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史建奎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学人本色

发布时间:2014/10/21

1380次查看

史建奎发布

学人本色(一)


这个七月太不寻常了,值得记忆的大事不少:月初从欧洲考察归来,感触颇多,但忙于具体事务,一时难以下笔,先名之为《八千里路云和月》吧,让懒散的思想继续漫游,待八月稍有闲暇再梳理;第一次在青年时代就憧憬的陕西师范大学的讲台上,为在职研究生做了一场报告;是日得知今年的中招成绩稳中有升;当天看到一批莘莘学子被心仪的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所录取;同一天接到省招办短信,女儿被我的母校录取,我们父女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友;自然多了几分欢欣。

暑假的校园安静得让人心动。此刻坐在书桌前,伴着悦耳的轻音乐《班得瑞》,随手翻看近来抽挤时间读过的《故人风清》、《曾经风雅》和《民国风骨》三本书,清新淡雅的装帧,一代学人的风范,犹如酷暑中的一杯凉茶,啜饮细品之中,顿觉爽口解渴,清凉入怀,耳目一新,成为炎炎夏日的上等消暑补品。不敢独享其乐,撷取思维的小花朵,与诸位分享。

1. 腹有诗书气自华。“马首是瞻”的马寅初先生用一生的修为践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格言。他不唯上,不媚众,只唯实的铮铮铁骨,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突出写照。

2. 才艺双绝的吕碧城,堪称民国时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奇女子。“亦俠亦仙“的吕君,既有倾国倾城之貌,更有盖世绝伦的才艺。侠骨柔肠知是谁?脂粉最怜碧城心。普天崛起红尘女,不信豪杰无知音。在那个时代,倡导女权运动,兴办学校,争取男女平等,并身体力行,对于女性而言,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以才情服人,以勇力做事,堪为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3. “问心自度无私欲,处世居然少有缘”,翁文灏晚年反思后写出这样的诗句。处于宦海遽变中的书生,难免在沉浮中迷茫,这是学人自身的局限性使然。宦海沉浮几懵懂?最误前程是书生。何来经年坎坷路?毁誉纠结乏变通。敢于勇猛向前,即使牺牲生命也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文人风骨可见一斑。

4 .张治中将军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儒将,处世圆通,刚柔相济,扶大厦于将倾,济国难于战乱,仁爱谦和,忠义智勇,成为政坛上的不老松,常青藤。襟怀坦荡文白兄,一生促和扬美名。最是英雄肝胆照,人品贵重桑梓情。上将伐谋,大义为重,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5. 世事多艰,不惟当下。虽身处帝王之家,亦不乏平民间的琐碎恩怨和利益纷争引发的手足相残。在这矛盾冲突中,人的其他方面的潜能却激发出来,也算得上是一桩美事和美谈。“民国青天一片云”的袁寒云可圈可点。“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仅这两句诗,就足以使之闻名天下,更不要说他还是一个亦狷亦侠、恃才放旷,又流连烟花柳巷、放浪形骸的风流才子了。名士范儿,袁克文实至名归。

6. 古今成大事者,鲜有从一而终的美誉和长久家庭和睦的美名。因公废私或偏私废公者屡见不鲜,而公私兼顾且做到两全其美者更是难上加难,历史学家蒋廷黻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例证了。虽有胡适先生引用地质学家丁文江“寄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还比在山清”诗句做寄语,也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在现实面前,传统文人总令人在唏嘘赞叹中不免感伤:傲骨可贵,傲气不足取;独立人格珍贵,做独脚僧不好。

7. 大凡卓越之人,背后多心酸历史,而生命的另一半影响至深。享有“中国桥魂”美誉的茅以升老在科学王国里,叱咤风云,但面对家庭纷争却一筹莫展。家事如天,不可小视。

8. 溥濡做人犹如作画,“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这种充满空灵意境的飘逸之气,正是一代宗师风雅、风趣、风流的缩影。其形与神散而复聚,得而复失,家未周而亲又欺,置身其中,却能处之淡然,不正是一种极高的修养吗?

