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张玉娟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让课程为学生成长助力——张校长剖析五常一中课程建设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4/10/29

1457次查看

张玉娟发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先说明一下,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不是经验,而是“指向性”的学习体会。当接到教育局给我的“课程建设与管理”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非常为难、纠结,但又不能推辞,只好由“负向思维”转入了“正向思维”——学习、研究、对照、思考,下面我就把几天的学习通过一中的观照,如实的亮出来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先明确几个概念

1、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的界定(内涵发展)

课程即教材,课程即教学科目。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课程即活动,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美国新教育的拓荒者)

课程即经验, 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等等。

美国学者罗纳德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获得知识和理解、发展技能和转换态度、形成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内容和过程。

3、课程的类型

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

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等;

实践课程包括社会调查、学生会、团委等学生团体组织的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隐性课程包括除了上述三类课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二、再了解四个时期我对课程的理解

2003年,五常新课改前,一个教师的认识——课程就是教材,是课本。

2003年,新课改后,一个教学校长的认识——教材、学生、教师、环境都是课程。

2005年后,新课改进行中,一个校长的认识——仅有文化课程是不行的,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学生欢迎,很重要;

2008年,一个成长中的校长对课程的认识——课程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重点。什么都是课程,特别是“隐形课程”的作用不可低估,课程也要形成文化,人人都要树立“大课程观”(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道德”。(按照规律行事就是道德)

三、现在说说我们的做法

不管怎么说,课程问题是比较抽象的、宏观的、难做的,不客气的说,真正把课程建设好管理好的学校,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但我们又不能畏惧、不做,因为学生的成长不能等,关怀终极,负责当下。校长要做行者,要勇敢、务实。

既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也要做自己不愿意做、社会要求自己做的、正当的事。教育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戴尔•卡耐基有言:“重要的就是不要看远方的模糊的事,而是要做手边清楚的事。”只要我们从学生的成长着想,从育人着眼,做的事再小,也是教育,反之,做的事再大,也不是教育。

引领教师把握课程本质,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

学校的竞争力来自课程,理想的学校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程有特色,学校才会有特色。

其实,课程在知识内容上大体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思想。一门课程的设立,一定要有课程的设计思想和建设目的。开设某门课最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目的绝对不仅仅为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了中考和高考增加筹码。教育的目的不能太功利。仅开中考、高考的科目,加深拓展,以便使得中高考成绩更好,这是一种实用性的、目光短浅的做法,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的培养而开设广泛的、花样繁多的课程,鼓励各种天资不同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选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因此我们把“成长学生”定位为一中的课程理念,这个理念始终体现在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一中最大的经验就是敢于尝试。

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既开设中高考要考的课程,又开设了中高考不考的、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午读二十分”、“三言两语心里话”、“读自己的作品”、“光影记忆”“音乐之声”“博悦剧社”“篮球联盟”“大讲堂”“棋社”“演讲与口才”都已初具规模,校本课已经成为学生的最爱!

我们就是用这些看似“没用的课程”来滋养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的成长。“午读二十分”——读国学,学礼仪,看讲座,背经典,让学生充分领略我们国家古老文化的魅力,可以《三言两语心里话》“读自己的作品”,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学校统一时间,形式内容班级灵活掌握,学生是主角,班主任督查服务;高中开出了“光影记忆”“音乐之声”课程。双周五最后两节晚自习看电影,写影评;利用多媒体,课前一支歌,而且我们要求写歌评,影评和歌评都有专用的本子,一周交流一次,要求很低,不求写得好,但求能动笔。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陶冶了情操,通过“歌评”“影评”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

每班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到阅读教室去读,让每位学生能更静心的在书海中遨游,最底线的要求,只要读就行,让孩子积淀底蕴,一个学期下来了,一万多块钱的书翻烂了,但孩子们收获的却是精神的发育,值了!为了延续阅读,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了书架,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所读书目,让学生读书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读书是最能滋润人的心灵,浮躁的社会中谁能坚持用经典的书来滋养干渴的心灵,谁就能怀着一颗平淡的心在现实的社会中走的更远。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与品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为了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真正做实校本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上学期,我们把非毕业学年的课表重新组合,一周中一个班有半天时间为校本课,局限于季节和场地,只能安排两节室外课,两节室内课,室外课主要结合教育局下放的2+1成长模式,发展学生的特长,活动有有学校层面的棋社、美术社、篮球队,还有学年层面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呼啦圈队、轮滑队、校园集体舞、街舞,最低层面的是班级层面的自由活动;室内课主要是观影、演讲与口才——读自己的作品,朗读比赛,辩论赛,这个整合,使一中的语文特色“三言两语心里话”“读自己的作品”更加落到了实处。

