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2/12
1316次查看
尚可发布
新高考改革方案里的内容,对浙江考生来说,并不算新鲜。其中不少内容,浙江已经在实施。如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浙江省从2009年就开始对英语听力实行“多次考试”;推行统考和学业水平综合录取,浙江省部分省属院校试行高考“三位一体”的多元招录模式,就是依据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这三项综合来录取学生。
让浙江学生和老师,真正感到高考改革大变化的,是文理不分科。这几天,杭州一些高中校长已经忙着物色排课表的老师。因为他们预见到,文理不分科后,高考科目要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可能会有很多选择项,高中选修课会因此大幅增加。
文理分科究竟会带来什么变化,学生和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本周我们邀请杭城重点高中的校长们,一起解读后高考时代的影响。
门门功课不错,却挑不出优势科目
这样的“传统高考”优等生或许要吃亏
“今后文理不分科”的靴子一落地,许多偏科的同学有想哭的冲动,本来还指望着高二文理分科,告别让人头大的理化生,或者政史地,现在是彻底没盼头了。
家有偏科生的家长也很焦虑:“以后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挂钩,就算高考成绩考得很好,有一门很弱的副科也会影响到孩子升大学。”
但是高中校长都不这么看。因为新高考本身就是希望有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有多样的选择机会和成长途径,给偏才、怪才提供机会。所以高考科目里会多出一块自选项。如果是在个别科目上有特长有潜力的偏科生,挑准自选项,反而会有意外惊喜。也许会有像钱钟书这样,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的大神级人物,脱颖而出。
长河高中校长毛伟民预测说,取消文理分科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难度会适当降低,而高考的自选科目难度会增加,这对有特长的偏科来说,不仅不会觉得辛苦,反而会增加学习动力,因为他们学的东西是自己喜欢的。
反倒是门门功课都不错,但是挑不出优势科目的优等生,没准会吃亏。“现在的高考模式下,这样的学生最占优势,但今后高考要挑自选项,他们未必拼得过一些偏才怪才。”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说。
这些学生要避免新高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两个办法,一是保持成绩稳定,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确立综合优势,二是尽快找出自己最有潜力的科目,搞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如果从长远发展来看,第二个办法会更好。
自选科目增加,挑战选修课师资
老师要变身全能型
在杭高校长尚可看来,新高考“文理不分科”的目的,其实是想加强高中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人文和科学,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像“人”字的一撇一捺,缺一不可。
语文和数学成为高中最重要的两门必修课,这两门课的老师腰杆直了,但今后压力也会更大。浙大附中语文老师屠晓丹最近就在琢磨,今后怎么改革语文教学。他说:“在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素养很难成正比,分数高的学生,语文素养未必比其他人好。要达到新高考方案,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目的,语文教学和评价不改不行。”
也有高中校长提出,在这个网络信息的时代,信息筛选也应是今后语文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则会退出语文教学。至于数学,纯粹计算的基本能力要有,但不必强化。
语数两科加重分量,很多人猜测,一年多考的英语学科会相应削弱。杭师附中校长任学宝预测,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英语一年多考的方案,英语考试将来势必走社会化路线,不出现在高考统考中,但仍可能成为进入某些大学、某些专业的门槛。
取消文理分科后,高考会出现自选科目。让高中校长倍感棘手的问题是,现在学校老师都是严格按师生比例配备的,随着高中选修课的比重会增加,学校师资直接面临挑战。
长河高中校长毛伟民打了个比方,如果某一年选历史科目的学生非常少,那学校的历史老师多出来怎么办?相反,如果选化学的学生特别多,老师不够怎么办?
不少高中校长已经开始琢磨美国高中的选修课模式,一位校长说,美国高中选修课很多,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一位老师教两门课,没准以后我们的高
新高考热点追问
问:网上解读高考政策时,有种说法高考统考取消外语考试,这是真的吗?
英语考卷不会在高考当天出现,但不代表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明确,将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高中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也就是说,外语还是要考的,只不过和语文、数学不一样,不是在高考当天考,而是安排在平时考。其实,现在浙江考生的英语听力已经实现了一年多考,在6月8日高考的英语科目中,听力就不再出现。
问:外语“一年多次”,是不是想考多少次都可以?怎么保证每次考试难度一致?如何计入高考总分?
杭州的高中校长们普遍认为,为了拿好成绩,学生不停去考英语的做法不靠谱。他们的依据是,浙江省从2009年就开始对英语听力实行多次考试,总分30分的英语听力测试放在每年3月和9月进行,成绩两年内有效,但规定每个学生高考前最多可参加两次英语听力测试,自选一个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至于保证每次考试难度一致,这件事本身就有难度。不过,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等圈内人士预测,外语科目要走社会化考试路线,很可能和其他社会化考试一样,采取等级制评分,省得学生成天为一分两分较真,没完没了地考。
如果外语成绩分ABCD等,就不大会计入高考总成绩,很可能作为高校录取时的一个门槛。这样一来,以往高考录取分数线越高的大学,或者外语相关专业,今后对外语等级的要求会越高。
问:据说以后会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着高考要考所有科目?现在浙江考生除了语数外,文科生考文综(含政史地),理科生考理综(含理化生),其实相当于考6科,要是文理不分科,会不会文综理综都要考,变成考9科?那不是更悲剧?
目前教育部制定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已明确,今后设置高考科目的依据是减少科目,所以考试科目不会比现在多。
不分文理并减少科目,这个看似矛盾的高考方案其实是可行的。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大胆预测,将来高中必修课可能会做减法,而选修课程可能会做加法。换句话说,语文、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每个高中生都必须学,但其他课程以后很可能以选修课的面目,出现在高中生课表上。届时高考,统一只考语文和数学,加一门一年多考的外语,其他能体现学生学业水平,体现大学招生需求的科目,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即“2+1+N”模式。
问:如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高考科目,对选择的科目要提前多久准备,是不是初中就得想好今后的选择方向?
这个选择不会让初中生定。杭高校长尚可分析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将来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学生在选修自己喜爱的科目前,首先要完成这些必修科目。必修科目,其实也是高中生必备的修养。而且兴趣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高中生通过学习必修科目,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而从减负角度看,杭城不少教育界业内人士认为,新高考可能会让大家失望。
从招考分离、不再一考定终生的改革方向看,以后将推行统考和学业水平综合录取,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加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像浙江省部分省属院校试行高考“三位一体”的多元招录模式,就是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占20%、综合素质评价占30%,高考成绩占50%,三项综合来录取学生,其中综合素质测试由高校组织笔试和面试。这就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每一步都要很谨慎,万一某次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可能影响高考录取。所以学业负担不太可能因此减轻。
高中校长们提出,现在学生的负担其实不是考试带来的,而是竞争本身带来的。全国每年几百万考生都想上985、211的重点大学,这些高校只能通过比较、排序来挑学生。真要给学生减负,不是改革考试录取制度就行,人的成长素养导向更重要。本报记者 沈蒙和中也会这样。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暂无文章
下一篇:杭高校长的话
尚可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凤起路238号
电话:057185154684
邮箱:hm@hanggao.net
和尚可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