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范禄燕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专访北京景山学校校长范禄燕 坚持一条道路

发布时间:2013/12/27

1485次查看

范禄燕发布

  北京景山学校是全国和北京市重点学校,自1960年创办之初,便担当起了中小学教改实验的使命,直接隶属于中宣部领导。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世界世界,面向未来。”从此,景山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须臾不离“改革”二字,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从创立之初的“教改实验校”到“三个面向”的发源地,50多年的办学历程,北京景山学校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整体改革与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景山人融古今中外百家之长,走继承、借鉴、融合、创新之路,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他们高举“三个面向”的旗帜,以教改为历史使命,凝心聚力,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教改试验新局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

范禄燕是北京景山学校的现任校长,他的真诚与谦和、宽厚与质朴、前瞻与睿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言谈举止透露这一位当代教育家精彩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范校长擅长总结办学治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其个性特点、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教育风格与教育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思想。历史在赋予范禄燕校长荣誉感的时候,也将责任与使命赋予了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评价他说:“范禄燕校长一方面对从宏观到微观的教育问题有过很多独到的见解,同时,以高尚的情操和无畏的勇气,追求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境界。在为教育事业服务的实践中,探索着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之路…… 范禄燕校长在这条艰难的探索之路上,使我们看到一位教育家求实创新的卓绝意志,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强决心”。

从教历程:一直是“小范”

范禄燕,现任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1977年1月,开始执教于北京景山学校,曾任政治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团委书记、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1997年5月,任党总支书记。2001年4月,担任校长。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项目联系中心副主任、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主席、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基础教育研究部副主任,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发表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

成长的坎坷,锻造了范禄燕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追求完美的品质。范禄燕的青少年时代,经历了家境突变,但磨难是最好的人生教育,年轻气盛的范禄燕相信,自己干什么都能干出样来。

参加工作以后,范禄燕和景山学校共同经历了1977—1982年五年教改恢复期,度过了1983—1997年学校综合改革试验阶段,个人逐步成熟起来。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他在学校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1978年9月,范禄燕担任学校团委书记。1984年7月,29岁的范禄燕成为景山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副校长,也是北京市中小学里最年轻的校长。在任职讲话上,范禄燕说:“我小范,还是小范。”他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对待他,同时也提醒自己还年轻,要保持年轻人的干劲儿,也要克服年轻人的不成熟。直到现在,同龄人还亲切地称他为“小范”,他自己也习惯自称“小范”。

当年的“小范”,是因为年轻而自信,有一种“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果敢与豪放,有一股义薄云天的豪气;今天的“小范”,是因为自信而年轻,在经历了重重困难、错综复杂的矛盾之后,对社会、人生、教育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根本认识,使他在处理问题时胸有成竹。

在担任副职的16年中,范禄燕没有豪言壮语,依然保持着纯真和朴实,无论是在学农、学军的田间、军营,还是在国庆35周年的方队、亚运会训练场,还有主体教育的讲台、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赛场、学生课外活动场所、工会组织的活动中、夜间值班室,都可以看到他年轻、矫健的身影。

业余时间,范禄燕参加继续教育,并于1985年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文本科学历。1998年,获得北京市委党校党建硕士学历。

1997年的春天,北京景山学校为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启动了现代教育六大工程,即现代德育工程、教学系统工程、教师队伍工程、校园大网络工程、新校舍工程和现代教育产业工程,以实现21世纪办学模式。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老校长患癌症住进了医院,景山学校向何处去?

这时,身为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的范禄燕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重任:学校稳定发展、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现代教育六大工程的实施、二期工程建设等。

一次,在探视完老校长返校的途中,范禄燕深有感触地说:“要当好景山学校的校长,就会像崔校长那样累死!”话语简单,却道出了景山学校校长的责任、艰辛和苦衷。

1998年4月,老校长病逝,范禄燕以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学校的各项工作。5月,东城区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正式任命范禄燕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并担任学校法人,考察期一年。

2001年4月,东城区教育局党委正式任命范禄燕为北京景山学校校长。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考验,范禄燕以自己坚强的党性、对景山学校的热爱、对教育改革的忠诚,赢得了教职工的信任,经受了组织的考察。

