家长的高压下,孩子的心理逐渐扭曲,学生的性格慢慢变得孤僻、怪诞,于是逃课,抽烟,喝酒,迷恋网吧,早恋,最终导致成绩下降;众人的批评、歧视,使他们的心理不平衡,使他们生出报复心。一个好好的孩子发展到如此地步,责任在谁?这就是教育的失败!
二、教师的待遇太低,不利于教育的正常发展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天地君亲师”,教师的地位仅次于父母;横观世界,只要是发达的国家,无不是从重视教育起步的。就以我们的近邻日本为例,二战后是一片废墟,之所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法宝只有三点:一是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二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三是重视发展教育。我们中国,还是邓小平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也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但三十年来所谓的优先发展,在基层所看到的,主要是指基础设施的建造,教学条件的配备,却不见教师待遇的提高。
我说这话可能政府不满意:不是每隔几年就要调一次工资吗?是的,工资是每隔几年涨一次,但往往是未涨工资物价先涨,其它行业的工资涨幅更大,因此教师的工资实际上不涨反降。
我举几个例子。据考查,在1917年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是北大教授,月薪280块银元;鲁迅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月薪是300块现大洋;在广州一个中学教师每月能拿30块大洋;北京市的一个图书管理员和警察,月薪是8块现大洋,一个洋车夫每月大概能挣3块大洋。当时的北京市基本生活每月消费大概两三块大洋。通过对照可以知道我们曾经大批特批的旧社会,在重视教育方面却做得很好。
再以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例,以折算人民币为准。在日本,教师职业被视作“圣职”,教师被称为“先生”,与议员齐名,中小学新教师每月的工资大概有1.2万元,中年教师一般在2万元左右,老年教师有3万多元。在韩国新教师每月收入一到两万人民币,以后每年涨一次工资,一个四口之家,只要有一个人做了教师之后,一家人一辈子衣食无忧,子女的教育费用也基本解决了。在新加坡,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小学教师每月有一万五到两万左右,初中教师是两万到两万五左右,高中教师接近三万。
台湾教师的工资收入是所有行业里最高的,远远高于公务员。中国大陆各地教师工资水平差别很大,沿海地区工资高一些,河南省的就低得多。安阳市各县区也不一样,同等条件,市区的每月比安阳县的高500元,安阳县比内黄县高500元。内黄县中小学的工资,刚参加工作的每月领到手的只有一千三四,像我这工作二十多年的也只有两千多一点。
再以行业对比。我们这儿有个变电站,里面有个送电工,每月工资是三千多,奖金是三千多;如果是室外、高空作业的,每月收入会更高,甚至过万。我们这儿有外出的农民工,凡是搞室内装修的,日工资在80到120元之间;搞建筑的,日工资在100到150元之间;焊工的日工资在200元以上;厨师的月工资在4000到10000不等;大货车或客车司机工资收入每月一般在6000元左右。也就是说家里有一个电工、焊工、厨师或司机,便可养活全家了。我们这儿还有很多出国务工的人员,每年收入大概是10万左右。
再次纵向比较。1984年我考上师范的时候,说是吃上了国家饭,在村里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而现在,凡是当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或是经商,或是打工,或是在家做腐竹,每年少的能挣五六万,多的十万二十万不等,家家盖起楼房,开上汽车。原先他们见到我总是谦卑带羡慕地说:“你看人家老牛,学习好,有正常工作,而我们这些笨蛋,在家刨地。”现在他们见到我总是骄傲带同情地说:“老同学,你得想法业余挣个钱啊,就靠你那点死工资,一辈子也翻盖不了房子、开不了车。”所以同学聚会,我就不敢参加。校长也经常教育我们:“你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你就选择了清贫;要想致富发财,辞职下海去做买卖。”
事实证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已接近最低工作标准,仅仅是有个能糊口的工作而已;相应地,教师的地位也降至社会的低层。换句话说,教师的位置在领导人心中,已排在工人、农民、军人之后,所谓的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只是一句空话。
我说这句话领导们心中可能会不赞成:我们每年不是给教育上投入那么多资金吗?是的,可钱都用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的配备上了。不把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解决了,不能提高其积极性,有再好的教学条件也是枉然。
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不利于教师的安心工作,不利于教师的队伍稳定。一些胆大的干脆辞职下海,有的在郑州,有的在北京,听说都已有房有车。胆子比较大的只想业务挣个零钱补贴家用,有人冒着被处分的危险暗地兼职或补课,有人在家开个幼儿园,有人卖豆,有人卖煤,有人跑保险,有人借钱买个小车帮人娶亲,有人买个割麦机帮人割麦,如此等等。胆子小的或找不到门路的只好老实教书,心中仅怀怨恨不平而已。
贫困还导致男性教师找对象难,我们学校有一个三十五六岁的,有一个三十一二岁的,至今还是光棍儿一人。很少有人给他们介绍对象;即使有介绍的,一听说每月一千多块钱的死工资,就没了下文——一个连养自己都勉强的人,怎么养老婆孩子?现在我们这儿每年的招教考试,男性大学毕业生很少,他们一般不愿选择教师职业,一方面认为这是没出息,另一方面找对象成家难也是重要的原因。我很庆幸自己是二十年前成的家。
由此还导致教师性别的合理布局遭到破坏。随着老教师的退休,学校里男性教师偏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了教育的另一个可怕的弊病:男生普遍女性化,缺少阳刚之气。昨天上午放学,女儿告诉我说:“爸爸,六(2)班有个陈妹妹,有个杜妹妹,你知道他们是男是女吗?”当然我一猜就对了。她说:“你知道为什么叫他们‘妹妹’吗?因为他们说话声音小,不会发急,还没我们女生厉害呢!”社会上、学校里,不断见有男生打着耳钉,修着长指甲,爱照镜子爱打扮,说话细声细气,没有男子汉气概。这是典型的“羊”的教育的结果,长此下去,民族危矣!国将危矣!
以上,希望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尽快解决问题,让教师成为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才能真正做到“重视教育,富国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