9. 国有疾,必染于贤人干才;士有为,必殚精竭虑,殒身不恤疗国殇。自称“一个散淡的人”的文博学家张伯驹的遭遇,是不平凡年代传统学人阅历的必然,是共和国峥嵘岁月的记忆。往往时势越凶险,不但不会退避三舍,反而更要逆流而上,这正是名士的风范。

10.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军魂犹在,老兵不死!一代名将孙立人用一生的言行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做了最好的诠释。

11. 作为居里夫人门下唯一一位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中国学生,作为享有“美籍华裔居里夫人”吴健雄的老师,科学家施士元毕生致力于年轻人的培养,错失了许多在学科领域摘珠夺冠的机会,但他无怨无悔,把奖掖后人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幕后英雄的辉煌固然可喜,而自动放弃在更大的舞台上驰骋,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人生的大遗憾。但恰恰是这些遗憾,更见胸怀的宽广,人格的伟大。传统学人不吝赐教,乐于“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风采更值得回味。

12. 名人的成长,不惟天资聪慧,幕后卓越团队的精心培养,悉心指导,同侪的鼎力相助,也让我们更觉成长路上方向引领的重要,相互提携的重要。著作等身、光环绕身、被誉为“学界泰斗”、“一大宗师”的季羡林老无疑是学术王国最幸运的人。从他师从的大师可以约略见证:清华大学人称“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美学权威朱光潜,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瓦尔德施米特,国人引以为荣的“我的朋友胡适之”,佛学大师汤用彤,油画大家吴作人,党史专家、理论权威胡乔木……与名流往,耳濡目染,浸淫其中,加之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静心书斋,专事学问,遂有所成也是岁月积淀的必然。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宋氏三姐妹,恐怕最富盛名的要算合肥名门望族张家了。张元和(丈夫是昆剧名家顾传玠)、张允和(嫁给了语言学家周有光)、张兆和(先生是文学家沈从文)、张充和(夫君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不但兰心蕙质,才情超凡,而且个个婚姻珠联璧合,成为学界道道靓丽的风景。社会的闹剧,人间的悲剧,岁月嫁接的喜剧,在一个家庭演化为人间的多幕剧,也当是戏剧大全了。处变不惊,调和折中,低调谦和,不失为做人的又一种大气局。诚如张充和诗云,“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一门四女,才气贯云霄;国中赤子,文章千古扬。

14. 他“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放鹰逐兔,遛狗捉獾,种葫芦、养鸽子也是拿手绝活”,他“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他是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笔下“名士风流天下闻,方言巷咏寄情深。少年燕市称顽主,老大京华辑逸文”的王者风范,他就是明清家具研究与收藏家、对我国文博事业作出独特贡献的王世襄。在他身上,随处可见的生活美味尽拊于股掌之中,老人家的京城范爷风采,足以折射出一代学人热爱生活、情趣盎然又大道简出,雅俗一体的大家派头。

15. 一笔倒倾三江水,横扫龌龊如卷席。“画中有话”、“倒行逆施”、“童言无忌”,生性豁达、幽默风趣的漫画家冰兄如是,黄苗子更是。

16. “译林泰斗”杨宪益先生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风浪不能够挺过去!乐观的心态和随遇而安的自我调节,是练就金刚之身的不二法门。学问至上,生命不老。

17.书是精神的纪念碑。瀚海无穷流碧影,诗书有味嚼自甘。汗牛充栋消永日,一笔纵横酬流年。以文常会友,品高自为邻。视书为至宝的黄裳先生是也。

18. 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自谦当代剧坛“绿叶”的吕恩,在她的回忆中,我们看见一个个光鲜照人的文艺界明星。仗义疏财、待人真诚、热情助友的电影人、“二流堂”主唐瑜,以民族气节为重的蝴蝶,命运多舛、痴心不改的周璇,温文尔雅的曹禺,严厉闻名的张骏祥,爽直、热情、善解人意的画家郁风,才情两达又一言难尽的戏剧家吴祖光,还有画坛领军人物“一马当先”的徐悲鸿、“仙风道骨”的张大千。岁月流给人的不止是记忆,还有颇多的人生感悟:多趣博学,性情明理,健康快乐,平安是福。

