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一线教师忙复习,教学好手做起来熟门熟路,在他们手上的班级,成绩总是收获丰厚,是什么回事?我经过调研和收集一些资料,得到一个结论:教学功底决定成绩。
下面列举复习的“乱象”,并给出相应方法。
没有复习计划,一切顺其自然。面对复习,有的人没有了章法,乱了阵脚,丢掉了自己上课的教学主线,结果是学生的成绩一败涂地。这种人,平时上课好好的,学生成绩与别的班级相差无几,可是到了复习阶段,就没有了平时的那种锐气,变成平庸的人,全面复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找不到重点知识,不会清理所需要的知识点,要么全面复习,要么按教材顺序给学生讲一讲,漫无目的,抓不住要领,理不出头绪,没有复习的计划和目的,这样的复习所得出的成绩只可能停留在平时的层面上,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把书教好。
支招:对复习不要着急,老师不着急,学生才能够稳得住,先理大的方面,如全册书有几个单元(或章),每个单元(或章)有几课或者几节;后看每节(课)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其中新内容是什么,能够承上启下的知识又是什么;最后把上述的知识归纳起来,拣最重要的给学生复习。
切忌猜题式复习。怀有这种心态去复习的教师,是平时有的地方上得不够好,到了复习阶段,想出其不意地获得奇效,这是赌博心理,不符合教学规律,作为一线教师,是不应该有这样的复习方式。
支招:复习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劳动,师生需要付出共同的努力才能获得知识,任何违背教学规律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复习阶段,应该还是有一点时间的,把平常没有上好课的地方,多讲一点,引导学生理出知识的轮廓,如果时间再宽裕一点,可以带学生做较深入的复习,适当做一些讨论。不能用猜题式复习,在教育理论中,从来没有人提出这方面的观点,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是将学生朝着赌徒方向培养,是在告诉学生,做事情一切皆靠运气,这是要不得的。去除猜题式复习的前提,是教师在复习时,首先要端正复习的态度,其次要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去考虑,再次是要集中精力、专心备课,扎扎实实地走好复习的每一步,教给学生做事的一些程序和道理,复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分数而为之。
没有归纳、综合的复习能力,或者是让学生去这些事情。作为教师,一般来讲,在知识层面上,是居高临下的,可是到了复习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进行归纳重点知识,各个知识点联系不到一块去,编不出综合题目来,有的干脆泛泛而谈,要学生去做本应该是教师做的归纳复习,这样的复习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支招:作为教师,在复习时,要具备归纳、综合复习的能力,暂时没有的要尽快补上。归纳、综合知识是彰显教师教技的一个指标,不会做这方面的复习,可以说还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归纳、综合地进行复习呢?各学科有不同的复习特点,就数学学科,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中去找,反复出现的类型题,一般是重点知识,复习时,就要在此处多花气力。至于综合复习,则是将整本书或前面所积攒的知识一起考虑进去,把新学的知识与旧有知识联系起来,能够串联起三个以上的知识点的题目,就是一种综合题型,综合题一般用较少的时间复习,班上的优秀生毕竟是少数。
没有全盘思考的能力,复习的内容重复,知识丢三落四。复习时,许多人没有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审视所有知识点,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全局考虑问题,不会做一套覆盖整本书的试题,这样的复习是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的。有人东拼西凑得到一套题,却不注意审题,知识点重复有之,漏掉的知识存在,到头来,所谓的全盘复习,不过是拿一两套质量不高的试题给学生做练习。
支招:教师自己出一套题,本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一套高质量的试题,反映的是教师的高素质。一套题怎么出呢?从整本书通盘考虑,把知识点梳理清楚,先设定大题,四个还是五个,由你定,但有一条是前提,即是作为大题内容的知识,应该都是最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再来定小题,一个个知识点地筛选过去,不要重复,够了一套试题的题量就得到一份试卷,做好后,还要再审一遍,避免漏掉重要的内容。编一套试题不容易,能够做出高质量的更难,这些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师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才能做到做好这一条。
复习能顺利进行,是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会复习是教师的基本功,能够使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复习,是高素质教师的高技能的体现。
好的复习 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体现
时间: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