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9
2037次查看
邵文其发布
一、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路桥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路桥城区西南珊山山麓,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学校创办于1944年,从设备简陋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高级中学,从一般中学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重点中学,至今已走过69个春秋。
学校有着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素以“刻苦”闻名,以“高质量”赢得声誉,并逐步形成了“刻苦求实”的校风。学校曾提出“精讲精练,多思多问”、“以活动促发展”,“先学后导、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科学自主”等办学理念,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的新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959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全体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居全省第三,各科总平均成绩居全省第七(在温州地区均第一,当时黄岩属温州地区)。1960年,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学校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81年,学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以后,学校声誉日隆,1996年初高中脱钩,成为一所高级中学。1997年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确立了我校在市内乃至省内基础教育界的领先地位。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省教委组织的一级重点中学复查,成绩良好。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特色,走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教育发展的道路,并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务实、创新、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文化,“严谨、创新、进取、合作、负责”的教师文化,“勤奋、善思、诚实、乐群、向上”的学生文化。学校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综合持久的竞争力日渐增强,在校园文化建设、减负增效、新课程改革、特长生培养、高考成绩等各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办学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在2006、2007年(第七、第八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中,我校学生分别在7个比赛项目获一等奖,共11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并在以后历届全国航模比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德育先进集体”等30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有150多位恢复高考后取得或正在攻读的博士、博士后。
2001年8月,学校投资2亿多元实现整体搬迁。学校现占地面积226亩,建筑面积108823㎡,绿化面积50872㎡。拥有60个标准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阶梯教室,40个选修教室,36个理化生实验室,4个语音教室,5个音美教室、8个劳技教室,1个体艺馆,1个游泳池,1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18个篮排球场,各项设施均达到省I类标准。图书馆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藏书近14万册。建有专门的科技楼,师生用计算机600多台,并全部实现了联网。现有高中49个班,学生约2400多人,教职工22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约占80%,有169位教工曾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或在省市区教学业务评比中获奖,占教职工总数的75.8%。
当前,学校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招生范围的缩小。路桥中学原是黄岩县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招生面向现在的椒江、黄岩、路桥。但随着1981年椒江独立建市,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路桥中学生源持续减少,只剩下最初的1/3。二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当生源减少的时候,学校规模却急剧扩张,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原本接受的是相对基础好的“尖子”学生,而目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且生源外流较多。第三是地域经济的冲击,路桥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商贸城,家长学生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浮躁、功利等心态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形成。第四是学校师资的薄弱。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校中老年教师较多,如何提升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如何从传统的“传授型”转向课程建设的“开发型”,成了众多教师面临的难题,而如何面对教育教学理论到实践的转移也成了青年教师们不易消解的困惑。
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
为了传承和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办学特色,在继承“刻苦求实”校风的基础上,我们于2006年秋季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开始,就在综合分析学校办学历史、教学优势和课程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争创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并以“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导”,“以活动促发展”为途径,开展以“自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特色。
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我们制定了《路桥中学2010-2015年发展规划》,学校现在的办学理念是传承“刻苦求实”,倡导“人本自主”。办学目标是,秉承优秀文化传统,沿着“高水平差异发展”的道路,不断挖掘、丰富教育内涵,进一步创建具有路中特色的高效能的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实现地方名校跨越式发展,建设“全市一流、省内前列”的现代学校,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管理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转变育人模式,立足我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想方设法整合开拓各种资源,加快选修课程建设,逐步构建起具有鲜明路中特色的科学规范、丰富多样、多元开放、自主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的高水平差异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
按照2012年深化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以及“重基础、多样化、有特色、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我们开发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群,在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化的基础上,课程既继承了学校的“刻苦求实”的传统文化,又结合路桥“开放创新”的商贸经济,整体的课程特色为: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其中精品特色课程继承了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航海、航空模型制作”等课程,以“科技体育”为核心,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特色,拓展“制造业、金融”等课程开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丰富多元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进而促成学生生动活泼、个性张扬的最优化发展。并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程结构