19. 治史贯古今,相交满天下。万事劳其形,声名荣史家。“不信青春换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刘绍唐自创一体的《传记文学》正是如此,唐德刚先生的作为亦是这种精神的根脉相承。精神不灭,薪火相传。

20. 雄心不取决于年龄,如同激情不限于黑发,亦不随白发而消逝一样,拥有一颗青春的心,即使八十岁,也像十八岁。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如此。他是当代名副其实的伯乐,正是他的慧眼,发现了钱钟书、沈从文、张爱玲三匹文坛“千里马”。发现其中的任何一个足矣,而万千读者有幸,能够享有三位文坛巨擘奉献的精神大餐,足见伯乐之高雅、容量。精神葱茏,与岁月常伴,与日月同辉。

21.“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蛟龙东去欲探海,崇楼北望可阅江”、“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作为诗坛翘楚的余光中、激情的诗人,缘有赤子心,才始终不倦地歌唱永恒的脉根。祖国,永远是学人心中的依托。

22.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美国获得“终身艺术成就奖”,并以“生是自然,死是必然,生活得要自然”的顾正秋,用一生的作为诠释了人生戏剧和戏剧人生。

23. “脚编辑”余大雄以皖人的“徽骆驼”精神,创造了《晶报》的奇迹。一个“痴”字成就了生命中最温热的部分,也成为学人最明显的职业特征。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学人本色(二)

24.   二十世纪东方有两个人为世界文坛所称道:一位是获得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另一位便是中国威名赫赫的辜鸿铭。前者以诗歌享誉环球,后者以翻译中国文化经典并身体力行的传播闻名于世。我们仰慕前者,更津津乐道于后者的离经叛道和冥顽不化,还有恃才傲物的人生态度:洒脱,自我,放荡不羁,有时也是风骨的别样表现。

25.     “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做事,以鬼子(洋鬼子,指科学务实精神)办事”的蒋梦麟,被誉为北大的“功狗”,“三十年代北平正气的代表者”。蒋公著述不丰,口才亦无过人之处,但他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办事公道、古道热肠的传统文人做派,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在蒋公诸多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是,他以言行印证了一个千古流传的真理:“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洁的正人君子总是受人尊敬爱戴的。

26.  在国际论坛上,折冲樽俎,纵横驰骋,蔑视强暴,为国抗争,创造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迹,书写了“弱国也有外交”神话的顾维钧,其爱情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男人的背后,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有良伴的扶助,有时世的眷顾,当然最重要的有把握机遇的头脑和慷慨付出的勇气和智力支撑。婚姻在政治人物心目中,往往只是一个跟班和随从。

27.  即便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也未必能成为万世师表,受人敬重的,还有办事的干练与修行的雅量。敦品爱人,人恒敬之,爱之。梅贻琦,作为“清华的名片”,其办学箴言,于今仍撼人心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28.   “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这是刘文典做人的写照;“一字之微,征及万卷”,这是刘文典的治学格言。先生向学生教诲写好文章的秘诀,“只需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 他进一步解释道:“观,是要多观察;世,是要懂得世故;音,是要讲究音韵;菩萨,即使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菩萨心肠。”他敢与权倾朝野的蒋介石叫板,他被称为“太上教授”。狷狂乃名士本色,非有超人本领,获得骄傲资本,何以如此?

