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8/17
2122次查看
张斌平发布
一所学校,8年评上了9位“特级”。
这就是北京市第五中学,那个还是老校长吴昌顺等名师担纲教学骨干时的五中。
“熟悉吴老的人多,但同时代,能耐与吴老不相上下的老师,在五中还有不少。蒋佩锦、陈宝富、吴是辰、梁捷、薛川坪,等等,人才济济。”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说起这些前辈,眼里写着向往,语音充满敬意,“现在,他们都是‘明师工作室’的导师。”
名师“扎堆儿”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北京五中师资力量到底有多强,几个数字就能说明白:特级教师评选,1991年,五中评上3名;1994年,2名;1998年,4名。
张斌平说,好老师是“扎堆儿”出现的,同一个教研组里,大家都相互“较着劲”,“你教学水平高,我还要高”。一般来说,“一个特级,周围起码有三四位老师,水平与其相当。”
这也就是那个年代,如今,京城特级教师纷纷从各地“请来”,与当年五中的“自培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也注意到这种现象,所以将老先生请回来,从自己学校挖掘有根基的‘新人’,培养‘明师’。”张斌平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此来说,五中的“宝”可真不少!就拿老校长吴昌顺当年所在的语文教研组来说,一共4个人,有3位是特级教师,另外一个不是吧?可“腕儿”并不比其他3位小——这位是十一世班禅的中文老师!
“2008年,班禅在五中领的毕业证。”据张斌平介绍,在五中有不少这样的“隐士”。有的老师自北京高考开始自主命题就参与其中,一干就是10年,高考命题“多数都是大学教授,作为中学老师,能参与10年命题,其水平由此可见”。
前辈们“回家了”
五中这个“家”有这么多位“宝”,他们将如何为五中添光彩呢?
2006年9月10日上午,北京五中隆重举行教学顾问聘任仪式,已退休的特级教师蒋佩锦、吴昌顺、陈宝富、吴是辰、梁捷、薛川坪等老先生“回家了”!2014年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这些位前辈与五中19名骨干教师“结对”,“明师工作室”成立了。
从“顾问”到“导师”,从面向教师全体到“结对”三四位,老先生们一直全身心为五中默默培养人才。“有老先生告诉我,为五中带‘明师’不辞辛苦,是他们对‘家’的生命眷顾。”张斌平说,五中离不开老先生,他们也对五中有“家”的情感。
要学老先生的精气神
“培养有精气神的学生,办有精气神的学校”是当前五中工作的核心理念,而有精气神的老师则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张斌平眼中的“有精气神的教师”须具有三大魅力,即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教育魅力;须树立五大目标,即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人类灵魂的塑造师、毕生事业的引路人。“明师工作室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教师。”
老校长吴昌顺退休后,一直很忙,忙到不得不给自己“立规矩”:作报告一年不超过100场。忙归忙,五中却“常来常往”,给自己工作室的弟子听课、评课,一起研讨课。“上周还给老师们讲老师怎么发声呢。”
弟子们把导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看导师录像、读导师书籍学习,问题积累多了,干脆跑到导师家“采访”。
“头两天,他们上门采访了蒋佩锦先生,回来时,满脸都是羞愧。”张斌平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弟子们本来觉得自己够勤奋了,可跟老先生一聊,“还差一大截”;本来觉得自己经验够丰富了,跟老先生一比,“我们也就懂了点皮毛”。张斌平说,“这样的采访、交流多了,慢慢地,老师身上的精气神也就‘有’了。”
“明师”二字何解?老校长吴昌顺说,“明”的含义有三,即明白、明辨、明天,五中的“明师”要明白学识、做人,明辨是非、逻辑,要面向未来。带着对“家”的眷顾,在老先生的精心呵护、培养下,从五中走出更多“明师”,指日可待!
“明师工作室”简介
成立时间:2014年9月(从2006年9月设立的教学顾问制发展而来)
导师:吴昌顺、蒋佩锦、陈宝富、吴是辰、梁捷、薛川坪
成员:五中19名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自荐、教研组筛选,由学校确定)
特色:导师、学员互相研究、学习。学员研究导师生平及其著作,面对面采访导师;导师走进学员课堂听课、评课,开展有针对性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 孩子不必当学霸 但要有精气神儿
下一篇:暂无文章
张斌平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13号
电话:01064068564
邮箱:wzxa2008@vahoo.cn
和张斌平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