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4/26
1162次查看
石永忠发布
新课改实施近二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师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新课程研究、培训、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广大教师,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扎实推进新课改工作为使命,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靖宇一中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奋发图强、严谨治学、能于创新,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我校开展新课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一)、建立新课程实验领导机构,健全新课程实施工作机构。
为了确保靖宇一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文教的县长毕明深同志为组长、以教育局局长罗丽娟同志、教育局副局长张传平同志为副组长、以进修学校校长潘景胜、督导室主任戴平恩、普教科科长郭恩奎为成员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也成立了以校长石永忠同志为组长、以业务副校长卜铁民同志为副组长、句处室领导及高一、高二各备课组组长参加的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新课改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出《靖宇一中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协调、管理课程改革实验,使课程改革能按预定方案顺利实施。做好宣传动员,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新课改**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及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课改,推广课改典型经验,总结课改实施成果,加强协作交流,提高工作质量,密切关注一切教改信息,全力打造新课改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新课改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及时发现和解决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校长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认识到位,实施态度坚决,跟踪狠抓落实,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在新课程实施之准备阶段,我校领导通过多次集中学习和深入领会新课乞讨的精神,就新课改工作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认识:(1)要依据国家课改的工作要求,依法科学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2)要保证做到“三个到位“,即1责任到位,明确学校领导管理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课改实施与推进,对课改工作负总责。2政策制度到位,制定促进和保障新课改实施的相关政策和制度。3经费到位,设立专项经费,要保证课改所需经费的足额足量与及时到位。实践证明,校长对课改的认识、态度及管理措施的切实落实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础。
(二)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编制,充实责任教师队伍,保证新课程中新开设学科任课教师编制。
实施新课程,必须要组织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业务能力强、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有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来担任新课程的实施,这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对全校课程设置及师资招聘和专业培训上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学科都配备了相应的任课教师,包括音、美、通用技术课程,目前个别学科师资数量略有不足。我校真正做到了按课改要求,开出所有学科的课程,并基本做到了严格执行规定的课时计划。在师资的学年分布上,我校也进行了集中整合,确保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合理搭配,保证了师资力量的均衡分布。
(三)加大新课程实施的宣传工作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责任重大,我校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靖宇一中新课程实施的宣传方案》,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课程实验中群众普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宣传实施方案,分别针对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实施宣传工作。
1、学校教职工方面:一方面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由学校领导介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相关进程及新课程实验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学校的课程管理等内容,让全校教职工对新课程实验工作有一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通过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让全体教师掌握高中新课程奠定基础。
2、学生方面:
通过学校宣传栏定期介绍学校2007年秋季课程实验的准备工作,介绍先期进行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实施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及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通过宣传介绍让学生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有一个初步印象,形成课程实施的有利氛围,并通过学生这一涉及面广的群体向社会及家长传达相关信息,取得家长及社会对普通高中课程实验的关注和理解。
3、学生家长方面: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能否顺利展开,家长的理解配合是一个重要因素。新学年要通过系列讲座、家长开放日、普通高中新课程咨询,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动,使学生家长知晓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认识改革是促进学生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必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针对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高考改革问题,向学生家长介绍先期进行课程改革的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让他们了解高考改革的方向,努力扫除学生家长的疑虑,形成家校合力。
4、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学校的课程决策可以邀请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学生选课和课程评价等更是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资源作用,让家长及社会各界来参与学生新课程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在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支持新课程实验。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取得明显成效有一个过程,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及时总结反思,从提高群众认同度上创新宣传模式,营造良好的新课程实验的舆论氛围,使新课程实验能有序、健康地发展,取得课程改革应有的效果。
二、制度保障
课程改革要求机构建设与制度创新,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实施的根本保障。我校于2007年秋季开学前,在认真研究了校情及课改需要的基础上,成立了下列组织机构:(1)靖宇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工作决策);(2)靖宇一中新课程实施工作与研究小组(负责课题工作推进与研究);(3)靖宇一中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学分的认定及管理);(4)靖宇一中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测)。在管理制度方面,我校特别注意对传统的管理制度的反思,从理念、结构、运行程序、教学行为、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地对课程管理制度进行了变革。学校重建并规范了课改的相关制度,主要有《靖宇一中新课程各学科实施方案》、《新课程实验教学管理方案》、《靖宇一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靖宇一中新课程教学管理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机构;《选修课实施方案》、《靖宇一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靖宇一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靖宇一中校本教研制度》、《靖宇一中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在课程实施中对这些制度也进行了不断地完善,随着课改的深入,组织机构和制度逐步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建章立制,奠定科学管理基础,初步形成契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模式。
(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全面实施校长负责制。
建立和健全校务委员会审议制度。
