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柯翔武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柯翔武校长参加海峡基础教育研训中心首届校长论坛

发布时间:2014/3/21

1854次查看

柯翔武发布

当前,我国正在实现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那么,如何相应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入,“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能不能出人才的问题,与学校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本届校长论坛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有理论层面意义,还有现实积极意义,体现了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论坛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福建教育学院郭春芳教授进行10分钟主旨演讲。第二阶段,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永泰进修学校校长陈碧光、福州二中校长柯翔武和平潭县城关中学校长陈志峰进行观点展示与观点辩论,并对自己主张的办学理念深化阐述和观点提升。随后专家代表黄家骅教授和听众分别向四位校长提出问题,并请校长回答。第三阶段,福建教育学院黄家骅教授、张祥明教授进行专家点评。福建教育学院赵素文院长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陈东荣副主任为四位选手颁奖。

郭春芳教授精彩的主旨发言首先揭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围绕着钱学森之问这条主线,四位校长思路纵横开阔:从对杰出人才的理解到问题根源探究到解决方法的提出,从对整个社会的评价机制到考试制度改革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探讨,从政府政策到学校管理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从上海格致中学的校本建设到福州二中文化校园到平潭中学寻求发展突破等等,涉及范围之广,联系实际之深,显示了校长们深厚的理论素养与很强实践能力,也展现了校长们人格魅力与智慧才情。最后,论坛主席、点评专家黄家骅教授进行概括总结,语言精辟、字字玑珠,为本次论坛做了完美的收宫。

 一、主旨演讲,层层推进,鞭辟入里

作主旨演讲的郭春芳教授首先对钱学森之问的来源、背景、内涵、精神实质做了有益探索,并指出杰出人才冒不出来的原因有多方因素,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差异、教育方式等,并将本次的问题探讨划定在了教育方面。“钱老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涉及教育质量、师资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成长的土壤、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郭春芳辩证严谨的论证开启了本届校长论坛序幕。

他将“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不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学生的听话往往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夸大分数的功能,泯灭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知识的再现,答案往往标准化,忽视学生独创性思维。功利性的教育稀释了问题的意识。二 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如学校的小学科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化,新学科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开设,文理科过早分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维水平受限,生活常识欠缺。三、培养模式不适宜。在教学上,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教育以封闭为主,缺少开放性,评价标准不科学,往往以一次考试分数决定一生发展。他的发言直接抓住了当前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即学生如何培养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提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无创造力的表现。”郭春芳特别强调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批判性思维在杰出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并以钱伟长、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为例,说明在人才培养中理工文科应该兼收并蓄,提高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上,他还强调两点:一是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专业知识强的老师可以培养高分的学生、专业能力强的老师可以培养聪明的学生、专业见解独到的老师可以培养智慧型的学生。”二是改革当前考试评价标准,因为“考上名校只是一流的考生,并不是一流的学生,更不是一流的人才。高分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法宝。”最后,他强调基础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作用。

郭春芳用气势充沛的语言,层次分明的阐述,内容翔实的论证,展示了发言者对问题的深刻洞察。主旨发言犹如明亮的乐曲撩拨起与会者对当前教育的思考,并推动四位发言者观点展示与交锋。

二、观点展示与观点辩论,妙语如珠,精彩频现

接着主旨发言,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永泰教师进修学校的陈校长、福州二中校长柯翔武和平潭县城关中学校长陈志峰进行精彩的发言。四位校长在观点展示与观点辩论中基本上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杰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1.世界上最高的峰,第二高的山峰是哪一座?2.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突破的中国人是谁,四年后又是哪一个中国人拿到第一块金牌?人们为什么对后面的就不容易记住,很容易记住第一,这第一次就是原创,原创就是创新。”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走上讲坛,就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了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并从三个层面说明中国并不缺乏创新: 1.理论创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科技创新,如青藏高原冻土层的铁路建设; 3.方法创新,如中国改革开放从特区建设开始。在大家对于对中国创新能力的信心不足时,这一阐述令人耳目一新。 随后,又峰回路转,张志敏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不乏创新的人才,只不过近代落伍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于创新的机制研究不够,使得钱学森之问成为了一个问题。”他引用了近几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等事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中国学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由此导出对于现行教育的反思和学校教育对于人生发展终极价值的思考。

(图为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

“学校的培养目标难道只是学生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喜悦?”显然张志敏不是在发问,而是在否定社会热捧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紧接着,他提出了培养学生应该达到的四个目标是:一是扩展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并加深掌握的可能性。学习是为了掌握自然,不断加深自然界的认知。二是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思想价值得到尊重。怎样用考试去激发、发现一个人的潜能,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如果以一张标准答案来解读学生就有问题。三是人的自治能力提升,人受制于人的程度减轻。创新者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如果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治力必然影响创新。四是个体的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不是社会、父母强加的学习,而是自我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力的学习。并强调学校的教育应该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即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平潭城关中学校长陈志峰认为,创新性人才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在中学阶段,不仅要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必需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培养杰出人才应关注社会各层面的改革

