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南大学支部主任杨吉凡从1989年1月加入民建组织以来,一直认为基层支部是发挥参政党作用和实现会的政治任务的基础,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取决于支部班子、特别是“班长”的精神面貌与工作能力。他长期以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民建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用心经营,他所领导的支部先后两次分别被民建中央以及中央统战部评为全国先进支部,多次被评为全省优秀支部。
他现在身兼数职,除任中南大学普教中心主任以及多个学术团体负责人6项职务外;在人大系统担任了3项职务,在民建系统担任5项职务。把一个只有三四人的小支部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了全国影响,他靠的是把责任与感情融入到民建事业之中。
临危受命敢于担当
1990年8月,他调到中南工业大学(现为中南大学)附中任教导主任。同年11月,民建中南工大支部成立,有会员6名。1997年,当时的支部主任夫妇(都是会员)调广西工作,支部只剩下他和三名退休会员,情况非常糟糕,有人建议是不是要并回到湖南大学支部。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希望他任支部主任,挑起这副重担。面对困难,他临危受命,敢于担当。为发展壮大组织,他采取了三大举措。
一是争取上级支持。他请民建省委领导做学校党委工作。时任主委的阳忠恕同志两次到中南大学,专门就支部发展问题和党委交换意见。
二是推动统战理论进党校。当时发展环境没有今天这么好,针对学校许多中层领导不熟悉统战政策,对党派发展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导致组织发展阻力重重的情况,他给校党委领导与统战部写了一个“统战理论进党校”的建议案。1998年,中南大学党委作出决定,加强统战理论宣传,介绍多党合作。2002年上半年,处级干部在党校学习,要考统战理论,统战理论考核不通过,不能提职。统战理论进党校,让党派工作大大推进了一大步,减少了阻力。
三是主动上门、反复沟通,多方联系,重点布局。他利用与学生家长联系多的便利,不断发现潜在发展对象。发现了好的对象,他就一个院一个院去跑,去做学院和对象的工作。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碰了许多钉子。有的同志问他,民建是搞什么的?加入民主党派有什么好处?加入民主党派会不会影响我的政治前途?有些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一下把他问住了。为了更好宣传,他三进社院学习。支部最先发展了商学院张立红教授与化工学院潘春跃教授。发展了张立红、潘春跃教授后,他就三人明确分工,潘教授重点抓理科会员发展,张教授重点抓经管法会员发展,他重点抓文史哲会员发展。谁发现好的人才,就去沟通,做工作,一个人做不通的就两个人去做,两个人做不通的,就请统战部门或其他部门领导去帮助工作。比如,发展黄生权教授就是这样,他既做他爱人工作,又通过他单位做工作,多条线并行,把他发展进来。发展一个,就要求他去发展下一个,把组织发展作为每一个会员的职责,实行全员参与发展。为扩大影响,加强宣传,他们每次搞活动,都把声势做得很大,有时也搞一些小技巧,比如,开始人少的时候,就让他们把家属也叫来,计划8点走,让大家站在坪里等到8点半,聚一堆人在那里,别人看到了,就去问,“你们是在干什么?”“我们民建搞活动。”“民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来二去,有不少人就是这样慢慢熟悉了民建,从对民建建立印象,逐步到有好感,组织发展也越来越顺利。
为推进发展,他们精心布局,确定了商学、普教、化工、文法、材料等学院为重点,通过集中力量抓点上发展,形成团队力量,发挥团队作用,再由点及面,促进组织发展。
从1997年他担任支部主任起到现在,支部从4名会员(含三名退休)发展到今天有43名会员,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45岁以下占总人数的85%,都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导7人,处科级干部11人。
精心谋划重点突破
队伍拉起来了,他认识到民主党派只有有为,才能有位。他团结带领支部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实施智力服务三大行动,让一个小小的党派支部干出了大大的事业。
1998年,他带领支部成员主动承担了民建省委《湖南省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课题,在没有调研经费情况下,支部成员自己掏腰包,多方走访,深入实际,克服许多困难,经过半年调研,终于完成课题研究,此调研成果由程不吾副主委代表民建省委向中共湖南省委汇报,受到好评,成果收入《参政议政》。近年来,他花费大量休息时间,主持10多项并参与全部课题调研工作,完成包括民建中央招标课题在内的各级课题28项,建议案49项,多项课题成果获奖。如他主持的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研究》获民建中央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特别是2008年支部承担的中南大学党委课题《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研究》,校党委书记亲自指定民建支部承担,由他主持,支部成员经过精心调研,抓住了高校后勤体制中诸多弊病,直指当前高校后勤体制核心问题,课题震动全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并对后勤管理工作做出专门决定,很多教职工对民建支部纷纷竖起大拇指。中南大学支部还连续三年获得民建湖南省委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支部、民建湖南省先进支部称号。
他们从1998年做起,以支部为主体,在中南大学开展了面向民营经济的科技推广和洽谈会5次,先后参与此活动的学院达40多个、民营企业家达1000多人次,签订的合作协议数十项。支部通过连续10年的技术扶持,让长沙一个濒临破产的民营企业——和捷公司,起死回生,成为长沙市产值、利税大户,受到长沙市委、市政府和企业高度赞扬与表彰;再如和常德工业园区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效果非常好,常德市为此一次性无偿送给中南大学300亩土地;支部派成员到株洲601合金厂、株洲车辆厂、株洲化工等企业直接给高管讲课;在和冷水江市商谈工业污染和水质改造等问题的技术支持时,娄底市政府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即委派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中南大学洽谈,决定由娄底市政府与中南大学开展全面合作。