加强行政班子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素养,提高教育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增强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干部责任制。核定干部岗位和人员编制,明确“四定”(定岗、定责、定酬、定人)。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中层干部考评、考核制度,建立干部聘岗、轮岗和进退机制。干部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建立干部分管制度。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全面实行教职工聘任制,优化教师队伍。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公正的聘任方案,教职工聘任以岗位要求和业绩为主要依据,“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建立健全与教师聘任制相适应的保障制度。
制定和完善《靖宇一中教师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以教师的综合表现作为聘任依据。
(3)建立岗位责任制
围绕学校教学中心优化岗位配置,形成职责明确的岗位体系,建立科学、明确的工作责任标准。
实行定编制、定岗位、定任务。
实行岗位聘任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校长与受聘教师签定聘用合同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及权利。
实行目标管理。依照岗位目标责任和教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
建立与目标责任制相应的奖惩制。
(4)建立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学校分配制度
改革教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教职工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建立工作目标体系。以年度为周期,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职务、责任、权力与利益。
(5)建立与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定期召开教代会,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增强教代会和工会民主管理和参政议政的力度。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目标和支部目标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党、团、工会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
2.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评估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动力,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制定适合我校教学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
——制定不同的检查评估标准,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职责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
——定期按评估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并与相关组织和个人利益挂钩,充分发挥检查评估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行专家评教、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制度。
——建立系统化的教育评价方式。实行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逐步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终极评价相结合、横向与纵向评价相结合、多元与单一评价相结合、素质与学业评价结合。注重学生教学初始态与最后结果变化差异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注重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强化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成立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小组,聘请学校教研员或督导,通过各种方式评价课程质量,把评价诊断的结果反馈给各课任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听课制度。坚持开展行政领导和教研员听课评课,积极主动地指导教学、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群体听课评课活动的激励、教学诊断、沟通协调和评估考核的功能。
3.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扎实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着力建立完善一套评价内容和主题多元、方法和手段多样的整体动态的评价策略。首先是明确评价体系。评价分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定两部分进行,学校分别成立了学分认定指导委员会和综合素质评定指导委员会,对认定的主体、认定的程序、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地规定。第二是切实转变教师评价理念,评价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评价方法又一元走向多元,改变传统简单的终结评价和量性分析,建立定性和定量、客观和主观、形成和终结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新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二、新课程下的评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并将这些装入学生 “成长记录袋”.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学生还可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近年来,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发展。
三、经费投入
靖宇县县委、县政府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超常举措,整合高中资源。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巨资,异地新建靖宇一中。教育 局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学校装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靖宇一中的迅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靖宇一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755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为7459平方米;科技楼为5729平方米;宿舍楼为3133平方米;食堂为1000平方米。为了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校加大了对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学校投资建立起校园网,购置多媒体设备,为全体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建有3个微机室,3个语音室和1个科学探究室。科技楼中建有4个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1个通用技术实验室和1个天文教室等。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也为学生的求知、教师的再学习优越的条件。
专项经费。学校在课改经费上,优先保证,大力支持。为发挥科研的拉动作用,我校承担了几项省级、市级立项课题,学校先后几次投入课题经费,确保课题工作按时启动;先后组织多批教师赴先期实验校学习和参加培训;为新课程实施配备专用教室(如通用技术教室)和专用设备、教学软件等等。
我校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对全校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进行了先期的测算,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在部分学科师资招聘和专业培训上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学科都配备了相应的任课教师,包括音、美、通用技术课程,目前个别学科师资数量略有不足。我校真正做到了按课改要求,开出所有学科的课程,并基本做到了严格执行规定的课时计划。在师资的学年分布上,我校也进行了集中整合,确保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合理搭配,保证了师资力量的均衡分布。
四、师资培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任何一项重大改革,如果参与者、实施者认识不到位、理念不清晰,最后很可能因此而夭折。为了使我校高一、高二的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次新课改中来,我校重点在宣传新理念,学习新理念,落实新理念三个环节上正确引领,加强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营造课改氛围,夯实课改基础,促使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
一是加强新理念的宣传。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实施新课程必须使教师具有与新课改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理性支点。为此,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校派出全体高一年部的教师参加在长春市举办的新课改培训。2007年8月份,高一全体教师又参加了白山市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并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写出培训心得。2008年7月份,我校新的高一年部全体教师参加了在长春市举办的新课改培训,起始年级专任教师参培率达100/。其次,我校多次邀请白山市研修院的教育专家来我学校指导工作。他们对新课程改革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和思考。通过与他们座谈,我校教师对课改的新精神新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第三,各学科定期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研讨新课改精神,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极大改变。第四,自07年开始,我校连续两年在11月教师活动月中组织了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一汇报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到新课改中来。