范校长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针,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宗旨,确立了“继承、借鉴、创新”六字工作方针,以敏锐的思维、深入的思考、求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身体力行地担负起教育改革先行者和科研领导者的责任。

在范禄燕看来,权利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特征,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领导者实施其领导活动的基本保证。但权利并不等于权威,它只是权威的一部分。从领导科学的角度出发,权利只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目标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最终权利的体现靠威信和信任。一个基层领导要实现其领导目标,要使自己的权利产生一定的影响,核心是官德问题:即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

领导干部不仅要知道手中的权利,更重要的要知道身上的责任。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承担工作的必要性。其次,要处理好代表与带领之间的关系,带领大家完成确定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现在服务工作的好坏。

各级领导,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所承担的工作最终都要归结到为人民服务上来。服务是“权利”、“责任”统一的基础,“权利”是工具,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责任”是服务的体现。

范禄燕做校长始终遵循五条原则:

一是身先士卒,不摆架子;

二是任人唯贤,多看别人的长处;

三是心胸开阔,不计前嫌;

四是团结至上,不偏听偏信;

五是集思广益,倾听呼声。

在此基础上,范校长要求每个干部:

第一, 要有和奉献的精神;

第二, 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忧患意识;

第三, 要善于团结群众,心胸开阔;

第四,要表里如一,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负责。

在学校管理上,他提出三“不”:

一、 不自以为是。

二、 不偏听偏信。顺心的话要听,不顺的话也要听。

三、 不独断专行。讲民主,但是关键时刻应“独断专行”。

北京景山学校结合北京市高中示范性高中的申办,进行高中现代课程改革试验。探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实施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改革试验……

范禄燕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我们诠释了成功校长需要具备的七个条件:具有使命感,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敢于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敢于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改革;注意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有较强的教师管理能力,有凝聚力、有号召力、有思想;必须勤奋学习,善于钻研。

景山之路:继承 借鉴 融合 创新

1960年,在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作了《教学必须改革》的报告,提出了中小学进行教育改革的四项原则:“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60年的春天,中共中央宣传部创办了一所专门进行教改试验的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学校——北京景山学校,以探索出一条中小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景山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始于语文教学。因为语文课是学好其他课的基础课,语文教学的改革是普通教育改革的基础工程。当时,原中宣部秘书长童大林、景山学校的创始人方玄初校长和主抓语文教学的龙卧流副校长,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集中识字,精读名篇,以写作为中心来安排语文教学。

随后,由小学阶段的语文改革逐渐延伸到中学阶段,并组织编写了《识字课本》、《阅读课本》、《文言文选》、《各体应用文选》、《现代文选读》等十几本教材,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不少突破,也创造了一些新鲜的经验。

作为一所专门进行教改试验的学校,景山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和教改试验。1979年春,景山学校在全国的中小学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负责规划全校的综合整体改革试验以及各项教改试验,并配合学校行政推动各项教改试验的实施。学校连续参加“六五”到目前的“十一五”国家级、市级课题,造就出一支具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1999年3月,范禄燕校长代表北京基础教育界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他不失时机地抓住教材改革这个环节,带领老师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全面进行总结,采取边编写、边试验、边听课、边总结、边修改的方式,开始编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21世纪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实验课本》,并于2000年秋开始进行教材改革与试验。

2005年11月,北京景山学校编写的小学语文、数学教材,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立项,批准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实验教材,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600余所学校使用。

范禄燕校长感慨地说:“教材的改革与试验是团体性的事业,是一项艰苦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一套教材的成功与推广需要在一定范围、一定数量的学校中进行试验,它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实践的探索。参与新教材试验的老师们,在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教材的研讨、教材的交流培训以及教材配套资料的设计制订等一系列工作。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经验、新方法和宝贵的建议。”

民族教育要走向世界,必须在教材上下功夫。景山学校选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我国的民族教育内容,积极吸收国外基础教育的先进教学经验,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具有景山学校特色的教材。

