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陈祥春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4/2/27

1347次查看

陈祥春发布

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

——百年名校南武中学“文化型”学校建设纪实

编者按:

一所百年老校能从其历史积淀中传承出何种创新?一所南粤学府如何在激流勇进中打造出中国价值?一所“文化型”学校的建设将带给我们哪些深思?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皆源于其文化积淀,或深或浅。始建于1905年的南武中学,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被誉为“海珠文明的摇篮”。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使南武积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又赋予了她蓬勃的现代活力。

经过几代南武人的孜孜求索,历经文化滋养的南武规模日盛,成效日大,声誉日高。近年来,百年南武实现了从“广东省一级学校”到“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再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三次飞跃,已成为镶嵌在珠江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脉传承:尚武精神的时代解读(小标题)

在广州这个国际化的“千年商都”,百年大学屈指可数,百年中学也并不算多,而南武中学或许是这其中最为低调的一所。

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曲折道路上,文化和教育一直被作为斗争和革命重要武器,而学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武器锻造厂”之一。108年的默默耕耘,108年的忠诚奉献,108年的文化传承,正是这种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和对教育责任的执着,让南武中学不但成为南武人的骄傲,更是广州市的骄傲乃至中国教育界的骄傲。

流金岁月,文化典藏。翻阅南武中学的老照片,那些黑白胶片上充满活力的身姿总会令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健硕的肌肉、奔跑的双腿、还有尘土飞扬的操场上神情肃然的列队、挥洒着汗水大笑着的青春脸庞……这所学校不仅孕育出了中国第一个在国际赛事上取得金牌的运动健将,更培育出无数不仅有强健的思想、更加有强健人格、强健体格的人才。

“体育故驰名于南粤,文化亦推崇于中原”,这是民国时期的教育总长黄炎培对南武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南武是以体育出名的。一个学校,一个人,当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真正配得上“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其境界就自然高远,其品格就自显高尚!

追昔抚今,南武中学的这种“尚武精神”更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此方面,南武中学的经验无疑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并且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样本,这突出表现在体艺教育在其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中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南武中学通过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这两个平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体育和艺术教育成为两大办学亮点。

南武的体艺教育不但突出了传统,保持了特色,而且效果良好,成绩斐然。这其中,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篮球、女足球等6个运动队可圈可点,接连在市、区的各项竞赛中保持着较高的竞技水平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得了广州市中学生游泳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广州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高中组团体第一名,广州市安利杯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三名等优异成绩。羽毛球也在全区、全市保持着一流水平。

不仅如此,艺术比赛中的上佳表现也让南武中学硕果累累。先后获得海珠区第五届舞蹈节比赛一等奖、声乐类小组唱一等奖、声乐类独唱一等奖等区内奖项,更斩获广州市第五届学校艺术节舞蹈专项比赛中国舞甲组一等奖第三名、2008年首届广州市中学生“南腔粤调”乡土音乐演唱比赛一等奖、2010年广州市合唱节比赛一等奖等殊荣。108年,南武人在开拓中不忘坚守,在创新中不忘传承,让尚武精神的传统在新时代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也让历代南武人激情燃烧的岁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正如南武中学校长陈祥春所言,南武的文化底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也是海珠的,广州市的,甚至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必须宣传出去,不能仅仅只有南武人知道,仅仅让南武人骄傲自豪,也要让更多的人敬重、推崇南武的文化,更要让这些财富成为一种文化力,来鼓舞人、凝聚人、吸引人。”

文武兼备,德艺双修,这已经不仅是南武人教书育人的理想,更成为每一个中国教育人的共同愿望。而南武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历史传承,已经不仅是属于每一个南武人的骄傲,更是属于中国教育界的百年荣光!

文化引领:内涵式发展的密码(小标题)

文以载道,大而化之。文化的力量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南武中学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核,更打造了一大批作为文化理念传承者和教育工作主力军的教师队伍,这无疑构成了其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文化内核方面,“和合”是“百年南武”文化的精髓。“和合”,就是“和乐”和“合力”。和乐,即“和谐,快乐”。合力,有两层含义,其一,心合,即心齐,观念一致,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认识一致,言语一致。其二,力合,即齐力,行动一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追求“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今天,“和合”文化无疑已成为南武中学的精神特色。有教师说,“和合”文化不仅是我们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不仅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是灵感和力量的源泉。