根据浙江省深化推进新课程的课程建设要求,学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必修课程中包括浙江省教育厅规定的国家必修课程和由学校确定的校本必修课程。学校选修课程按省厅的要求包括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四大类。结合我校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和目标,在学校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重组,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四)学分设置与课时安排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精神对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后的课程开设有许多限制性要求,主要有:必修学分96,选修学分48;知识拓展类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不少于10%;每周时总量不超过26小时,选修课时不少于20%(其中省一级特色学校不少于25%)。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学校课程开设的初步构想如下:
1、学分设置
2、课时安排
学校遵循省教育厅每周课时不超过26小时规定,根据课程设置和学校教学要求,安排了2013级三年课时各学科和选修课程周课时。(注:每节课为40分钟)
备注:
1、社会实践:5学分,学生假期服务活动和军事训练。
2、文科学生在高二年级,历史、地理开设知识拓展类国家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选修课程体系中。
3、理科学生高二第二学期的物理、化学开设知识拓展类国家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选修课程体系中。
四、课程实施
(一)必修课程的调整改革
1、学校必修课程内容
学校构建国家、地方、校本化“三位一体”的必修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国家必修课程为主,地方必修课程是省德育专题教育课程,校本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3、必修课学业水平考试安排
语文、数学、英语:参加高三学年1月会考。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参加高一学年6月会考。
政治、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参加高二6月会考。
4、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我校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我校“找到一条开创性的人才培养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学校以“自主”为核心的总体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针对目前教学实际,我们提倡“以生为本,因学定教,先学后导”的教学思想,并选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鼓励和支持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多元探索,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其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改革的中心内容,依据路中学生的现实基础,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将国家层面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经验的课程。计划通过三条途径去实行,途径一:依据路中学生现有的基础,着力于时代精英的目标,对目前实施的学科教材进行大胆的分析取裁优化,基本形成各学科三年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途径二:依据各学科三年教学的课程实施规划,形成旨在有效教学、提高质量的学科教学的基本范式,构建“自主课堂”。途径三:坚持编写符合路中学生学情的作业,力争经过几年的时间,路中学生都使用自己老师编写的作业和讲义。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计划采取四项配套措施:一是专家引领、教研组共同体发展制度;二是教学论坛研讨制度,通过自主课堂教学展示、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探索高效的“自主课堂”;三是自编作业反馈机制(作业的难度与梯度,作业的质与量,作业的批改与讲评);四是师生课外互动机制,通过网上作业答疑系统建设以及学习小组导师制制度开展互动。
(二)选修课的设计与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为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效益,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多样化、规范化,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学校课程开发的途径。
(1)直接选用国家课程资源
直接选用国家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大学学科初级课程、国际课程、网络课程、地方课程,结合学校的学生基础和实际,从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配套资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引进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建设,结合学校新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结构,自主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将传承传统优势,融入时代需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开设以“科技体育”为核心,融学科知识、体育素养、创新能力为一体的特色课程,同时建设以历史学科为龙头的学科基地,打破选修课程的类别界限,真正形成一体化、系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3)重组整合课程资源
根据省教育厅课程结构的一般化结合我校原有课程的实际,为了提高课程开发效率,学校将对原有校本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使之适合深化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例如,对原有学科竞赛类社团活动进行重组,重组为大学学科初级课程和兴趣类学习课程;对原有航海模型制作、机器人结构设计与编程等校本课程进行重组,重组为职业技能类特色活动课程。
(4)合作引进校外课程
我们积极寻求职业高中、当地企业和校友团体的支持与帮助,通过普职课程资源的互补整合,从职业教育引入适合普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如《机械钳工》、《建筑测量》等。除了引进职业中专的职业教育资源外,还计划与百花园林、汽车制造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他们的课程资源,使职业技能课程更具地域特色。而丰富的校友资源的利用,则在路中大讲堂的基础上充实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促进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发。
2、校本选修课程的认定程序
开发(教师或外校专家、社会教育机构)——申报(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上交课程纲要及教学进度安排表)——评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专家顾问小组对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作出评估报告)——认定(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认定该课程是否成为校本课程)。课程一经认定,正式成为校本选修课程。
3、学校选修课程开设规划和内容
根据省深化课程改革文件要求和省普通特色高中建设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理念、目标和课程建设特色,通过科学论证,初步计划开设课程(如表所示)。
表一:课程类别的数量和比例
(1)特色课程建设
学校有着传统的优势项目“航空航海模型制作”,曾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相关比赛,获得多个奖项,在2006、2007年(第七、第八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中,我校学生分别在7个比赛项目获一等奖。因此基于这项传统优势,结合目前学校的“体育竞技”优势项目,我们计划以“科技体育”为核心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课程融物理、通用、体育、美术、地理等学科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课程的具体开设中将以系列化、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构建,涉及选修课的四大类课程。课程开发将以物理组和通用组的老师为核心教师团队,成立特色课程开发教师共同体,全面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2)课程分层教学和阶段选修
知识拓展类课程立足于必修和校本选修课的有机结合,计划在分层教学上做出特色。高一共18个班级分成3个共同体选课(数、理、化),每个团体分成两个层面,分别为竞赛提优课程和兴趣提高课程。而在人文课程领域(语、英、政史地),将结合历史学科基地建设推出五个课程群:“辩论”课程群、“中外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群、“《论语》品鉴”课程群、“魅力汉语”课程群、“文史哲”知识课程群。人文课程每半个学期为一个周期,学生在修满1学分后进行第二门课程的选修。
