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牛佳斌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主题模式 实现有效研修

发布时间:2014/1/11

929次查看

牛佳斌发布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主题模式 实现有效研修

牛佳斌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逐步铺开,“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种种提法,经常出现于各类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见诸于媒体的各类报道之中。那么,我们到底应如何解读“校本研修”,在一所学校内部到底怎样做才能构建起校本研修体系,并且处理好研修与课改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够回答出来。我校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九中人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构建起具有九中特色的校本研修体系,形成了“主题式校本研修”等模式,目前我们正在深层次推进校本研修,力图创生“以校为本、研修一体”的学校文化。

一、校本研修,众望所归

首先,当前学校教研的现状呼唤校本研修。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研常态是这样的:一是教研活动安排的学习往往缺少具体目标。大多流于形式,布置学校任务——固定时间学文章——大家交流谈心得;二是教研课例先预演,教师个人在观摩课堂上展示“自我才华”,凸显教师本位,忽视学生主体;三是课例研讨基本处于无效状态,因为大多数老师“唱赞歌”,笼统评价,不愿“得罪人”,或者争论问题漫无边际,时常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长此以往,学校的教研功能必将弱化、教研氛围必将涣散殆尽,从而使学校失去教研的生机与活力,失去发展的原动力。
其次,国家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校本研修。我们必须把课程改革的“根基”建立在学校,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并且“在学校中”实施课改。“校本研修”就是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只有在具体学校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个别化理论”才更具适切性,“只有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发展的过程,并被所有教师所体认、所追求的改革才能积淀成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

再次,省级示范高中的要求推进校本研修。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有两大使命:一是为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二是为省内普通学校打造精神品牌,实现课改引领作用。“以校为本”,就是要依托学校自身优质教育资源,依靠学校优秀教师梯队,依存学生的优秀品质,解决学校自身发展遇到的个性问题,突破“瓶颈”,培育大批优秀人才。“研修一体”就是要将同伴互助与教师自身修习相结合,推而广之,就是要形成区域联动,形成区域学习联合体,各校之间互通有无,分享优质资源,共同发展。另外,我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评为哈尔滨市百姓满意学校,承载着哈尔滨市人民的信任与嘱托,这就需要我们走一条适合我校办学实际的特色研修之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争创一流育人环境。

也就是说,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我们都必须得走校本研修这条路,只有这条路才有可能解决当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研状态,清除课改推进的障碍,提升我校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地位,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学校。有了信念,接下来需要的就是实践,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正是依靠制度的建设,我们才顺利推进课改。

二、制度建设,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有力保证,反过来,制度的不断完善又能更好地推动校本研修的有序化开展,并且制度的缓慢沉淀、发酵还会逐步培育起学校的研修文化。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原有教研制度的基础上,创制出与新课改要求和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研修制度体系。具体有

①教研组长负责制度

②备课组长负责制度

⑴研修组织制度③教研组活动制度

④备课组活动制度

⑤教研常规督导制度

⑥教师学习进修制度

①教师反思制度

⑵研修启动制度②课题申报制度

③主题研修制度

①青年教师带教制度

⑶研修指导制度②校内骨干引领制度

③校外专家聘请制度

①学科教研活动制度

⑷研修交流制度②教师论坛交流制度

③教学开放观课制度

④学科课例研讨制度

①图书资料服务制度

⑸研修服务制度②网络信息平台制度

③档案检索备案制度

①校级骨干评审制度

⑹研修激励制度②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③主题经验奖励制度

我们在制定以上系列研修制度,构建研修保障体系时,牢牢把握三个结合的原则,注重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首先是学校“自上而下”政策导向与教师“自下而上”内在需求的有机结合。面对社会的挑战和压力以及教师个人对自身价值观的提升,使教师们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了强烈需求,其中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业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然而受一些政策的限制(教龄),他们又无法参评市级骨干教师,无法享受到市级骨干教师待遇。为此,我校制定了《哈九中校级骨干教师评审制度》,教龄满三年即可参评,校级骨干教师的校内结构工资等同高级教师待遇,这样一方面稳定了优秀青年教师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校骨干——市骨干——省骨干——国家骨干的教师梯队,完善了我校教师梯队建设。

其次是行政管理与专业指导相结合。我们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推进校本研修的有效手段。校长通过教务处、科研室、年级组贯彻研修思想,三个部门要协同合作,围绕学校研修的主题,分不同侧面去推动,这样就形成了多维立体化研修的体系。有了研修机制保障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学校最基本的研修单位——教研组和备课组内“研修什么”。这就需要专业指导,由于高中各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因此我校在各教研组、备课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教研组主要负责本组校本研修主题的确立、校本研修的流程管理、教研组研修人员的培训学习、校本研修的经验提升等方面。备课组主要负责校本研修的课堂实践、反思调整、备课组人员研修过程的督导等方面。

