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严少标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教育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4/3/5

1212次查看

严少标发布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背景与探索

1、背景

泰兴市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地处偏僻的农村。当时,学校仅有26间平房,没有围墙,没有操场,生源质量差,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上不去,辍学现象严重,转学现象不绝,家长很不满意,政府考虑撤并。我们反复思考后认为,要改变现状,使学校生存下来,唯一的道路就是通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983年秋,我们针对连续三年中考成绩差(多数学生不合格),而每天学生完成的所谓课堂作业(实际上是老师满堂灌,课后做作业)却几乎人人满分的怪现状,提出了每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最后15分钟让学生像考试一样当堂完成作业的要求。

我们力图通过研究与改革,促进教与学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变教师无针对性、实效性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能针对学情、针对问题进行的引导性教学,变学生被动、无效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高效的“我要学”,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多元的素质评价,变面向少数精英学生的教学为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教学,变以升学和升学率为根本的应试型课堂为以素质和发展为根本的素质型课堂。

我们力图通过研究和改革,理清教育教学的实质和本源,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学校其他方面的科学有效改革,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大变革,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发展、所有教师成长、整个学校提升、广大家长满意、当地政府放心的目标。

2、探索

我们的研究与改革是在全员动员与参与下进行的,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大量实践,由点而面地有序进行的。

针对课堂作业课后化造成作业做假的现象,学校进行了第一次改革——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即课堂作业必须保证足够时间,不得低于15分钟。

针对全体学生不能得到完全发展,少数学生发展不良的现状,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课堂上必须充分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不得低于15分钟,教师讲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由此,形成了课堂教学“三个十五”的模式。

针对课堂上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的实际进行有效教学和课堂上学与教两张皮的现状,学校第三次课堂教学的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先学”,教师“必须以学生先学为前提,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施教”,“有问题则多讲,无问题则少讲,甚至不讲”,在“先学”和“后教”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地巩固、深化、迁移、训练。

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走的现象,我们进行了第四次改革—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层级发展研究,即实施初期为引领式“先学后教”,实施中期为互动式“先学后教”,实施后期为自由式“先学后教”,最终实现学生完全自主、自觉、自动的发展目标,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论基础与内涵解读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第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改革自然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先学”就是先引导学生实践,形成初步的认识;“后教”就是再让学生相互实践,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当堂训练”,还是让学生实践,在运用知识中拓展对知识的认识。这样每一步都是在让学生实践,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天赋力量,都具有学习潜能。学习潜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学习潜能是极为丰富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得以开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之所以让学生“先学”,就基于学生存在学习潜能,学习潜能为学生“先学”提供了基本条件,使“先学”成为可能。又由于存在潜能差异,学况不一,故以“后教”开掘,从而使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最后,“当堂训练”更是对学习潜能的一次检阅与提升。
(3)教学论基础。首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体现了“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其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第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更充分体现了“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堂教学必须落实三维目标”、“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现代教学论思想。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内涵解读
(1)“先学”。“先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未开讲之前,就让学生个体对相关问题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力争通过个人的力量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情感。“先学”要注意:首先,“先学”前,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进行先学指导(包括内容、方法),使学生很快通过引桥,驶上自学的快车道。其次,“先学”时,教师要做到“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让学生独立地、限时地、检测式地“学”。第三,“先学”时,教师要走下去,发现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进行“第二次备课”。
(2)“后教”。“后教”,就是在老师的组织下,就“先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所进行的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力争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能力、情感系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后教”要注意:首先,“后教”时,要明确教的内容——学生在“先学”中暴露出来的与本节课知识有联系的共性的疑难问题。其次,“后教”时,要明确教的方式——主要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和引导。第三,“后教”时,要明确教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要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达到三维目标。
(3)“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在“先学”和“后教”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力争促进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深化和巩固。“后教”要注意:首先,必须给足时间,保证在课堂上完成训练题。其次,训练的内容重点是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要求的题目,重在运用和迁移。第三,必须像考试一样完成任务,教师不作任何辅导。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其实质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心,达到让学生自我创造、主动建构,师生互动提升,共同进步的目标。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发展层级。其发展层级主要分为:①初期:引领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在教师示范引领下进行的学习,即由教师提出探究目标、进行学习指导、组织当堂训练,学生按老师“指令”一步一步进行的学习行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②中期互助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彼此之间通过互动、研讨而进行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成功引领下,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合作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训练内容,最终按研讨后确定的“指令”所进行的学习行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发展阶段。③后期:自由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个体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思想与实质所进行的自由自在的学习。即学生个体根据已获得的知识与形成的能力,自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训练内容,按自己确定的“指令”所进行的学习行为。这是学生学习的高级阶段。
(6)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评价。其评价主要分为:①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地评价“知识传授”转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②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重点评价教师如何教(教态、语言、板书、设计、手段运用、教法等)转向重点评价学生如何学(学的情绪、兴趣、行为、习惯如何,自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学的过程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眼、动手等)。③评价重点从转向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从只评价终结性的分数转向重点评价分数取得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学生的成长,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比结合起来。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果与影响

1、解决的具体问题
在实践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主要解决了如下问题:解决了学什么、如何学,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科学处理了学与教的关系;解决了为什么减负,如何减负的问题,科学处理了课堂与课后的关系;解决了教师应有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角色的问题,科学处理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解决了课堂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如何面向全体,怎样做到“因材施教”的问题,科学处理了“培尖”与“补差”的关系;解决了课堂如何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但又遵守规范、严格要求的关系,科学处理了严格规范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解决了素质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科学处理了提高分数与提升素质的关系;解决了三维目标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协调三者关系的问题,科学处理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解决了三种学习方式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三种学习方式的问题,科学处理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如何保证新课改顺利实施的问题,科学处理了学校管理的整体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研究和改革发展了学生——消灭了“差生”,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发展了教师——全面科学高效地实施新课改,打造了一流的教师队伍;发展了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校管理。学校由5个班扩大到65个班,由农村整体搬迁城区,成为全国新课改的一面旗帜,连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产生的广泛影响
通过研究与改革,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走出了泰兴,走出了江苏,走向了全国。1994年,江苏省教育厅成立专家组,总结我校课改经验,撰成《洋思之路》,发表在《江苏教育报》,同年被《中国教育报》全文转载。1998年,泰州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作出“学习洋思经验”的决定。2000年,省教育厅编印《洋思经验》,向全省进行推广。2003年,《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中国教育报》用四个整版全面介绍了我校的课改经验。2007年,《中国教育报》发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研究员的文章《他们对新课改贡献了什么》,高度评价我校对全国基础教育界新课改的影响。2009年,《人民教育》刊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中小学管理》发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平衡五大关系》。

至今,我校已被省内外50多家科研院校、教育部门确定为实验基地,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达140万人次,应邀作经验介绍逾600次。苦干薄弱学校和课改落后地区借鉴我校课改经验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的全国知名,如山东杜郎口中学,有的本地区先进,如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五中,等等。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严少标

省份:江苏 地区:南通市
学校: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东镇解放北路60号

电话:051386534035

邮箱:jsxtzx@126.com

严少标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校长—严少标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