(3)地域经济课程开发
路桥是一个开放的都市商贸城,制造业、金融业发达,学生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人生规划中多有这些方面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选修课程中我们将着力开发并构建“生涯规划类”兴趣技能课程群:财务会计培训课程、投资与理财培训课程、基础会计、连锁经营与管理培训课程、商务英语培训课程、外贸单证实务培训课程、AutoCAD机械绘图、数控车床等。在开发中加强和地方明星企业的联系,运用校友资源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涯的积极规划。
五、学校课程实施程序与评价
(一)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程序
1、学校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原则上由任课教师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再开设。部分课程可能由学校指定教师开设,将由教学中心通过教研组落实开课任务。聘请外校老师开课或引进课程由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确定。
2、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学中心统一编成课程目录和选课指南在开课前一周向全体学生公布。
3、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最后确定。原则上每门课应有2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设。
4、校本选修课程的选课、走班办法和途径
(1)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准备以及学校发展要求来确定每学期供选课程的科目与数量,一般每学期四大类选修课程不少于50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但对个别课程(主要是某些知识拓展类课程)的选修,学校会出台限制性条件。
(2)学生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自主选课后,学校将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但选课结果会有未知性,学生选课计划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某门课超过了选报的上限人数而无法申报、某门课因选报人数不达到规定人数而不开、某门课因教师的突发情况而无条件开设等)。
(3)学生选课完成后,教学中心公布学生选课情况,并制作学生个性化课表。指定授课地点,学生按课表走班上课。
(二)学分认定
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模块的学习,即可提出学分申请,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组织学分认定。根据修习课程的性质,学分认定形式主要有三种:
(1)学业认定:主要适用于必修课、知识拓展类和部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学生必须完成相应选修课程的学习课时;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完成相关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表现良好;参加课程相关的书面考试或操作考查,成绩合格。以上三项均达标者,由课任教师按照18学时1个学分给予认定;不合格者,可以申请一次补修,补修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2)证书认定:主要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以及与竞赛相关的选修课程。对于具有音乐、美术或体育特长,并获得省、市级教育部门颁发或认定的荣誉证书的同学,经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确认后,将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标准直接给予认定。
(3)过程记录认定:主要适用于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相关的活动记录、总结或报告,由学生会、团委或指导老师按照活动13.5小时为1学分、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为2学分的标准,审核确定后给予认定。
六、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一)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学校成立以邵文其校长为组长、学校相关领导为成员的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得以务实高效地得到贯彻实施。
组长:邵文其
成员:王庆丁新法黄斌海陈君华张雄伟
职责:把握学校课程的发展方向,统筹决策协调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各部门工作。
下设三个机构:
1、课程评审委员会
主任:邵文其
副主任:丁新法
成员:科研处、教学处负责人及各教研组长
2、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任:邵文其
副主任:丁新法黄斌海
成员:科研处、教学处负责人及各教研组长
3、学生选课指导中心
主任:丁新法
副主任:教学处负责人
(二)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校课程实施的工作管理,切实提高我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科研处、教学处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
组长:丁新法
成员:科研处、教学处负责人及各教研组长
具体分如下四个工作小组。
1.课程实施研究开发组
负责:科研处
主要职责:成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大学、省市教科所、教研室等专家定期对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作指导、评估和会诊;加强对新课改各项工作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关注并作深入研究。制定《校本课程申报开发、审定奖励管理办法》,开展既有地方特色又能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学校课程,保证我校课程正常、有序、有效、规范地开发和利用。
2.学生选课指导和课程编制组
负责:科研处教学处
主要职责:编制《学生选课手册和指南》,提供详细的科目模块的安排,建立学校选课平台,方便学生选课和学校排课、代管费结算工作。根据国家、省、市课程指导意见和计划,结合学生的课程选择情况,编制全校的科目模块安排、编制模块课表,检查了解教学进度及学生选修情况,组织全校学生的学业考试。
3.学分考核、认定管理组
负责:科研处教学处
主要职责:制定《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生学分重修管理意见》,严格按学分认定的程序操作,建立学生学分档案,及时认定、注册,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
4.研究性学习管理组:
负责:教学处科研处
主要职责:制定《学生研究型学习实施方案》,人人参与培训、选题、开题、研究、结题等多个环节,并安排老师及时予以指导,并做好记录认定工作,同时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每年予以公布评奖。
(三)课程实施教育管理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督察相关职能处室及时制定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学生管理方法和制度,激励学生走进新课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政教处、安保处、年级段、团委和班主任为成员的课程实施教育管理组。
组长:黄斌海
成员:年级段、政教处负责人、班主任
具体分如下2个工作小组。
1.教学班行政班协调组
负责:年级段政教处
主要职责:制定《教学班行政班管理细则》,防止出现学生真空地带,探索全新的学生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2.学校、社区、家庭联系组
负责:政教处
主要职责:制定《学生社区服务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和《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时总结反馈表彰,并做好登记归档工作。
(四)课程实施后勤保障组
为了更好地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后勤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挖掘开发校园现有各种办学资源,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合理节约,发挥最大功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总务处为成员的课程实施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庆
成员:总务处负责人等
负责:总务处
主要职责:按照新课改要求,切实加强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等设施建设;安排好选修教室、学生活动室。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追寻功勋教师的足迹
邵文其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路桥银安街99号
电话:057682518207
邮箱:32121@qq.com
和邵文其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台州路桥中学校长—邵文其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