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教师倡议”“全校集会”,每天的“历史上的今天”纪念日课程,每学期的“节日课程”,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书香节”这些仪式课,都已成为一中的课程,3400多人的学校,一个学期很少、几乎没有打仗的,学生都愿意来上学,这就是最大的收效。同时,我们还把这种“大课程观”传递给家长,新生一入学,我们就召开了初一学生家长会、高一学生家长会,让“大课程观”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个人,家长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一中的各项活动接二连三,初         三、高三上学期照常参加,没有一个学生,没有一个家长对此提出异议。

著名的教育学者顾明远说“学生建设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几年来,一中开展活动,重在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教师辅助,建立了篮球社团、棋社、舞蹈社团、乐队,虽然还没有能力达到高标准,但学生能在社团的活动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在学习之余能找到放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老师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赛、各种知识竞赛,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从中找到自身成长的优势,组织开展篮球联赛、越野赛等,为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让枯燥的体育训练变成展演个人魅力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人。我校开展的大型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组织排练的,老师就是指导、建议、服务,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辩论赛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大赛、校园集体舞和中秋节篝火晚会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这也为我们学校增添了信心,可以把更多的活动的主办权交给学生。

“教师节中秋节篝火晚会”就是高三学年承办的,他们耽误了所谓的“学习”,但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是:“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展示自己、欣赏他人的舞台,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学校生活可以这样过”,“感谢学校,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打开了视野,开阔了眼界,重新唤起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孩子们开始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了,孩子们更自信了,并且立志要为享受未来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了”,“感谢学校带我们走过的值得一生珍藏的不一样的教育生活”,多么让人感动的话语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给孩子创设成长的机会呢?

我们曾大胆的“耽误”高三学生的半天时间,把“高中走进初中”的任务下达给高三,所产生的效果和反响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学长们锻炼了自己,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设计,学弟学妹们获得了学习和做人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成长助力,同时通过巡讲,高三学子更加体量教师的辛苦和伟大,不少孩子坚定了高考报考师范类院校的信心,这些是我们事前所没能预设到的,是意外的收获。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每天有一个督查班,负责检查学生迟到、早退、乱扔垃圾、上课出入等不文明的行为,并打扫学校的卫生,在学生所写的感受和反馈中,学生既感到一天的时间很劳累,同时也感到在管理上有很多痛苦,由他推己,感知自己被管理时管理者的感受,在管理他人时也得到了自律。

这些活动的开展与课堂教学无关,但活动的背后就是让学生拥有成长的自由,放松的心态。一个个充满着自由思想和轻松心态的个体一定会闪烁出灵性的光辉。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个性的彰显。

哈尔滨市德育实践课五常现场,我校张丽老师的《追慕先哲》一课,就是中考落榜的学生展示的,他们的论说、他们的编演、他们的自信,让所有的听课者为之叫好,他们除了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其他方面都是胜出的,普高孩子的不耻下问,落落大方,得到了哈市教研院德育专家郭德凤老师的赞赏和肯定。

我们以资源的视野,引入更多的资源给学生做给养;以大教育观的视野,吸引更多的合伙人来关注学生;以社会为载体,以未来为目标,做学生人生导航的设计者、生命旅程的呵护者、学业与思想的引领者。上学期我们又开展了“聆听窗外的声音”的校本课程,邀请了二河乡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清泉做了《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报告,让孩子能看看窗外的世界,能感受到无论做什么,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就一定能浇灌出自己的理想之花。“聆听窗外的声音”今后,我们要坚持做下去,团委负责,大型的一到两次,小型的不限。

(有人说一中的孩子是“散养”,咋一听,很不舒服,感觉是没有章法,但又一想,这个“散养”可能是相对于“圈养”而产生。无外乎就是说,一中的孩子“不怕人”、敢说话,一中的孩子“营养丰富”,综合素质强;一中的孩子抵抗力强,愈战愈勇,一中的孩子有潜力,有发展,一中的孩子更适应于社会。

与其说这是一中学生的特点,不如说是一中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要让一中的学生“把人做好”,快乐成长。)

校本课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体育技能。练就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自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喜爱!校本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事实证明,开展活动符合学生的天性,学生喜欢,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是多少节课换不来的,学生的见识、思辨、学生的大气、灵性都是在活动中涵养的;班级的凝聚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是在各种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换来了教学质量。

其实哪个学校都有活动,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到课程的层面,如果领导老师和学生都能有“活动也是课程”的认识,那么活动的效果就不一样了,也就不存在被动开展活动或为了上级的要求和检查而开展活动了。但对于活动的接受,对于活动是课程的认识,要从领导开始转变。当年,身为教师的我,甚至是教学校长的初期都觉得学校经常开展活动是“没正事”,耽误一节课都很心疼。正是当年自己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我们在教师培训的时候,就要影响教师,经常让教师针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谈感受,也经常把学生活动后的感受拿来与教师分享,学生的感受有很多都是我们大人难以想象的,所以“让学生去感动老师”,是教师树立“大课程观”的重要法宝。有了大课程观,领导和老师最终都成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服务者、分享者!不信,你试试!时间就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教给学生的还有对人生的自信和勇气。这是一种知识以外、生活之中、终身受用的东西,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会跟随学生一辈子的良好习惯。