二是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理念,领会其精神。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对新理念的学习和领会,以此丰富教师的学识,使教师掌握教育前沿信息,引进源头活水。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吉林教育》《白山教育》《新教育》《中国当代教研》等刊物,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等书籍,要求教师在寒假期间认真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此外,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关于新课改的影视资料,并责成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为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了条件。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徒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为每一位教师搭建迅速成长的平台。学校先后多次选派骨干教师到北京、长春、吉林及南方部分名校实地学习新课改实施的先进经验,教师们将学习情况写成感悟心得,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会议上汇报交流。为了使广大教师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投资近八十万元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及时与名师交流思想,沟通课改中的具体做法与心得,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理解得更加深入,视野更为开阔,教育观念逐渐更新,教学水平持续提高,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改。为使教师将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学校鼓励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认真评议,以求共同提高。其次,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尝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性格等特点,开展符合自身能力和学识水平的特色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较之过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更加注重实施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师生互动。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被突破,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人性化、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重视和体现,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并努力通过个性化的课堂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广大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辩证地看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培养靠学校,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因此,我们从新课改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新机制,重新建构研训体系,进一步调整教研工作的重心,健全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创新发展校本教研模式,全面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精心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新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学校的培训相结合,理性地研究新课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校以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师专业观念的更新为主要内容,以“合作互动、探究研讨、观摩体验、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目标引领”等形式,营造出教师想发展、会发展、能发展的空间。学校利用每周四下午进行校本培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名师授课实况,组织讨论观后的感受。通过写教学感想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自身的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教研工作,力求实效。我校坚持不懈地搞好校本培训,采取学、传、帮、带等措施,培训教师。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及检验新课改实绩的汇报课,既为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了可资借鉴的模式,丰富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又为部分授课教师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脱颖而出。
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校的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抓教育科研,就是要使教师在某一个学科领域里有所建树,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理论水平的提高并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走研究型、智慧型教师之路。只有当教师真正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时,教学方法的改进才会成为可能,新课改才能顺利进展。我校对教育科研工作历来非常重视,安排专人抓教育科研工作并建立起较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我们进行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为全面深入地推进新课改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教科研扎根于课堂教学,以解决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为内容,追求实际效果和价值。“十一五”期间,我校申请的5项省级科研课题,11项市级科研课题目前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中。
三是建立并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校本教研扎实有序地开展。我校分别制订了会课及评课制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并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教学质量评价小组,针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考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既调动了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又保护和监督新课改的实施过程。同时,我校要求每个学期每一位一线教师教必须上交一节课优秀教案,上一节校本研究汇报课,上交一篇思想深刻的教学反思,每个学期听20节课并有记录,每学年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每一个月教务处、教研室都要对教师的教案、听课、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工作扎实而有序地进行。
四是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白山市、吉林省乃至国家级的公开课。新课改实施一年来,我校借新课改之东风,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业务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并为教师由实践型向研究型的转化**了优越的条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涌现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现在我校已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市标兵教师等。仅07年,我校就有10名年轻教师被评为“白山市教学十佳教师”,何茂国老师代表白山市参加了吉林省第二届数学教学大赛并荣获二等奖;李勇老师被评为“吉林省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杜礼敏老师被评为“东三省历史学科十佳教师”。这都为新课改形势下学校的发展**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终身学习型社会大背景下,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快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名族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校拉开了教师网联培训的序幕。2007年7月16日,靖宇一中教师网联培训启动大会召开。刘向东副校长做了新课改精神的报告。强调参加全国教师教育联盟培训的重要意义。学校成立了网联培训领导小组,以石永忠校长为组长开始全面的领导我校的网联培训工作。并制定了《靖宇一中教师网联工作计划》、《靖宇一中教师网联培训实施方案》、《靖宇一中网联培训规章制度》,要求加入网联学习的教师必须按要求采取集中研修和岗位自学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做好学习笔记,笔记分类合理、规范。按时上交辅导教师所留作业、论文、自学笔记、心得体会及各种相关考核资料,积极参加培训及考核认证。在学习以“学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同时,注重教学实践,切实将培训理论、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学期末提交教学实践方面的论文。按时参加所开课程的考试教学实践方面的论文。按时参加所开课程的考试及考查,统一考试教师必须独立完成,严格遵守考场纪律,遵守考生规则。教师未按规定完成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上一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和续聘同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取消其评优资格。