“如果说陈志敏校长的论述是美声唱法,而我的则是通俗唱法。”走上讲坛的陈碧光讲话颇为风趣。与张志敏理论高度建构下的深刻辨析不同,陈碧光的阐述则显得直白,对于“钱学森之问”,他站在政府、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阐述影响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四个问题:1)政府与教育的一定的脱离,虽然政府主导教育,却与教育隔了一层,了解不深,直接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出台。2)教育的“官僚化”现象,很多教育管理者往往带有官衔意识,常常是在做行政,很少深入研究教育,脱离了教育一线。3)教育均衡发展的期待与现实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4)“高考度量衡”评判误区,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人才的现象依然严重。

(图为永泰进修学校校长陈碧光)

柯翔武则把“为什么出不了杰出人才?”这个问题首先指向不完善的考试机制。“我们培养的是学生考试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如果再不改变这样的状况,培养杰出人才的愿望仍然很难实现。尽管现在观念逐渐转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校极少,大量的教育仍然还是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背公式,背现成答案,背课文,拼高考,拼分数,与考试的初衷南辕北辙。研究性学习基本上流于形式。目前一些名校的自主招生,实际上还只是选拔考试尖子。”柯翔武校长的发言与其说是表达观点,不如说是直陈弊端,和对转变考试评价机制的大声疾呼。接着,他的批评矛头直指当前不断膨胀的教育功利化现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使得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社会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急功近利。大学对自身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就业率统计,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产生了误导。而中小学升学压力,则制约了学生特长发展的欲望。”面对当前的教育误区,他发出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社会各层面要进行改革,为杰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呼吁。

(图为福州二中校长柯翔武)

(三)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重点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根本,前提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是知识结构的改善,知识结构的改善在于不断学习。张志敏以“教师不应只是一桶静止的水,而应是流动个小河”来形象比喻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定是一个自主的成长,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你一直给他,是在残害他。而真正需要的东西不给他这是教育的失责。就这个问题而言,教育创新问题首要是培养教师的创新,在学法的创新,在教法的创新,继续教育的创新,专业成长的创新。”张志敏一连用了几个创新,强调教师创新能力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张志敏还认为,课程改革中还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当今最缺乏,“学生的脑袋不是容器,如果是容器的话,那就是单向传输。应该传输理解为火种与火把,教师传输是火种,学生接受应该是干柴,如何点燃怎么点燃这是关键。这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单向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学习过程中间,他们的参与学习很重要。”张志敏用了容器与火把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鲜明观点即要使学生能力真正发展,最终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参与式学习。

张志敏认为,学校的管理最终不是要建立统一齐整的制度,而是规范加特色,只要办学有特色,学科有特长,学生自然有个性。所有的改革都要从核心入手,而这个核心就是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与他的课程开发能力结合在一起,而且应该是团队的合作。学校自主课程的开发可以循序渐进,第一步先列提纲,第二步是教师讲义,最后形成课程。形成的大纲讲义一定要实践,要进课堂,逐步完善,通过长时间形成特色课程效果最好。“课程改革是理想和现实矛盾的结合点,我们是在破解,就像蝉蛹在痛苦地挣扎着总有一天会破。”张志敏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指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并对课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杰出人才培养理念应与学校客观实际有效结合

 张志敏来自上海名校格致中学,柯翔武则代表福州市重点中学,陈志峰所在学校属于县级中学。三位校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他们所处的地域不同、环境、学生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如何务实有效地培养杰出人才。

(图为平潭城关中学校长陈志峰)

三所学校都善于结合本校实际,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显示出务实办学的能力,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张志敏立足于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学校发展处于优势地位,这就使得他的办学理念较为超前。在不少省市还徘徊在应试与素质教育矛盾中时,上海高考压力已经大大减少,在此情况下,率先从课改的核心即校本课程开发入手,进行人才培养。上海格致中学的就开设了四门八类百门的校本课程,着力于学生个性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张志敏认为,国家课程代表国家意志,但一所学校需要对于国家大纲要求进行校本解读,围绕大纲要求自己设定课程目标。如上海格致中学课程目标:民族灵魂,科学精神,国际视野。课程特色:经世致用、实学践行,这种样式的设定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课程设置的策略应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合作创生。学校课程设置尽可能的多样性。如学校开设了限定性拓展型课程 《格致学》《创新学》《金融常识》《综合才艺拓展》等一百多门课程,内容丰富,尽可能地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柯翔武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培养杰出人才的思考与实践体会:1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2因材施教,抓特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3有思想,善运作是培养杰出人才的保障。他认为,杰出人才应该从基础抓起。首先是思想层面上:一是,树立成才报国的理念。二是,培养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三是,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校管理中他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将培养杰出人才的理念与自身办学的学校实际相结合。在办学过程中福州二中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了追求目标:精品校园和文化强校。在抓日常规范的同时,抓住特色。学校注重两个抓手:教学上,教研组建设,在德育工作上,抓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几年教育,学校心理健康取得了一定成效,凸现特色。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将这些理念渗透到管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