除此之外,景山学校还在实行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景山学校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普遍施教的前提下,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特长与爱好,倡导老师实行个性化教学,体现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种课程,不允许随意砍课和加课时,不管外界刮什么风,坚持不加班加点,不搞整班补课,但鼓励学生自学;全面安排劳动技术课;初中年级的形体课、书法课,高一年级的美术课,高二年级、初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不仅体现在课表上,而且切切实实体现在教学之中,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才的培养考量的是综合素质,景山中学在教学内容和科学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人的成长发展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有机整合的结果。景山学校的学生,既要学习如何做人的人文知识、培养心怀天下的人文精神,又要学习如何做事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范禄燕校长创设条件,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安排部分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较高层次的研究型学习活动。

人才培养方法的前瞻性和高效性,为景山学校赢得了一系列荣誉:

1996年10月,刘欧同学入选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的“生命科学领域跨世纪一流科技人才早起发现及培养规划”,成为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中学生。随后,李星平同学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7年,范禄燕被评为首批科技示范校校长。

1998年,景山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金鹏科技团”、首批全国电子技师认证单位。8月,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上,刘欧和李星平同学均获得了科学论文一等奖(金牌),为北京市代表队夺得九枚金牌。同年,刘欧同学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银帆奖”,并代表中国赴韩国参加了首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青年科学节的科技交流活动。李星平同学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学小论文”一等奖。

1999年,景山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校。李星平同学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银帆奖”。

2000年,北京景山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重点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有目的地培养优秀毕业生。10余年来,有400多名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涉及生物、医学、计算机、化学等多个学科,60多名学生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等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活动,在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从专家身上学到了科学精神、科研意识,而且丰富了自身知识,扩展了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

同学们在“走进国家实验室”的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获得中学生最高荣誉或科技奖的有:北京市银帆奖15人,金鹏科技奖8人,金牌8人,银牌9人,十佳中学生2人,胡楚南奖1人……

在一本《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的论文集中,就汇集了19项论文,那是景山学校的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后的研究成果,有《双轮同轴自动平衡车》、《密闭状态下生命体的生存》、《羽毛球战术步法训练器研究报告》、《天体角度测量仪的研制》、《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真空泵控制器》……

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虽备尝艰辛却不以为苦,纵废寝忘食仍乐此不疲。为了确定确定“希望号”卫星中搭载的“五色土”材质问题,他们多次走进中山公园社稷坛,搜集大量材料,多次对土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为了完成一个程序设计,他们在上千条语句中“去伪存真”;为了透彻地了解水稻的生物特征,他们远赴海南趟进泥泞,从如何去做一个职业农民学起……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市长奖获得者杨歌这样说:“我走进的不仅是实验室的大门,我开启的是一段旅程,进入的是一个课堂。对我来说,走进实验室不仅是一项科技活动,它拉近了我和梦想的距离,使我在科学之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景山学校的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说感想,不乏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最应珍惜的成果。而这一切,都与景山学校紧锣密鼓的改革创新步伐遥相呼应。

2000年4月,景山学校提出了构建21世纪办学模式的整体设想,明确了学校的发展定位。

2001年,景山学校提出了5到12年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总结继承集中识字、精读名篇和以写作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传统,逐步建立新世纪景山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体系,加强对各学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形成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色。

2005年,景山学校《德育序列纲要及实施细则》出台,这份细则在总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分解出各个年级的目标、内容,并编写出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既考虑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注意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又考虑到十二年一贯制德育的统一性,注意各个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形成了德育管理规范化、德育工作科研化、德育内容层次化、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成果多元化的德育特色。

这一纲要的制定与实施,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本,尊重道德学习主体的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起到更为直接的内化作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和谐一致相适应,为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提供了规律性的方法和经验。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景山学校的德育系列:包括原则教育;主题教育;实践教育;常规教育;活动教育。

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景山学校逐渐摸索、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即“十个结合”: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相结合;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严格训练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

提高智能与发展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主动精神相结合;

教学中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与集中时间、重点突出、适度跃进的训练方式相结合;

量力性与一定的难度相结合;

常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班级教学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基础文化教育与劳动技能教育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范禄燕校长说:“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很多矛盾交织纠缠,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相当普遍。但教书育人,最需平心静气,最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和担当。”在他看来,一所著名的学校,如果不注重继承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不借鉴国内外教育的先进思想方法和手段,没有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教育家胆略,就不会有突破,没有突破就不可能有发展。