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严格执行新课程方案,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1、课程设置。本着学校课程规划应与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相一致的原则,课程编排遵循《吉林省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原则和要求,并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我校制定了《靖宇一中新课程排课方案》。
2、学分管理。学分管理是新课程对管理评价的必然要求。对于此项工作,我校首先制定了《靖宇一中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若不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就很难在课程改革中取得成效。为此,我校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上,带领教师们边实践边研究,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让新课改革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抓思路。为了尽快使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逐渐形成对新思想、新观念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反思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我校要求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三维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为形式,转变教师的角色。
二是抓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总结教学成败的基本途径。通过抓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反思习惯;通过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分析课改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思课改实际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
三是抓管理。教学管理是落实新课改的有力保障,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改革管理小组,制订了教学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教师教学重点工作考核措施。形成了校长带头管教学,教学校长具体抓教学,为教学改革制度保证。
六、按照《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设置的领域和科目开设课程的要求,我校制定了各学科实施方案及学业评价方案。
七、实施变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的经验。
1、校本教研体系的构建。构建出适应课改需要的校本教研机制,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要求,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与保障。我校开展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是针对不同教研内容提出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是新形势下把教学、科研、修习有机结合的有效尝试,拓宽了教研的领域,丰富了教研的形式,在管理上初步奠定了教学、科研共同参与管理,学校管理和教师自主管理有机融合的工作基础。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尝试,还是卓有成效的。
2、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做好教材整合,是提高课改成效的技术保障,也是课改的主旨。从课改一开始,我校即着眼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关注点,开展以此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可以说是抓住了课改的中心要领。实践证明,这一工作不仅使管理者逐步梳理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了跟踪听评课、随机抽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了教学情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3、学生档案建设与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评价改革的目标就是发展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为此,我校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即建立成长记录袋和电子档案,对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情况,对于全面动态地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在这项工作上,我校未雨绸缪,从几年前开始探索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的考核目标——政治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勤劳俭朴为新课程铺开后的学生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在评价过程中,引入自评、互评、师评,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新课程实施情况看,学生评价改革必须要走在前面,必须贯彻到底。
4、学分管理与认定工作。学分管理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新课程精神在管理评价上的直观体现。我校对学分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持续几年进行学分管理实验,形成了学校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对于学分分配、学分获得、学分认定、学分计算方法都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对于补考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全体教师对于学分管理认定工作已经基本认可并掌握了操作方法,从而确保了新课程实施能从根本上得以落实。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学分管理不仅对学生的修习起到影响,而且对于日常教学管理也是有益的补充。
八、工作中遇到的主要要问题和困难。
1、从师资上来看,虽然保证了全部学科 (包括选修课)的按时开设,但部分学科师资数量仍有不足,有的体现为结构不合理。例如在体育、音乐、通用技术学科上这些问题更为突出。
2、从教学资源上看,教学资源仍显缺乏。对于我校而言,主要体现在体育、艺术的场地和教室、通用技术的实验室建设也迫在眉睫。
3、选修课程如何开设仍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与全省的课程推进保持协调一致,而又能真正避免选修必修化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应该说,选修必修化在省内市内仍是不容忽视的潮流。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给目前的学校和教师带来不小的困难,按相关要求,电子档案、纸质档案、记录、评价手册,需要学校和教师完成的内容过于繁复,劳动量大,重复性劳动过多。如何将其合理整合,删繁就简,这是一个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的问题。
5、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们接受、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纷纷出现,新的教学模式也得以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但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不能充分放手。虽然学习的是新课改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仍是被动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作为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已引进课堂,但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停留在形式上,没能发挥好合作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学习内容不恰当、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充分、教师指导不到位等方面。
三是一些教师不能有效控制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探究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学生不知道究竟要研究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实际上探究学习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根据课程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探究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引导学生思考和研讨,借助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想象等思维方法,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第三是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理解和感悟探究的内涵,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创新思维方式,不断增强合作精神。
总之,我校实施新课改虽只短短二年时间,但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必将进一步完善。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暂无文章
下一篇:暂无文章
石永忠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吉林省白山市静宁县靖宇大街
电话:04397224321
邮箱:8465135123@qq.com
和石永忠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吉林省靖宇县第一中学校长—石永忠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