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只是一个学习的引子,有的教师看一眼就知道大概,有的认真看了也弄不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在此,提一个建议,上课前把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看一看,会受益匪浅。
不管是哪一个学科,专家在编排知识的问题上,都在围绕着某一条主线填排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历、基础,以课标为基准,编辑着将影响一代人的学习与生活的教科书。
备课是需要精力投入的,还要添加智慧于其中,一已之力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但不可能是自己满意的教学过程,借鉴他人的理论指导或经验,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学习教学参考书就是其中之一。
就我们的初中数学而言,大家拿着教材上课是不成问题的,练习讲解也难不倒教师,但如果认真把参考书认真看一遍,上课的底气及精神状态会不一样,教参书里有着许多我们不曾拥有的数学思想及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
教参书里有一套需要45分钟完成的自测题,我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得到一些感悟,觉得平时的教学有时离课标要求有些远了,最后的两道题,都是出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既有检查基础知识的功能,同时又是对较多知识的综合运用,各地的中考题都在围绕着这些题变来变去,可以看出教材编辑人的高明之处,能够成为典型的“母题”的题,是不容易编撰的,这是应该看一看教学参考书的第一事。
第二件事,应该看教科书的“拓展资源”。“拓展资源”会告诉你,这一章知识的起源的相关过程及发展,知识体系的建立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告知基本结果和基本计算,进一步介绍与教学有关的拓展性问题,让我们在课堂上讲课时肚子里“有料”,从而“居高临下”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一章知识的传授,学习参考书与否,在课堂上上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中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底气。
第三件事,从参考书中学习编者的意图及要求,这是常规学习,不应该偏废,可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几人认真去做这事,凭着自己的兴趣去教,随意而为,往往就单纯地传授知识,我们的数学课,许多人就直接讲定义、定理,然后直奔例题而去,省去所有的“过门”,可是,学生需要一些数学常识及知识背景,还需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分析理解。不学习教参书,对自己的教学及专业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件事,要认识到教参书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参书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教材,从头至尾认真钻研教参书的人不多,有的人根本就不看,有的地方讲错了也不知道,有的地方讲漏了,就那样忽悠着学生,总以为,那一点知识全部装在大脑里了,这种人就是学生难以信任的教师,你知识讲不全,解题不完整不规范,学生在同年级的测试中,屡次跟不上别人,自会产生烦人的心理,被学生遗弃是自然之事。我认为,把教参书通读一遍,对自己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主要体现在教材编排的理念、知识的取舍、深度、难度及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等层面上,都是一次学习充电的机会,不能省略。
教参书毕竟是参考用的,不能把它看成圣典,因为教好书不是全部从那里面吸取营养成分。
上课前 该看一看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时间: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