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学校校训:
学校新闻
题 记
这里,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不再是描绘在画布上的幻景;
这里,塞北的雄奇粗犷中,也会有江南的明秀温柔;
这里,朴实智慧的人们,心怀梦想,以坚强的意志、勤劳的双手,正在或者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家园,宁夏人民的家园,在未来,也一定会改变人类的家园。
这里,距离银川市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白芨滩防沙林场)。
6月23日,银川市实验中学的55名党员,在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亚斌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宁夏外宾考察接待基地”、“灵武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灵武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银川警备区干部教育基地”的保护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1天的考察和学习,收获的不仅是震撼、敬佩,还有实实在在的精神洗礼。
震 撼
在此行第一站马鞍山管理站一下车,我们即被绿荫繁盛的园林景观所吸引。欧式展厅里,图片上有来到这里的国家领导人、知名记者、外国专家,有获得殊荣的功臣,有丰富的物种,我们看得最仔细的,是一组相同拍摄地点不同时期的对比图片: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海,几年间就改天换地为草木葱茏,绿肥黄瘦。
而当我们驱车深入沙漠绿洲腹地,才真正被眼前人进沙退的壮举所震撼:一望无际的沙丘,全都披着网格绿衣,1个多小时的路程,扑入视野的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灌木。这是几代灵武治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冒酷暑,顶风雪,用双手埋草格,种柠条,植沙柳,与天斗,与沙斗,用50年的时间实现的梦想!到现在,他们已完成治沙造林46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达58万亩,在毛乌素沙漠营造了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并且正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向沙漠进军,这条不断壮大的绿色苍龙,牢牢捆缚住了令人胆寒的毛乌素沙漠的魔掌。经专家论证,沙丘前移速度明显减弱,输沙量减少到53%,风速降低12%,水份蒸发量减少26%,大气相对湿度提高9.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99%,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40.6%。
作为一个银川市民,此时我们只能在心底说声“谢谢!”银川市山明水秀、天蓝云淡的背后,凝聚的是灵武治沙人全部的汗水与智慧、不懈的奋斗与坚持。
敬 佩
行程中,保护区的负责人介绍“五位一体”治沙模式并且目光转向示范园时,充满自豪与深情。记得中学时代在课本里学习过治沙的理想模式,现在,灵武人正在把文字变为现实:灌木林、乔木林、果木林层次分明,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已不再是传说。令人敬佩的是,这里的一线职工是收入最高的群体,领导层已为每个家庭每个人勾画出致富蓝图,而且正着手进行。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色。
当我们问及保护区的未来时,更真切体会到了他们与时俱进的魄力与魅力:在灵武市区,他们已建成“世界枣林博览园”,那里有400年树龄的枣树王,有天主教堂、有城隍庙,有埋葬阿訇的伊斯兰教圣地,真的是传承历史、海纳百川,成为外地人的必游之地;在保护区,他们建设的以环境保护、信仰教育为主题的“红色基地”和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绿色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已接待了很多团队。负责人一段话引起我们每个党员的深思:“我们这辈人就做我们该做的事,50年或者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守好、用好这片林,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在颇有颐和园范儿的水榭,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有德。
他的名字前当然有很多光环,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时代的领跑者——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他中等个头,黢黑脸膛应是沙漠这个敌人留给他的纪念,成龙式的大鼻子上的伤痕应是灵武这片天地赠给他的勋章。这位与风沙搏杀50余年的英雄,音量竟然又低又细,语调温和,还能适时地与每个人开开玩笑,这时我们才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非常温和,心怀善意。他应该是人如其名吧,“有德”,有造福家乡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有真正的千秋之德。
结 束 语
只有实地考察,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有所触动,一路看来、听来,英雄的业绩、英雄的故事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精神洗礼不再空洞。所以,在英雄树下重温入党誓词、在沙柳浓荫里进行党史、时政知识竞赛,就有了格外非凡的意义。
信仰是什么?
王亚斌校长说:“信仰是一个人生命的内核。”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仰的坚持。
有了信仰,人生就不会偏离航向,平凡中也能创造奇迹。
补充一条:
在这里照相,不喊“茄子”,都喊“治沙”。呵呵呵,你试试,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