事实上,南武中学特色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发展上。

从历史上看,南武教师队伍中曾有中国第一间新闻学院的创办者谢英伯,有中国第一块国际金牌获得者陈彦,有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动漫教学的美术教育家潘达微,有中国第一个体育硕士学位获得者许民辉,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参加者杨匏安等。无怪乎南武会因教师而名,她的教师多为南粤文化、体育、艺术精英的杰出代表。

秉承优秀传统,延续南武校脉。如今,南武中学更加强调把教师强校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南武大学堂、中美课堂同课异构、中美思维课堂教学论坛、教师异地驻校研训等品牌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名优教师,还把“培养合规范、有特长、敢担当、可发展的文雅敦朴具有国际视野的南武人”作为育人目标,通过促进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思维型转轨,开设语言艺术等10多门校本特色课程,成立音乐社、话剧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先要培育出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师队伍的培育方面,南武也有着优良的传统。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南武人给自己制定的全新目标。“这句话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充满活力’,我觉得我们的队伍就应该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这个活力,不仅是教学工作有活力,身体精神有活力,更应该包含有思想的活力。”陈祥春校长说,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就是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是一个可爱的老师;一支有思想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支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常胜队伍。

当然,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和理想层面,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磨练和改进。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呢?南武的经验是:集中一个主题——思维课堂;坚守一个阵地——课堂教学(微格课堂研究室);搭建一座桥梁——导学案教学;融合两个路向——研训结合;设立两个大课堂——南武研训大学堂、南武周末大学堂;坚持两个结合---学校与学术机构,个人研修与学校培养。

通过这样全面而具体的培养方针,加之近年来“外引内培”和加强学科组建设的努力,南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南武打造出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培养了教师们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了“敬业、奉献、求实、开拓”的优良教风。

与此同时,一大批教师、干部获得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南武现有特级教师1人,陈祥春校长被评为“海珠区名校长”,曲文国主任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厅授予“广东省2009年南粤优秀教师”称号,杨越琰书记被市教育局授予“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同时有20余名教师被市教育局授予“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目前,南武有39位(49人次)教师分别被吸纳到市、区不同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学会中,成为学科或教育科研的带头人。其中,有10人(14人次)分别担任副组长、副会长以上职务。南武优良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一座课程资源宝库。

文化引领,教师推进,一条具有南武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中华大地的南端走出了别样的精彩!

文化侵润:“拓潜教育”以人为本(小标题)

南武中学之所以能够经历三次飞跃,跨入穗名校行列,获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与南武中学多年来求真务实、积极开发学生潜能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分不开的。南武中学的办学模式和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育人为本和拓潜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当代社会所需人才”。

百余年来,南武在办学实践中,注重将优良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了能示范、有影响、独具南武魅力的办学思想——“拓潜教育”,确定为南武的办学模式和特色。 “拓潜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拓”是指挖掘与发展;“潜”是指学生的潜能,它包括生理、心理、智力潜能等。“拓潜教育”就是以相信人人有潜能,个个可成功为前提,尊重每个学生,创设让所有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拓潜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调整系统结构,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拓展学生潜能。

“拓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注重爱心教育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德育拓潜和“注重创新教育与培养特长相结合”的教学拓潜。前者关注学生在道德观念和自主能力方面的培育,启发学生既关注外在的世界,也关注内在的自己,从而实现“内”与“外”的和谐统一;后者主要落脚于个性教育方面,强调因材施教,用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帮助学生把兴趣转化为特长。

在南武中学坚持以“爱国”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情感潜能、以“奉公”为主题拓展学生的行为潜能、以“坚忍”为主题拓展学生的身心潜能、以“力学”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智力潜能的“拓潜教育”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自主发展得到充分保护。如今,这种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已为南武带来了令人羡慕的成绩。3年来,南武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先后有474人次获区级奖,560人次获市级奖,73人次获省级奖,109人次获国家级奖。

当然,“拓潜教育”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南武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以《拓潜教育体系的建构研究》的核心研究课题为代表,南武中学历时十多年的拓潜教育研究,体现了其科研兴校的优良传统和治校思路。而作为贯穿南武近十几年教育科研的总课题,从开始的理论诠释、框架建构,到随后的模式研究、教学评价,再具体到课堂研究,“拓潜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直到今日还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着、完善着。

有家长表示,以前孩子的学习任务重,但学习效果不好,因为所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有限,不容易提起兴趣,所以学习的过程也不是很快乐。

