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怎么才能使谈话更有效地起到教育作用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有的放矢的原则
教师要有目的地与学生谈话。在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可以不必直奔主题,通过谈一些间接话题以放松交谈气氛,但谈话内容应好比是魔术师抛出的飞刀,最终要回到手里,也就是要归到正题,并且把主要内容放到谈话的真正中心处——即目的要体现出来。切忌东拉西扯,让学生不知所云,这样教育效果也会被削弱。
第二,平等的原则
老师找学生谈心目的是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或者学生犯错误后,寻找其根源,最终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此谈话之初,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地把学生批评一顿,不听学生辩解,或者自顾自说,自以为是,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果这样,看起来是为学生好,和学生谈得也不少,但是实际上,只是自己滔滔不绝的灌输一通,不起作用。所以,老师应记住的是,与学生谈心和与成人之间的谈话是一样的,首先要平等对待他(她),让他(她)觉得老师是尊重他(她)的,对发生的事件首先听学生的解释和想法,然后才能找出根源,对症下药。
第三,助人自助的原则
心理医生在为人进行心理治疗时,从不会喋喋不休地告诉心理病人或者有心理障碍的人按医生说的如何去怎么做,而是遵循一个助人自助的原则,即帮助你去帮助自己。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帮助人化解自己的问题。而在与学生谈话时,教师就是在担任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当学生出现各种不同情况的问题时,老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想帮助你克服自己的毛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每个人实际上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这些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这时候老师的一次批评并不能即刻起到改正作用,但如果老师与学生坐下来,平心静气的帮学生摆出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在真诚的帮助他,而不是批评他,怨恨他的这些缺点。另外,解决方法是师生一起找出的最适合其本人的方案,因此,在实施的时候,学生会更自觉,更主动,有利于学生的改正和进步。
第四,爱的原则
一次,见到一名老师找学生谈话时,说:“你看你,每天迟到,天天给班级扣分,咱班的分都让你一人扣完了,人人都像你这样,还了得吗?”这些话听起来,也像是在教育学生,不能因为个人影响了集体,但话听起来会更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怨恨自己为班级扣了分,老师关心的只是班级的分数。这里所犯的错误就是没有以人为本。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最终是人引起的,我们在看到学生迟到时,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扣分这些带有功利色彩的事,而是要关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学生屡次迟到,是不是家庭有什么事情影响,还是对班干部有意见故意迟到,还是自己有些不愿意说的苦衷等等,这些才是搞清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首先关切询问学生,这些日子总迟到,学习有没有受到影响,而不是嫌学生给班级扣分。老师只有从“爱”字出发,学生才会愿意主动打开心扉与你交流,因为他知道,你是在关心他本人。当我们从爱的角度关注学生行为时,还会担心所谓“扣分”这样的结局吗?
总之,与学生谈话既要讲求说话技巧和艺术,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只要老师是怀着一颗爱生之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的帮助学生,相信每位老师都会成为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