29.  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与吴宓、汤用彤曾被誉为“哈佛三杰”;他天资聪颖,能娴熟运用十多种语言授课,尤以研究中国古代史见长,开创了“以求真实供鉴戒之史学思想与长编考异之法”治史的先河,被尊为“教授的教授”;他虽有留洋的经历,却无相应的文凭,但他的学识却令同辈中人仰视、汗颜。陈寅恪先生用一生的修为告诉我们:水平比文凭更重要。为学不屈留傲骨,作史有方传今朝。后人常怀大师在,品行高洁干云霄。

30.  当年武汉大学文学院云集了唯一多、陈源、朱光潜、叶圣陶、苏雪林、凌叔华、袁昌英等一大批大家,从中可见时任校长王世杰非凡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自古及今,学界中人从政者书生意气颇多,但因执掌为国育才的帅印,必应备书生之气:纯洁,干净,正直,专一,充满理想。但要做到内方外圆,巧于周旋和虽常“碰壁”,却能始终围绕目标而行动者寥寥无几,王世杰以其精干圆通而终成顶天立地的人物。学者从政,善莫大焉。

31.  愤世嫉俗的面孔,微翘蔑视的嘴角,深邃又略带忧郁的目光,加上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构成了独特的形象;迂阔又满含的率真,乃至在人格上的桀骜不驯,在待人上的秉直谦恭与和善,无不践行着“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的处事做人原则,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曾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的圣雄“甘地”。堪为宗师者,首要在于高贵的人品,其次才彰显于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和学而不厌中兼代的诲人不倦精神。这就是梁漱溟,一个可爱的老小孩。关于他和毛泽东的争论,亦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对手的英雄是落寞的,彼此成就对方,正是风云际会的结果。

32.  “好大喜功,终为怨府;贪多务得,那有闲时”,是顾颉刚先生撰写的自嘲联。他的史学成就早已使之声名斐然,而他做人的遗憾恰是传统学人的性格特征。与鲁迅、胡适和傅斯年的交往,印证了文人亦亲亦轻;与学生何定生、谭其骧、童书业和钱穆的学术见解,又体现了“唯实、尊重、独立”的学品。同辈中人,互不相能;对后来者,极尽奖掖、提携的胸襟气度,过去少有,于今更是鲜见。先生的学品及文人风骨,堪为后世师表。

33.  苏雪林与凌叔华、袁昌英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武汉大学被称为“珞珈三杰”。这位祖母级的文学大师,在人瑞之年依然笔耕不辍,细察个中秘密,并非是学界中人臆想的所谓追求所致,实则是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豁达、睿智、机敏、眷恋精神生活,狷介、个性、不接受非心志之物的苏老,学品高,人品贵,文品雅。女中雄杰,足慰人生。

34.  一代学人的风采,不仅在于治学严谨,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憎爱分明,更在于对后来者的严格与厚爱,处理问题的刚性和不畏权贵的勇气,还有知难而进的魄力。当然,忠诚、衷心也是其鲜明的特征。能在官场纵横驰骋如走马,能在学海俊逸飘然如飞龙者,惟傅斯年马首是瞻。

35. 我们一生都在旅途追寻生命的绿洲,即使找到了,依然要继续走下去。只有新鲜,新颖,新奇,生命才会更有滋味。运动之美是永恒的流动之美。萧乾先生就是用笔追求风景的人。

36.  鸳鸯蝴蝶,金粉世家,冷月诗魂,风流才子,生为情缘,终究在岁月流逝中归于风尘,留下的唯有诗句溢出的倩影精魂,遨游精神天地。徐志摩是一个充满诗幻的性情中人。

37.   煮酒论艺,品茗立书,植桃育李,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台静农,更热爱故乡。他说,“无根的异乡人,都忘不了自家的泥土”。平生风义烟酒文,一生真爱杏林多。

38. 万事气为先。气者,气质,气节,气韵也。率先提出“五四运动”这一概念,并在大学中开创招收女生先河的罗家伦是个不折不扣的有气性的人。

39. 不承认自己“学融中西,道贯古今”的施蛰存先生,他的文章却总给人一种暮然回首的感觉。山水恒久远,文字情意长。但得健笔在,妙手写扶桑。

40. 人老了,儿女是行走的拐杖。不求回报,只愿薪火相传。谈起“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达夫,自然会在他尘封的作品中看见王映霞女士作伴的身影。成功男人功勋章的背后,往往镌刻着女人的功劳。