平潭城关中学陈志峰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原处薄弱校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学校的发展突围。结合学校实际,他认为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向45分钟要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由于学校起点低,在缺乏办学优势的条件下,学校,首先抓住问题核心---课堂教学,并试图以课堂质量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的全面开花。从一九九五年以来,学校提出了“一学法二挖掘三为主”:一学法是指教为了不教,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为关键;二挖掘指的是充分挖掘育人点和能力点。育人点挖掘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能力点挖掘则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为主指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开展教学。学校还克服困难,坚持开展初中英语“张思忠教学法”实验。不仅提高学生成绩,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参加省级重点课题 “指导——自主教学法”研究实验。通过苦练内功,依托外部的科研力量,实现学校的大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提问点评,画龙点睛,思路纵横

针对“钱学森之问”,校长围绕着创新的内涵,杰出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问题,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水平,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评价的标准等进行了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有交锋、碰撞,论坛呈现丰富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思考,但在思路纵横中校长们的有些观点在短暂碰撞中并未产生火花。点评专家黄家骅很快就很敏锐发现了这些讨论中缺失,并把这些并未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归结出来向校长们发问:1如何看待高考,高考是否错了,如果是高考错了,错在哪? 2面对现实常常有些无奈,在现在的体制环境下,作为校长如何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外部压力下,校长如何实现在办学的自主权,使得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愿望能够实现。

陈碧光首先旗帜鲜明地肯定了高考:高考没有错。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高考是关键。大学也要像初中一样实行义务教育,在普通大学内选拔天赋好,专业性强的学生再升入目标性大学(有专业优势的大学),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

张志敏校长也认为:高考没有错,考试制度没有错,是评价选拔制度出了问题。高考改革国家只要统考语文、数学、外语,而且外语考试分值可以降低。大学要有招生自主权,可以对考生按照自身的要求加试科目。这就可以鼓励人的个性发展,鼓励学校的课程改革。

柯校长:学校要做到办学的自主性。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考量,政策层面、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在政策、政府规定的范围内来考虑学校的现实与可持续的发展,比较切合实际。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的人才呢,关键在于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学校应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学校发展,而不是整齐划一。

在专家点评环节,张祥明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做了精彩的点评。张祥明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评价,对张志敏提出学生创新性五个指标,以及上海格致中学成功设置的一百多门校本课程表示赞赏。肯定了陈碧光校长谈到的基础教育中政府的责任问题,柯翔武的创建文化校园提法,及陈志峰创新课堂模式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观点,并强调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精彩讨论,实质上是围绕着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一核心展开。校长们围绕着创新性人才的实质、影响创新的相关因素、对如何进行高考改革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点评专家黄家骅首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精彩与总结。

随后,黄家骅对于本次论坛的成果进行了梳理,他认为:1)论坛对教育发展方式、杰出的人才应怎样冒出来进行了反思。形成了扭转教育功利化,教育粗放化发展路径的共识。2)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对学校的课改目标设定,课程改革方式做了很好的讨论,尤其对上海格致中学的校本课程持赞赏的态度。3)对杰出人才的规律和如何改革现行的高考体制进行了比较好的探讨。

“基于上海的社会环境,上海格致中学的人才培养已经走在了前列,在课程改革方面,在学生社团方面都给我们传递了有益的信息。二中柯翔武校长介绍了福建省素质教育如何做,平潭城关中学的校长立于平潭的条件怎么搞素质教育。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陈避光校长则站在更高的层面,对素质教育改革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思考。同时,他们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怎么以生为本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黄家骅对校长们的发言给予了肯定与赞赏。

同时,对本次的讨论中校长们观点不一处,黄家骅提出了自己的深度思考:1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校长们根据实践,根据自己的理念,有不同的做法和想法,还可共同探讨,深入研究。2 强调教育以生为本,那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在处理这一问题路径上,校长们在发挥学校作用、加强教师的主导、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等方面各有侧重,还可继续深入。3对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结合的问题。尤其是高考怎么改,何时改,谁来改怎么对应,对应到什么程度,校长们也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待继续研究。

论坛主席黄家骅教授对前面的发言作了提纲挈领地点评与总结,思路开阔,论述精彩为本次论坛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宫。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柯翔武

省份:福建 地区:福州市
学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100号

电话:059187551905

邮箱:9986532@qq.com

柯翔武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学校长—柯翔武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