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校首页|加入收藏|加入网校
广东中山一中

校训:勤学、多思、严谨、进取

当前位置:校长网 >> 学校新闻 >> 广东中山一中

站内公告:

2025-03-24正确教育集团联合数秦科技发布AI

2024-12-12正确教育集团荣获新华网第十五届

2024-12-06正确教育集团董事长王伟荣获腾讯

学校校训:

勤学、多思、严谨、进取

学校新闻

广东中山一中— —市一中迎来105周年华诞 600多平方米校史馆开放——95岁老校长坐着轮椅回母校

95岁的老校长坐着轮椅回到市一中校园,为母校庆生;市一中的年轻老师,搀扶着几十年前从市一中毕业的外公外婆参观校园……27日,中山一中迎来105周年华诞,校庆当天表彰了349 名教职工和合同工。28日,市一中举办了由校友和师生唱主角的系列活动。筹建了一年的校史馆同时对外开放。

老校长坐着轮椅回访母校

12月28日下午,一头白发,坐着轮椅,95岁的市一中老校长何蔚高一出现在市一中校园,就被学生们围得严严实实。老人家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校徽,小心翼翼地佩戴在胸前后,才抬起头和身边的学生们聊了起来。

1946年2月,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工程专业的何蔚高走进了市一中,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副校长,何蔚高的教学故事至今还被其学生津津乐道:他教书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照搬他的方法,而是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使用比他更好的解题方式。他“画图不用圆规、画虚线不需直尺”是当时一绝。

看着学校从孙文中路搬至兴文路,学校规模、影响力不断扩大,何蔚高满脸笑容说“很欣慰”。

市一中初一年级英语老师黄惠彦,搀扶着拄着拐杖的外公、外婆在校园参观。83岁的外公和77岁的外婆,分别是1949年、1954年毕业的市一中校友。“除了外公外婆,我的妈妈、舅舅也都是从这里毕业的。”源于家族和市一中的感情,黄惠彦今年7月从北师大毕业后,放弃了在国家大剧院工作的机会,应聘到母校成为老师。

老校友校史馆里忆青春

28日,历时一年筹建的校史馆开放。许多老校友驻足校史馆,回忆那些年的市一中。

位于学校行政楼一楼的校史馆,占地600多平方米,校史馆用文字详细介绍了学校从铁城义学到丰山书院,再到中山一中长达321年的悠久历史;记录了部分杰出校友的人生轨迹,展出了学校珍藏的荣誉奖杯奖牌、校徽、校友录、名校友传记等资料。校史馆内一角仿制旧式学堂,可供观看校史视频、影音资料,校史馆内还设有多个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展示学生风采的照片。

“这是‘中山县立中学’(现市一中)校徽,是我1947年进校之后保留下来的,在中山难找第二个;这是我的临时毕业证书,因为家里穷没交学费,所以当时学校只发了临时毕业证书……”市一中1953届校友、年逾80的何桂涵,指着校史馆陈列的物品说道,自己为校庆共捐赠了5件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是其青春的见证。

年逾八旬老校友谢恩师

“1947年,我进入‘中中’(时中山县立中学简称)的时候,绝大多数老师都是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名师。”何桂涵回忆说,当时的中山县立中学在中山已经举足轻重。“如果不是我的老师郑辉,我也不会走上戏剧这条路。”何桂涵回忆,高一那年暑假,初中班主任突然拿着报纸找到自己。“老师指着报纸上一则华南文工团招聘团员的消息,让我赶快去报名。但当时已经过了报名时间,第二天就是考试时间。”由于在学校担任话剧团团长,有一定基础的何桂涵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现在,年逾八旬的何桂涵已经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山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虽然我那时候英语差,和郑辉老师关系也不太好,但他一直在帮助我。”年逾八旬的何桂涵回忆起几十年前的老师时,满是感激。校友们在校史馆参观、拍照留念,喜悦之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广东中山一中 广东中山一中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山市东区兴文路68号 电话: 0760-88332643 传真:0760—88385793
技术支持: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