41.          未成名时,一直恪守在默默无闻中艰难求生、度日;待成名时,

一直热衷平淡如水的生活,不为时尚所蔽,不为浮名所累,不为流言所困,旷达人生,以化外之身入尘世者,非布衣学者张中行先生莫属。

42.  林海音的成名源于《城南旧事》,但在这“旧事”的背后,却是永远也品味不完的坚守与执著。百折不回、愈挫愈锐的勇气和毅力更牵引着同道中人在钦佩之余步其后尘,追随引领者的“海之音”。

43.  身兼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和音乐家数个头衔的人有几何?赵元任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他的贤内助杨步伟无疑是先生事业的 “绿叶”。红花还需绿叶配,他们创造了爱情神话和事业奇迹。

44.  胡风先生的性格有点像“胡蜂”,“胡蜂”“志”为“梅”,胡风、梅志夫妇一生曲折坎坷的人生际遇,正是中国一个时代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的缩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周旋于时世务间,要拿捏好分寸,对文化人是严峻的挑战。

45.  命中注定,多情种子,在爱的雨露中灿烂了杏林。我们已经淡忘了无名氏的真名卜宝南、卜宁、卜乃夫,但我们记着这样的话,“幸福像一条闪电,现在悄悄地亮在我的身边”。

4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不分老少,不问出身,跨越职场,无视天涯海角?两个人的世界可以创造多么广阔的天地?“多情人不老,到老情更好”,读一读周有光和张允和夫妇的故事,也许更能感受幸福的滋味。

47.  神仙眷侣的美名,科学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我们还能有多少溢美之词送给袁家骝、吴健雄这对世纪伉俪?名人身后的名人,叠加成伟大,因为后者是优秀基因的集大成者。

48.   一腔热血,胆识俱为民,“中国园林第一人”陈从周。竹的性直(外形)、心虚(内竿)和情柔(竹叶)正是他操守的写照。

49.   “虚名未是吾生志,硕学方为席上珍”。一生恪守谁堪道?名士风流自相知。才情难尽是吴宓。

50.   “霞光万道,瑞气千条,珠联璧合”,这几个词语因了吴祖光和新凤霞夫妇而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51.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与冰壳见底清”。俯仰天地间,冰心两怡然,柯灵是也。

52.  一生真爱在艺术,艺术人生是斯人。吴作人与萧淑芳夫妇艺海泛舟,采撷的精品成就了蝶恋花的传说。

53.  化外之身,化内之民,化里化外都有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身影。

54.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画家凌叔华先生笔下是满溢的风情。

55  恃才傲物,醉卧美人,不独一个叶公超。

56. 古有孟尝君,今有邵洵美。邵洵美,殉亦美。  

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学人本色(三)

57. 我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一代学人的精神,我只是在陈寅恪先生残目膑足之后,更加努力与研究工作的超人状态中,体悟到人之黑暗,未必在于目力的迷茫模糊,关键在于心灵的灰色。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陈寅恪可为圣人也。

58. 最善良者莫过于心底的纯正,并以之来熏染朋友。鲁迅当年在赠给瞿秋白的条幅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足见胡适先生的人脉兴盛。至于其作为学者的建树,早已是家喻户晓,但远远不足抵其人品的广泛传扬。先做人,后做事,精神的才是永恒的。

59. 真正的学术权威,在权力挑战面前,更见铮铮铁骨,即使有粉身碎骨之虞,亦绝无半点酥松骨质质地的可能,更无坚持真理、维护学术尊严的丝毫怯色。在新政权里,能够如此支撑自己口吐真言不计后果的,彰显的正是学人风骨。敢于与毛泽东抗争的马寅初,一如同时代的梁漱溟,令人肃然起敬。一身是胆何以为?经济巨擘媲昆仑。敢言敢怒敢坚劲,为学为人见精神。大家风采,可见一斑。

60. 大凡自学成才者,不惟有超人智力,更重要的在于其心于志向也博,也宏,也阔,也淡,也静,也定,也专,也韧,有足够的耐力,不求毕其功于一役。探幽访胜,美景纷至沓来;寻章摘句,文思不期而遇。能如此者,钱穆无疑堪称民国第一人。