以教研组为例,就是把教研管理与规范校本研修行为结合起来。在学校出台的各项制度基础上,记载每次教师按时参加活动的情况及在活动中的表现等,并把这些与教师的学期考核相结合,以确保每次活动的研修质量。我们还根据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每听必评。(在继续坚持听课、评课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听课教师必须发表自己对所听课的整体感受,指出本节课优、缺点)

2、每上必写。(下课后,教师要及时将自己上完一节课的心得、反思或收获记录下来)

3、每问必答。(扎扎实实落实学校的带教制度,耐心扶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于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4、每疑必研。(凡是教学中出现的任何困惑、疑难问题一定要进行研讨,共同寻找对策。不能置之一旁,不加理睬。)

5、每人必做。(每位教师必须为随时准备开设一门选修课作好准备;承担所教学年教学任务中某一单元的备课、主讲、课件制作及相关习题的编写任务。学期结束后,交给备课组长统一保存,以便学年之间各备课组共享利用;教师在做好一案一后记、一课一反思的同时,坚持每学期书写教学叙事,记载自己的成长历程与感悟。)

再次就是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

个人反思是前提,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为克服“传统”教学反思的形式化、公式化的弱点,我校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从操作层面提出了撰写教学反思的具体要求,如外语组经过对学生问卷的统计及大家对课堂的透视,他们归纳出课堂上六“多”与六“少”的现象:⑴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⑵习题做的多,活动设计少;⑶学生沉闷的多,积极参与的少;⑷死记硬背的东西多,动脑思考的问题少;⑸英语课上教师汉语讲的多,英语说的少;⑹课件用的多,教师板书少。其次我们每学期将优秀反思案例汇编成册,并引导教师根据自我反思形成自觉的行为跟进,对自己的课堂不断作出改进、调整。

同伴互助是核心,是一种教师之间互信互助的历程,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彼此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在教研组内同伴互助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课例研讨,为规范研讨有序深入开展,我校制定了《课例研讨制度》,规定了课例应体现一定的“主题”,研讨必须指出课例的“优点、不足和建议”等,从细节上保证了研讨能落到实处。为规范备课程序,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倡导“人人准备,随机抽取,一人主讲,共同商榷”的备课方法,使教师个人风格与集体智慧相结合。

专业引领是保障,是提升教师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水平的需要。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三个研究共同体,即高等院校与学校结成的教法研究共同体,主要是以大学生实习、学校观摩课、专家深入教研组调研等活动为载体,推动双方研究合作;其二就是教研员与学科教师结成的专业研究共同体,主要是以省市公开课的竞赛、省市教研活动、校内课例研讨等活动为载体,推动双方研究合作;其三就是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的师徒带教共同体,通过三年的师徒带教协议,规范具体带教内容,评比优秀带教对子等活动来保证带教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三个共同体的建设,保证了学校各层面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扩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校本研修的外驱力,那么校本研修的内驱力就来自研修的主题,一个研修主题必需要具备校本性、实效性、针对性,这样的研修才是有效的校本研修。近几年我校开展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它不仅仅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三、主题研修,统领全局

根据行动研究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研究流程,我们将我校主题式研修模式的研修流程确定为:主题确定——主题学习——主题实施——主题总结四个步骤。

第一步:主题确定

研修始于问题,但问题并不等于研修的主题。我们认为,能成为研修主题的问题应符合三个标准,即问题的真实性、校本性、典型性。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问题的真实性是指研修主题必须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如我校2005年确立的研修主题为“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针对当时课堂上教师投入较大的精力、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然而课堂效率并不高的实际情况确立的。通过校本研修,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有效课堂的标准,并掌握了一些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清除了障碍。

其次问题的校本性是指研修主题必须源于“本土”,绝非“舶来品”。具体要做到两点,其一主题要与本校研修传统相结合,如2004年我校确立的研修主题为“新课标层面下的学法研究”。学法研究在我校有着多年的历史传统,积淀了丰厚的底蕴,改革就是要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我校才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其二主题要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2006年是课改的最后准备阶段,我校在前期充分进行课改理念培训、课标研读的基础上,决定转向到课堂实践中去探索,为课改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此确立了“聚焦课堂改革,转变教学行为”的研修主题。