景山学校因教育改革而诞生,依教育改革而生存,随教育改革而发展。教改是景山学校的特色,是景山人的品格,是学校的生命力之所在。“吸纳”、“继承”、“借鉴”、“融合”、“创新”成为景山学校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关键词。

三个面向:名校创新发展的灵魂和旗帜

1983年9月,北京景山学校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校题词,或说几句话,以指明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同志很快就给予了回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是一个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整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三个面向”的真谛是面向现代化,教育必须立足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要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拓展,教育要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它们统一于一个目标,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它们统一于一个过程,就是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之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短短16个字,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勾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轨迹,为景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自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的那一天起,景山人就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即如何按照“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改革中小学教育。

范禄燕校长说:“‘三个面向’对于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鼓励改革,指明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方向,让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如何与国际接轨?”范校长认为:“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其观念对领导的行为有直接的、根本性的影响,观念是领导者精神上的眼睛,不同的观念,会使他们在观察问题时具有不同的着眼点、落脚点,会使他们选择不同的思路,会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不同的空间、范围和领域,决定他们对知识的取舍。”

观念是人们创造的,归根到底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应。现实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旧的观念不再适应新的现实时,就需要创造新的观念。但是,观念的更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旧观念的抵制,尤其是在两种体制并存、转换的过程中,新旧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领导者必须有大无畏的气概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才能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实现观念的更新。

近30年来,北京景山学校高举“三个面向”的旗帜,从观念转变入手,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创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化人才,不遗余力地把景山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先行者。

1984年,继在全国率先进行学制改革试验,将小学、初中学制由“六·三”制改为“五·四”制之后,景山学校在全国中小学中第一个提出并且实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制改革试验,有利于实现小学、初中的有机衔接。同时,在学制上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六·三”学制到“五·四”制,看似只是一年时间的增减,背后却饱含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关注。

对此,范校长解释说:“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的课程基本在5年里已经完成了。为了升学,小学的最后一年往往用于复习所学的内容,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最快的,最后一年的复习无异于是在浪费时间,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感。与此同时,从小学到初中主课激增,初中增加一年的学习时间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且学习时间充裕了,学生们可以接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同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落实邓小平同志的指导精神,北京景山学校在当时旧校舍十分艰苦、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两间教室建设机房,成立了计算机教研组,并率先在全国中小学开展LOGO语言程序教学。

1993年,校园内部的光缆网络建成,并在以后进行了多次改造与提升,实现了全校联网,先后与中国教育科技网、国际互联网联网,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还是这一年,景山学校总结了30多年的教改经验,汲取专家们的意见,提出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即三年上一个台阶,五年具有现代化学校的初步规模,到2003年,把景山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改革实验校。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学校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推进教育“三个面向”的“六大工程”。

1996年,景山学校与泰德集团合作,成立了景山远程教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受到各界重视,成为家长、学生比较欢迎的网络学校。

2000年,实现了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和高中三年的部分贯通12年教育。并且配合学制改革,进行了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把原小学办公室、初中办公室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办公室”,统筹安排九年一贯的课程、教材、教育教学和活动,实现了管理体制上的一贯性。

北京景山学校一直与国内外教育界保持着广泛交流。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亚洲教育革新发展计划”组织的联系中心之一。自1984年以来,先后与美国、法国、韩国、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定期派师生互访,通过这种跨国家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使师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同时对不同文化多了一份尊重、理解和包容。这无疑是景山学校落实“教育面向世界”的具体行动。

在加强对外交流,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景山学校致力于振兴民族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培育国际化人才。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景山学校真正实现了教育自身的对外开放;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中,景山学校了解了世界,广泛吸收和运用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果,为创办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校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景山学校举办了师生摄影展;在国家保利剧院,学生们进行了大型英语剧《迷宫》的精彩演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了“唱响2008——北京景山学校迎奥运专场音乐会”;举办了七国中学生排球邀请赛……

范校长认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态势必然是以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替代传统教育的保守性、封闭性和僵化性。为了保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实现教育的互补性,发挥家庭教育中的感情色彩和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该做到紧密结合,从而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未来是今天的开始,是现在的延伸。教育要面向未来,突出教育的超前性和先导性,要解决当前教育与未来教育的关系。“面向未来”意味着双向审视,一方面是站在今天预计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并将一个理想目标确立为需要谋划的最大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站在未来某一点上,判断我们今天的位置和去向,并以未来的眼光设计我们今天的行动程序。