当然,活动要有计划有方案,安排要科学合理,上下协调,政教不分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

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他们的个性在多彩的课程中等到了尽情的张扬,每一个生命都充满勃勃的生机与灵性。

文化课程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知识拓展、思维灵活、热爱研究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真知、学做真人、治学严谨的科学素养;学生影响教师,彼此相互碰撞感悟,形成生态化的课程文化,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课程的终极所在,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文化课程”规范化。2003年,五常一中被确定为新课改基点校,十年来,我们基本上能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也曾经试图增加过中高考考试科目的课时,但时间是有限的,班团会要安排,学生最喜欢的音体美微不能“缩时”,还要给学生点阅读的时间,还想安排两节校本课,怎么算都安排不开,只能回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去排课。当然也有冒险性,也有非议,有不少家长说:一中的活动太多,而且都是“动真格”的,是真搞!有些教师也总是喊着课时不够,特别是后转入一中的教师,都感觉课时少,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一切都暴露出教师没有整合教材的能力,没有精讲的功夫,不少“敬业”的老师还总想寻机抢占那些非考试科目,在这方面我们的对策就是,手持课表,强化检查,多听学生反馈,视占课为“教学事故”,不但不表扬,定论为“低层次奉献”,教师们都不希望有这样的评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常规,而且一直“长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的最爱,没有被夺走!

尊重所有学科。在一中,不允许任何人对学科有“主科”和“副科”的称呼和歧视。任何一个学科对学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现实中,恰恰是那些经常被大家视为“副科”的政史地生音体美微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每逢一中课堂开放,这些学科是大家选课率最高的学科,听课后的感受写道:“感谢你们,一中孩子的综合素质都是你们培养出来的。”虽然有些片面,但这也是大家的共识。不用调查大家都知道,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音体美微综合实践,这是学生的最爱,也是学生最盼望的日子,不少学生把这个学科集中的那一天都视为节日,所以我们严格要求,任何人不得占用这些学科,即使是期末备考阶段体育课都照上无缺。

我们现在有愧的是毕业学年课程开得不全,这是全国的通病,其实还是缺乏勇气和自信,是目光短浅,有待改善。非毕业学年,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去安排,并不影响最终的考试,我们总是自己吓唬自己,你不妨试一试,什么都不影响。当今,最难的没有老师教课,好在,我们可以自己聘老师了!有的学校老师也聘不来,实在没有,我们可以想办法利用学生,千万不能不开,那是我们的罪过。

实践课程有很多和活动课程交叉的地方,从学校走出去我们还做得很不到位,顾虑很多,其实更重要的是没有去思考去操作,没有形成规划,没有去用心设计,这是我们这个学期,乃至今后要弥补和完善的地方

一中现在的校本课目前还做不到选修,基本上都是大一统的。我们计划在教师、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多方面“借”资源、找资源,然后统筹利用。计划建一个简易的《学生课程手册》“学校课程图谱“,体现“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指导学生,课程选择要与自己的人生方向结合。利用五常区域的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课程,比如“围棋、国际象棋、桥牌基础、吉他演奏、跆拳道、初级韩国语、日语、俄语等。争取早日建立系统的文化基础、生活技能、公民教育、艺体特长四大类课程体系

四、最后亮亮我们的课程愿景。

海纳百川,形成一中课程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许多人购买手机、电脑和汽车都喜欢买换代产品,因为它常常更具有更新更强的功能,或者更方便实用,即更人性化。同样,在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方面,老师和学生们也愿意选择更新颖、更时尚、更方便学习和考察的新课程。国外新课程打破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了能力训练。美国有青少年技能和生活能力课,同时澳大利亚、新加坡开设家政课、现代烹饪课,现代摄影课、日本推出家庭营养,生活技能等新课程。

像日本开设的 “综合学习时间”,不是一种课外活动,而是利用教学时间进行的正式课程。综合运用各科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注重体验性、操作性。只规定学习时间而没有规定学习内容。新课程打破了传统,在创新的同时给予了学生在他们未来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使课程适应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结合,知识学习类的课程与生活体验类的课程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发展方向,充分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课程更新速度快,换代产品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再也不能用过去那样不急不慌、过分从容的心态对待新课程改革了。在短时间内,我们不仅需要在内容方面及时跟上时代发展变迁的脚步,也要不断精简课程形式,不仅要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开发的能力,还要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借鉴国内外新课程的优点,或兼容使用别人的优秀课程。
 一中计划本学期尝试发展储备如下课程:“五常一中大讲堂”——侧重社会人文类内容。比如:“社会问题早知道”“做最好的自己”(赢自己一把)“男生课堂”“女生课堂”(性教育)“音乐欣赏”

“校长走进班级”——六个校级领导,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内容,也可以“与学生零距离对话”,这些课程只要求一个学期52个班,每个班上一到两节。现在最苦于时间的安排,要挤!