近年,支部组织会员到企业、农村和政府部门开展讲座与指导140多场次,为常德、益阳、冷水江等市政府开展科技成果项目洽谈10多次,达成市校合作意向23项,建立市校合作对子6对。中南大学主持科研工作的邱冠周副校长在全校干部大会上讲,“民建支部工作做得实、效果好,我愿意为他们服务,其他党派要向民建同志学习,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强校富民多做工作”。他因此获得民建湖南省委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连续三届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实施“宏远助学行动计划”是杨吉凡和支部会员们响应民建中央号召,积极参与“思源工程”的具体行动。“宏远助学行动计划”由他任校长的中南大学实验中学出资并承办,每年遴选50名优秀贫困高中学生,组成一个“宏远班”,提供优秀师资,实施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办学费,并提供多种奖学金、助学金等,在民建省委支持下,还与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对那些生活特别贫困的学生,支部成员还经常自发资助,甚至从这里考上了大学后,生活困难的,支部成员都积极帮助,实行一对一帮扶。
这些学生非常珍惜这些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到目前为止,404名宏远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776项,其中:国家级124项,省级197项。这个计划从2003年起实施,8年招收了404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总资助额达到5775万元,已经毕业的242名宏远生全部考入本科院校。在省委的协助下,他为4名贫困宏远生大学学费争取到了企业家的资助。目前,已大学本科毕业的宏远生中,有135名保送或考取了研究生,占大学本科毕业的宏远生的558%。
由中南大学支部倡导发起的“宏远助学行动计划”得到中南大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已列入湖南省三大扶贫助学计划之一,纳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计划。2010年,他们更高层次的助学平台——清华班开办,进一步推进宏远助学行动计划的实施。
在杨吉凡的带领下,民建中南大学支部的工作越来越有影响。近5年来,他所领导的普教系统,共获得各级表彰奖励287项,成为了长沙市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本人也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常委;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科教委员会委员;民建省委常委、省直工委副主任,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支部主任。近年来,他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党员、民建中央优秀会员、民建湖南省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23次,荣立市、区二等功2项,省一等功2项,2010年被民建中央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支部其他同志也都有不小进步。支部会员中160多人次受到所在单位党政、民建省委、省人事厅等部门的奖励。支部现有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常委1人,省政协常委2人,市政协委员1人,民建省委委员1人,各专委会委员8人,省检察院特邀检察员1人,服务企业的产学研经管法顾问16人,他们成为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务实精神成绩喜人
杨吉凡只是一名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负责人,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高校博导、教授团结在他的周围?是什么原因让民建小支部做出了大影响?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坚守责任,融入感情,就是要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确实,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正是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民建会员,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才会在有人不理解的时候,在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坚持锲而不舍,用真情、用真心,融冰化水,润物无声;正是时刻不忘民建支部主任的责任,牢记宗旨,他十多年坚持智力服务,积极履行职责,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有着深厚的感情才可以同心同德而不会离心离德,有着深厚的感情才会甘于奉献而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正是融入了深厚的感情,他才会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一名普通会员作新房用;才能团结各位会员,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会务工作。
正是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他才对会员精心培养、大力推荐,唯贤是举!正是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才会上下奔波,积极维护支部会员合法权益,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才会在应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仍然心系支部,为支部尽心出力!
民建省委领导曾说,“用心才能做好党派工作。用力只有称职,用心才能优秀。”他们确实做到了!杨吉凡说,当党派支部主任,不能有野心,但一定要有雄心!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个支部条件有好坏,但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民建的事业就一定会越来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