北京景山学校创建适应当前与长远之需的教学模式,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未来培育合格的人才,正是在把握现在、预测未来的层面上,对“教育面向未来”所做出的一种科学阐释,对“要办好今天中国的教育”所提供的一个成功范例。

范禄燕校长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把视野置于未来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下,预设景山学校改革蓝图。他深知基础教育在中学生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和未来社会对所需人才要求出发,一边实践,一边创造条件,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综合整体改革试验,取得了累累硕果。

陶西平先生说:“将‘三个面向’的重要指示转化为现实的学校教育活动,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育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个积极的政策措施,传递到终端时,已经大大衰减,甚至完全违背了初衷。因此,通过实验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景山学校正是肩负着这项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

愿景目标:摇篮 花园 堡垒 乐园

经过50多年的积极探索实践,北京景山学校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概括起来就是:

办学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融古今中外百家之长,走继承、借鉴、融合、创新之路,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其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强调要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矛盾的诸方面具体分析、辩证结合、组成系统、重点突破,促其向最佳方向发展。

办学特色: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改试验为基础,探索21世纪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

学校定位:坚持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学校;传播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和教改成果的示范学校;推动教育改革与交流的促进校;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校。

发展总目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的观念,为学生一生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景山学校办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的摇篮,文学艺术的花园,社会正气的堡垒,身心健康的乐园,努力攀登新世纪基础教育的高峰。

早在1998年9月,在制定学校综合整体改革方案时,景山学校提出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特色:关心国家的命运,面向世界,具有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思考问题务实、求新,讲究辩证法;文笔通顺,有一定的文采;能写一笔好字;能用外语进行有关学校生活的日常会话;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自学能力比较强,有博览的习惯,知识面比较宽;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能有一两项艺术特长;喜欢体育锻炼,会游泳,能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体育项目。

2003年2月,中国学生设计的实验首次搭载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美国宇航中心在向全世界青少年征集太空科学实验方案,景山学校五年级学生李桃桃提出的“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实验方案,脱颖而出入选。

2004年,张尚同学在波兰举办的世界航模锦标赛上,取得了S9A项目团体冠军,实现了我国青少年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2009年,二年级女生刘重华的“天圆地方”五色土科技实验方案,搭载“希望一号”奥运小卫星遨游太空。

杨歌同学在世界中学生最高赛事——美国工程师大奖赛上,获得银奖;

宫郑同学在第12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奖;

王文翰同学在全国物理联赛中获一等奖,被清华大学提前破格录取到“诺贝尔基础班”;

……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景山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常规培养,注重对他们进行端正教育思想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每学期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重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优秀青年教师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鼓励他们冒尖、成名、成家,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几年来,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评优中不断取得佳绩。吴鹏、许云尧、吴兰、王红、林红焰、廖北怀、宁斌等7位教师获得北京市和全国教学教学评优课一等奖;刘志江获得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李巧梅获得北京市岗位能手称号;郝立萍、刘洋、蔡琼获得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建立一支热爱教育、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志存高远,有共同教育理想,自愿献身教改事业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使景山学校的教育改革有了基本保证。

在范禄燕的心目中,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是一所开放性的“学习型学校”。在这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积极探索扎根中华,面向世界,取中西教育之长,去中西教育之短,探索中西教育最佳结合点,形成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办学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这所学校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一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需要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去引领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教育需要有燃烧的激情,以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满腔热情,去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启动灵气,催生英才;教育需要有扎实的行动,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去做认准了的事情。

范禄燕校长始终坚持一条道路,高举“三个面向”的旗帜,耐得住冷遇和寂寞,耐得住体制困扰,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宝贵经验。范校长所带领的北京景山学校,必将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上一篇:暂无文章

下一篇: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印象:范禄燕

范禄燕

省份:北京 地区:东城区
学校:北京景山学校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53号

电话:01065267723

邮箱:121235@qq.com

范禄燕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北京景山学校校长—范禄燕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