再次问题的典型性是指主题研修不能面面俱到,不是要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是要以某个典型问题为突破口,做到“纲举目张”。今年随着课改的推动,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国家规定课时与教材容量大的矛盾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背后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实问题,因此我们确定了本年度的研修主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探究与实施”。希望通过该主题的深入研讨,将理念消融在课堂实践中,把理念贯穿到教师教学行为中,让理念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中。

第二步,主题学习

主题确定以后,我们围绕“主题”进行了相关教研理论的学习,弄清楚了关于“主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的途径主要是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学习。只有先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弯路,只有清楚别人研究的既得成果,才能使我们避免走歧路。

第三步,主题实施

主题实施过程,我们主要是确立了三个环节,明确了三个要素。

三个环节依次是:制定计划——走入课堂——实践反思。制定计划,就是从思想上对主题实施有一个系统论证,澄清一些混沌的想法,保障主题顺利实施。计划的制定有三个部门,一是校本研修指导小组(教务处为核心),制定学校全局研修计划;二是教研组结合学校主题和学科特点,确定本组研修主题及实施步骤;三是备课组结合教研组主题和学年学生的特点,确定本组研修主题及实施方案。这里,备课组实质是研修的最基本单位,因此备课组计划的成败关系到研修全局,所以在计划论证时要格外予以重视和督导。走入课堂,主要是研修的实践过程。课堂是课改的落脚点,备课组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上、说、评课环节,对“主题”做深入探究。这个过程是不断尝试的过程,直至形成解决“主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个实施要素主要是:

⑴主题是研修主线。

也就是说,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要围绕主题“上”一节与主题有关联的课堂教学探究课,“说”与主题关联的课堂教学策略,“评”与主题达成度相关联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

⑵课堂是研修主阵地。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着眼点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从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策略实施,从教与学多元素整合到课堂教学多元评价,诸多问题都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论是主题的萌生到确立,还是主题的探索到评价,课堂教学永远是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⑶教师是研修主体。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主动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点、切入口,主动获取当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营造教学研究的团队精神,共同探索、共同发展。

第四步,主题总结

年度终结,各备课组将本组最终实验数据、反思等终结性材料反馈到教研组,教研组概括提炼出一般性方式、方法,提交到教务处,教务处会同科研室、组织校学术组织考评研究成果,将对研究成果进行适度奖励,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学校负责在全校推广,并进一步向省、市科研部门推荐。

以上仅以我校“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为例,介绍了校本研修是如何与我校具体工作相结合的,我校在构建校本研修体系、形成主题式研修模式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回顾过去走过的研修之路,有种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感觉。

四、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我们在要求教师个体反思的同时,领导更应该率先反思,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更应反思全局、反思研修流程、反思研修推进步骤、反思研修的保障体系等方面。经过实践验证,我校构建的校本研修体系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反思成果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使教师逐步养成自觉反思、自我实践、自我提升的行为习惯;通过主题式教研模式的推进,为促进教师实现专业理想搭建了一种有效的实践平台,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我校近年取得了稳定而骄人的成绩,在社会上赢得较高声誉。

当然,我们在深层次推进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产生一些困惑,我也很想和与会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其一就是在构建校本研修体系过程中,理论学习时间不足。随课改而来的是数不清的教育理念、分不清的专有名词,一线教师非常需要吸收、解读这些理念、名词。然而由于高中教学的任务较为繁重,所以集体学习、专家辅导的时间很短,大部分都需要靠个人自修去完成,这就加大了教师研修的障碍,使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二就是我们形成了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后,急需处理研修主题与科研课题的关系。科研课题大部分来自自上而下的渠道,研修主题则来自自下而上的教师的提议,二者来自渠道不同,研修的时候又时有交叉,今后我们力争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统一科研课题与校内研修主题,减轻教师负担,减少重复劳动,进一步提升研修效率。

最后,我想借一位教师的话结束今天的报告:“校本研修?不就是学校、教师本来要做的事情吗?这事,过去做了,做得不够,现在看来不做好是不行了。”这句话实实在在的道出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校本研修不是新生事物,但却是今后我们必须要依托的途径,必须借助研修的深化推进课程改革。一所学校教学的生机活力就存在于教学研究之中,没有好的研修,就不会有好的教学和好的教师;没有好的老师自然也就没有好的校本研修。我校之所以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觉得主要是受益于校本研修,今天校本研修反过来又促动了我校在课改之路指引下不断潜行,因此,我想只要我们不断深化校本研修,就一定能够顺利承接课改、引领课改、深化课改!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牛佳斌

省份:黑龙江 地区:哈尔滨市
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2029号(世纪花园B区)

电话:045187163982

邮箱:1231251@qq.com

牛佳斌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长—牛佳斌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