而“拓潜教育”不但重视课堂,也重视课外,重视特长,也重视综合。因此,除了上好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拓潜以外,还要有通过完成国家规定选修课、学校规定的选修课(必选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综合素养,还要有通过完成学生自选的选修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课(自选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南武中学的“古风蓝韵”拓潜教育特色课程已经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立项,“古风”(百年南武质朴淳古的风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蓝韵”(世界先进文化的菁华)是土壤,拓潜是主干。课程包括拓潜人文课程、拓潜核心课程、拓潜实践课程三类。其中拓潜人文课程是通识课程,学生从入学到高二的两年时间里,依次选修“走进百年南武”、“世界公民”等课程;拓潜核心课程则是面向专修班的特色课程,主要包括:蓝韵英语、图书馆语文、创意技术设计课、应用数学等;拓潜实践课程是专修班和普通班兼修课程,主要是文化实践体验活动,以活动课程为主。

有学生说,现在的课程设置真是太棒了!我们不但完成了必修课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选修课和实践课,学习变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然,无论是在理论完善还是在实践改进中,“特色课程”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祥春对此朴实地说道:“总的来讲,课程建设是最能体现一个学校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内容。完成这样的工作,我们觉得仅靠学校的力量有点单薄。但能做多少我们就去努力做多少,三年不行我们再用一个三年。不管现在和将来,南武在这件事情上总是要有所作为的,因为一些好的学校早就在做而且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将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尽力完成这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毫无疑问,“拓潜教育”不仅是教学思想和模式上的探索和转变,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和时代精神,它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化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培养和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成人”,实在是值得所有从教者深思和学习的榜样。

文化驱动:“思维课堂”引发教学变革(小标题)

2011学年,南武中学开始启动课堂教学转轨工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南武中学“拓潜教育”课堂教学的旨归,“思维课堂”的研究成为学校课堂研究的主题。

一年多以来,南武中学多次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引导教师学习思维课堂教学理论;通过平行课、公开课、微格教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思维课堂教学;通过研制思维课堂教学评价表,探究思维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促使学校教师再次审视课堂教学状态,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进而不断提高南武中学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南武人早已认识到,当前学校教学上应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一进一出的问题,即研究有效的教学内容,控制泛滥的书商资料或严重依赖书商资料教学。其次,是一破一立的问题。破,就是破除不适宜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管理积弊;立,就是树立新课程课堂教学观念,确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机制。

这种认识在南武中学《2011-2016学年课程发展规划》中被进一步具体化,基于对问题的反思和对课程的规划,“思维课堂”便由此诞生了。那么,“思维课堂”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

钟启泉教授在《“三维目标”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日本教师着力于“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通过反复阅读、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思想境界。中国教师着力于“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图,旨在按照教师预设的逻辑顺序为学生铺就学习之路。前者的课堂是由学生讨论的观点来结束的,后者则是由教师预设的。日本教师看了中国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后说﹕“课堂进度似乎太快了。这对10%-20%的学生是有利的,但很可能伤害其他的学生。”

“中国的课堂似乎仍然受控于一种控制力,日本30年前的课堂也是这样的。但如今日本的课堂不是由教师的力量来推动课的进程,而是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来创造教学的。” 钟起泉指出。

南武人认为,学习先进的理论,引进先进的做法,都不能离开生长的土壤。因此,受到启发的南武中学开始尝试把中国的教案和日本的学案融合起来,提倡“导学案”,即“导学案教学”。所谓“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导学案”作为载体,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作为主导,以学生自主互助探究学习作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既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传统教育思想。

有教师解释说,编写“导学案”的本质就是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在这样思想指导下使用导学案教学,成绩进步是明显的。如学校高三综合测试二文综政治由第三上升到第二,历史始终比较稳定保持在第二,跟他们认真组织集体备课,精选复习内容,坚持导学案教学有一定的联系。文、理数学科为什么进步这么明显?与他们精选复习内容,印制专门的资料组织教学有必然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讲,数学科注重选择教题练习的这种做法也是在用导学案教学。

在前文提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南武中学明确提出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由知识型课堂向思维型课堂转变。无论是以知识型的课堂,还是思维型的课堂,最本质的问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在这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求施教者要想到哪些是学生可以先学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哪些是在课堂上老师稍加归纳点拨学生就可以完成的内容,哪些是教师必讲的内容,哪些可以用来让师生共同探究的内容,哪些可以放到课后作为练习来做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再现。

归根结底,“导学案”既充分利用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而且更加强调后者的角色和作用,这是“导学案”的价值所在,也是“思维课堂”的本质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主导思考,不仅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更有效做到了把“思维”还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在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独立人格的探索中实现了根本性的教学变革。

文化共融:走向世界的“国际理解教育”(小标题)