1、“微笑课程”(澳大利亚):微笑是全世界最廉价的美容,因为它不需要任何费用就可以把你变得漂亮、美丽。微笑,还是世界上花费最少的投资,你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也给自己带来成就,带来财富。只有露出八颗牙时,微笑的感觉才是最好、最真诚的。

2、DIY课程(家政教育、服装教育、技术与生活、食品成分表)

3、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进行儒家伦理教育。

4、社会问题早知道:教育,应该是真实的。(性毒品、烟草、酒精、艾滋病等不能回避,)无知和偏见才是最危险的,只有了解,充分的知道你所面对的食物的真实面目,你才能找到最好的面对和解决的办法。了解得越少危险性越小,不了解和神秘的往往让人想去尝试。而我们缺乏真实性教育的理念。学校教育与社会结构严重脱节,与其让学生进入社会后被现实打个措手不及,不如让他们早在学校就对这些问题(农民工问题、社会分配问题、贪污腐败现象、老龄社会问题等)有所了解,能正确的对待。既能让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又能有效的舒缓将来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压力。

5、在论辩中成长:带给学生一种超前的、带有争议的信息,给他们成长的空间。新奇,就是最好的眼球吸引点;争议,就是思维火花最好的绽放点。

6、戏剧表演课——定期组织“造星演出“。学生需要喝彩,明星需要塑造。不是让大多数学生在竞争评比中失败,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自愿演出中都能体验到成功,让学生在演出中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明星,让学生做学校里的主宰者。让学生接连不断的感受到自信,敢于展示自我,敢于挑战自己,大道无痕,自我更新。

7、生活技能课、太极拳(体育课)

8、古典芭蕾课(多媒体)(音乐课)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9、现代摄影课、书法课、动漫(多媒体)(美术课)

10、为家长提供一个小册子《了解变化中的青少年》《读懂孩子的青春期》。告诉他们,一中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       特点不同的学生。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更不要强迫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只要尽了力就好。不必要求总是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打好基础和真的理解远远比成绩更重要。别忘了那个正迫不及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青少年现在仍然是一个孩子;别忘了这个孩子气的成年人仍然需要家长,就算有时候情况变得非常糟糕,也请别放弃关心自己的孩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管你是否有准备,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新的课程会像各种多变的新奇的产品一样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教育市场上。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设置的一种变化、形式的更新,更是观念的变化。以前课程是指导性的、权威性的,课程提供什么方式,教学就采用什么方式,现在不同了,课程有了竞争,有了新课程,还有更新的换代的课程,所以要求教育者用一种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到家的意识来思考问题。

课程不改变,学校不会改变!

教育的力量存在于每个空间每个时段。越是像教育的说教,越是无效;越是不像教育的教育,感化的力量却是很强大的。

学生对学校有没有记忆,特别是毕业多年的学生聚在一起,有谁去谈论当年教师所讲的文化知识,学校给他们的记忆都是情感的记忆,细节的记忆,文化的记忆,更可怕的是有多少学生毕业后对学校失去记忆找不到记忆?为了能给学生留下学校的记忆,我们必须从课程入手。

任何一种职业,如果没有创新是很容易使人厌倦的。当下,课程改革是一个最有可能创新的领域,只有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才能服务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去做,这是校长的职业良心。

最后,以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的一段话求得今天听会的感受和思考:

无论我们曾经遇到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它们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如果我们无法从过去的教训中学点什么,

那么我们就会反过来被过去的种种所束缚,

无法真正的告别昨天。

在我们吸取经验告别昨天的那一刻,

我们在今天也就同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把改写的《幸福在哪里》送给教育同仁: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教鞭下,  也不在分数里,

•她在诗意的晨诵中,

•她在美妙的午读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暮省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灯光下,

•也不在题海里,

她在温馨的共读中,

•她在快乐的共写里,

•啊,幸福就在咱共同的生活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名利下,

•也不在地位里,

她在悲悯的情怀里,

•她在合作的精神里,

•啊!幸福,就在这全新的教育里!

谢谢大家!

2012.2.21日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上一篇:张玉娟校长荣获我市2011届教育道德人物奖

下一篇:暂无文章

张玉娟

省份: 地区:
学校:黑龙江五常一中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黑龙江省五常市学府路

电话:

邮箱:215768465@qq.com

张玉娟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黑龙江五常一中校长—张玉娟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