61. 自古及今,可以共风雨、同患难者多矣。一旦功成名就,则不免骄傲自满,飞扬拨扈,互相倾轧,分道扬镳,至于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者,时有所闻。其中绝对的因素在于对权力的恋栈,真正为真理、为正义、为独立挺身而出、不畏权贵、虽殒身不恤者,我以为是应该彪炳史册的英雄。张东荪先生当是其中的佼佼者。

62. 学术灿烂的星空,有时如迷茫浩瀚的宇宙,令人敬畏、膜拜。但当我们经年钻研,了然其中的秩序时,心中的块垒便哗啦啦崩溃,眼前便豁然开朗。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顾颉刚先生,是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法论的辩证法大师。占有的目的在于创造财富。

63. 桃李满园的叶企孙先生,自己一生都在做着叶的事业,他甘为人梯,甘为幕后英雄。新中国有幸,源于旧中国保留的知识分子种子,他们未必为一党、一族在工作,但一定是在为国、为民而奋斗。恪守操守,大节为重,是那一代学人突出的风采。

64. 一个人的生与死,能够引起观点迥异的人们极大关注,本身说明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使生前起着挡箭牌的作用,也足以欣慰,因为这恰恰说明了他在那个时代的不可或缺。亦慈亦谐亦真亦勤的刘半农,正是这样的人。

65. “窗外的雪花隔着玻璃一展翩翩的舞姿,晶莹的世界干净得让人不忍多看几眼。我静静地伫立窗前,遐思溢满心田……”这是我当时拜读殷海光先生轶事时的心境。

66. 男儿胆气豪,仗剑走天涯。一生能有多长?能留下足迹的历程有多少?而生命却在反反复复地折磨、摧残中变得更加厚重,愈见鲜亮的明光。个体的不幸,往往也是民族发展史上深刻的教训。萧军先生是文坛中的悲情英雄。

67. 文学有政治的成分,但文学一旦定位为彻底为政治、政权服务,文学便被严重异化了。文人有两类:御用文人,真的猛士。倘若拥有博大的胸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愫,不过分眷注于政治,拥有胡风和冯雪峰先生的文艺界,将会更加星光灿烂。

68. 学术一旦与政治联姻,便披上了一层妖艳的外衣,本身的色气反而黯淡了。当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发现其中藏污纳垢、文过饰非、巧言令色,乃至不择手段的一面时,洞见人性赤裸裸的卑劣。历史还会重演吗?透过鲁迅、顾颉刚、朱家骅、胡风、周扬、冯雪峰等大家交往纠葛的片段,在历史的滚滚红尘里,裹挟着多少无奈与幽怨?

69. 同室操戈,不仅导致人格分裂,神志昏崩,甚而至于丧心病狂者,屡见不鲜。把文学作为有情人,不幸却错位嫁给了政治,曾经因为毛泽东主席“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诗句更博美名的丁玲女士,无疑是非常时期知识分子一个族群的代表。

70. 雪中送炭的慰藉,让人如坐春风,温暖一生;雪上加霜的侮辱,令人如落冰窟,颤栗难忘。重压下的独立思考,必有信仰支撑下撼人心魄的力量。把人变成鬼的时代虽然远去了,但那个飘在上空的幽灵却还在不虞时光顾善良的人们,警惕啊!想起了朱湘、萧乾先生,他们身后还有吕荧、赵俪生……

71. “出山要比在山清”的科学家丁文江先生,憾在从政,幸为科技工作者。

72. 数载风雨岂能惧?一生坎坷惟君多。讲真话,存真我,有傲骨,有真情的聂绀弩,自当如此。

                                                                      二〇一四年九月四日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上一篇:清雅美丰年

下一篇:感子故意长

史建奎

省份:陕西 地区:西安市
学校: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西安市环城西路铁塔寺三号

电话:02988623459

邮箱:125123@qq.com

史建奎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校长—史建奎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