从2012学年起,南武中学开始开设“中美高中课程探究实验班”(简称“CCAE课改实验班”,CCAE是Combination of Chinese-American Education的缩写),着力培养适合到中美优秀大学升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据悉,2013年,南武中学将设立2个“CCAE中美课程探究实验班”(小班化教学),4个“创新实验班”(资优生班),计6个平行班。

不同于“重点班”和“预科班”,CCAE实验班将中美高中教育最优秀因素整合,实施小班教学。除高中教学大纲必修课程外,托福、SAT、思维训练、演讲与口才等课程都将走入课堂。

在开班仪式上,陈祥春校长对实验班的开设进行了详细的解读:2012年9月以CCAE中美课程改革实验班为抓手,探索有别于社会上现有的引进国外某种课程的国际班、开设出国预科课程的国际班、中外合作互认学历的国际班等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的国际化教育,这样的国际化教育都是把中国的学生往外送。而我们所要办的国际化教育是既适合中国优秀学生发展,又适合国际学生学习的国际化教育,是平衡国内高中教育和美国高中教育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第三条道路”,既可以“往外送”也可以“往内引”。

这条国际化道路,以中国高中课程和美国高中课程比较为基础,中美合璧,从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培养目标上,将南武考察、学习、领会的美国高中教育的先进理念与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来改造南武的高中教育,真正推进新课改实施,使南武的高中教育既坚守中国教育核心价值理念,又融入美国教育特色,对南武的学生,既重视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又强调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他们具有终身受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具有出类拔萃领袖才能和国际视野。

CCAE班不是纯粹的出国预备班,也不是引进国外课程的国际班,是教育国际化的课程探究实验班,培养方向是报考国内重点大学、参加国内自主招生考试、报读国外优秀大学。CCAE班给哪些想出国但还没做好思想或是经济准备的学生一个过渡性准备。

可以这样说,“中美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班”寄托了走向世界的南武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追求。而所谓“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那么,“国际理解教育”该以何种方式具体化展开呢?以“中美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班”为依托,南武人探索出了特设主题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系列交流活动课程等三个实施途径。

具体来看,特设主题课程是指以某个主题为单元,专门组织人员编写教学资料,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将“国际理解教育”设置为学校校本课程。具体开设《走进美国》、《世界公民》、《中美文化差异》等为主题的美国文化理解课程,主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班会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来完成。

开设该课程首先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地球村”公民、“世界公民”的思想观念,形成全球的胸怀和视野,具备国际责任感和人类共同荣誉感。同时希望提高学生初步的跨文化比较能力,让学生在热爱本民族、本国家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以“世界公民”的胸怀来尊重、包容别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第二个实施途径,学科拓展课程是基于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体现国际视野核心价值追求的课程。该课程意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国际理解,在南武现有高中必修课程的拓展开发和实践方面,加强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学校课程建设,尝试与美国高中课程理念接轨,体现中美高中课程共同的价值追求,推动我校高中教育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系列交流活动是实验班课程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学校注重中美跨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积极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的交流平台,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例如,与美国Highland High School结成姐妹学校,双方定期互派师生短期访问,进行远程视频研训活动;学校和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成为华师ELLE(中美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培训)项目基地,每年定期和美国中小学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结合“文化科艺节”,将举办“美国文化周”活动等等。

通过系列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美文化的差异,感受中美人民的友谊,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增进教育了解,加深师生友谊,谋求共融发展。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南武在积极理解美国文化的同时,也将自身文化的精华加以展现,传播出去。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随着世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中国,更要走向世界,担当起“地球公民”的使命,培养国际化的眼光和多元化的思维,这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将大有裨益。从这个层面上讲,南武中学在“中美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班”上的探索和创新无疑有着是十分深远的意义。

从文化传承的时代尚武精神,到文化引领的内涵式发展,从文化侵润的“拓潜教育”,到文化驱动的“思维课堂”,一直到文化共融的“国际理解教育”,立校百年的南武中学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文化的探索者、传承者和创新者,坚持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在开拓创新中不断迎来新发展、创造新价值,已成为南粤地区乃至中国教育界“文化型”学校建设的标杆和典范!

在南武中学《2011-2016学年课程发展规划》中,对未来五年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把南武中学建成师资队伍优秀、课程体系完备、管理理念先进、教学成绩优良、办学水平一流的在省市有较高知名度的实验性、开放性、学术性优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闪耀于中国南方的百年南武中学的美丽梦想一定会早日来临!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陈祥春

省份:湖北 地区:随州市
学校: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62号

电话:02034385392

邮箱:monderful@163.com

陈祥春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校长—陈祥春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