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熊英武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在新世纪,我们怎样当家长——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

发布时间:2014/7/4

1384次查看

熊英武发布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新世纪我们怎样当家长的问题。用马克思话回答,“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父母要履行好教育子女的天职。这里为什么称它“天职”。这里“天”一个意思“至高无上”;另一个意思:“天然”。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是两个意思兼而有之,也就是说教育好子女是为人父、为人母者应尽的社会义务,别人不能替代的社会职责。在新世纪,家长应当充当多重角色。这就引出家长的第一个角色。

一.孩子的监护人

父母对孩子不能生而不养,更不能养而不教。对子女不仅要养育还要教育。这种责任不仅在道义上,而且有法律依据。原《婚姻法》上就这样写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第10条也这样写着:“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孩子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习,父母仍然是孩子的监护人,别人无可替代。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树立为国教子,为国育才的观念,教养并举,履行好我们的“天职”。

在我们的家长中,“抚养”一般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怎样进行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有效的教育,那就是大有学问。

二.最早的启蒙老师

家长很客气,称小学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为启蒙老师。其实,家长自己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你们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你的孩子心灵中打上深深的烙印。老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父母有推卸不掉的责任。有几种认识值得我们注意:

1.“树大自然直,”意思是孩子不用管教,长大了就自然好了。教育孩子确实像种树,十年树木不容易,要栽培、修剪很辛苦,更何况百年树人呢?有些孩子从小很乘,从小不用父母操心,看起来不用管、其实还是在管,只不过有些家长比较高明,在无形之中施加积极影响、熏陶,管得比较巧妙,如果真的不管那后果就大了。很多人成人后的弱点,甚至违法犯罪,都能追溯到他的孩子时期。小孩子从小沾染不良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改变,“树大难掰直”啊。舟山历来就有“偷鱼鲞咬奶头”的家教故事。目前,社会上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一时很难逆转,所以每个家长都要特别用心,防止孩子心灵受不良行为习气的污染,尤其是对新时期的新事物在孩子中影响的敏感性。举一个例子,新世纪普遍要碰到的网络问题。网络对小孩子好不好?它是双刃剑,网络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变为一个大学堂,它本身又是一种高科技产业,不让孩子接触不可能,而且在接触中才能掌握它,获得社会生活中有用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与技能,但网络中有陷阱,确实有些孩子为网络所害,沉缅网络不思学习、危害身体。我们学校组织过两场分正方反方的辩论赛演播,小学生应该不应该上网?小学生可不可玩网络游戏?让全校学生了解它的利弊,怎样兴利除弊。

2.“想管,没时间”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据说在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70%多,今年又有280万人毕业,社会压力是够大的),父母工作忙、压力大,当然也有因为过度娱乐,想教育孩子,苦于没时间,就让孩子听天由命。孩子不只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是多管一点、少管一点无所谓地事。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国教子是一份责任,无论多忙,都要把教育孩子当成一种“天职”。我们这些家长中可能过去看过一部《少年犯》的电影(80年代),,当他作为女记者家长(母亲)很敬业,顾不上孩子,在经过几年时间完成了一项对少年犯的社会调查研究,取得事业成功之时,警车带走了她的儿子——因父母亲长年无法顾及自己儿子的教育——也成了少年犯,成为父母终身的痛。

三.孩子的知心朋友,引路人

新的世纪,到处在讲“以人为本”,在家庭教育中,也要“以人为本”,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权利,因为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什么事都愿意对你说,你才能有效地为孩子引路,培养起他独立生存能力,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上面是两个不管孩子地事例,下面讲两个不善管的事例。

1.过度保护,有些家长对孩子一片爱心,但效果不好,爱得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搁在外面怕凉了”。生活上是百依百顺,吃要高档,穿要名牌,学习要陪读,这样是绝对培养不出能关心他人,有责任心的人来的。过去有句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说明教育要投入,这是对的;现在又补充了一句话,叫“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更完整了。一些有识之士,当他积累一定财富后,,身后宁愿捐给社会,都不留给孩子,目的是要促进后代自立自强。说明孩子要从小培养吃苦耐劳,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不要什么都给准备好,有一个这样的事例可能对大家会有启发,那事发生在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的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和他儿子郝丁之间。

1976年,32岁的郝麦收有了儿子郝丁,由于孩子早产,又赶上唐山大地震,郝麦收夫妇忍痛将“生不逢时”又先天不足的儿子送回了条件很差的山西老家。郝丁3岁那年,政府发出了“一对夫妻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郝麦收夫妇响应了号召,郝丁成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

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郝麦收夫妇事无巨细地呵护着郝丁。都小学三年级了,郝丁连衣服还穿不太好,穿鞋更是不分左右,鞋带儿也是刚系上一会儿就开了。更不知道节约,也不懂谦让,无论什么东西常常吃一半就扔掉了,根本想不到爸爸妈妈可能都舍不得尝一口。加之男孩子天性贪玩儿、调皮,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郝丁学习不入门,甚至背着父母逃学。这些问题郝麦收夫妇在深爱儿子的同时又苦不堪言。

郝麦收不得不重新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郝丁10岁那年,郝麦收给一个报社,写了一篇文章《我怎样当爸爸》,文章刊发后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就这个话题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经过讨论,郝麦收总结了经验,那就是与其为孩子提供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儿子成为父母翅膀底下四体不勤的依人小鸟,不如把小鸟放飞到大自然,使之成为能够在挫折中飞翔的雄鹰。就是从那时起,郝麦收夫妇不再包办儿子的一切,而是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他的生活能力。

郝丁的学校离家远,坐公共汽车大约要40分钟,中间还要换乘两次车,正值冬季,但郝麦收决心不再接送儿子上学了。独自上学的第一天,郝丁磨磨蹭蹭地背着书包上路了,出了门还不时地回头望着,希望父母能跟过来。从那天起,小郝丁一点点锻炼着自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1992年,郝丁初中毕业了,担心从小体质就不好的郝丁难以承受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郝麦收夫妇从实际出发,决定让孩子先上中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继续教育。

中专毕业半年前,很多家长已经为孩子的工作四处奔走了,而郝麦收纹丝不动。父亲不急,儿子自然也不急,他相信在他人生的紧要关头一直疼爱自己的父亲不会坐视不管。看到郝丁在就业问题上对父母还未摆脱依赖,郝麦收觉得该对儿子下猛药了,他要在郝丁身上进行一种全新的亲子试验,逼儿子早日自强自立。

郝麦收他用了半年多时间说服妻子与郝丁订了《亲子双向自立协议》。协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郝丁需要承担的责任;一、自立承担接受高等教育的经费;二、自立谋业,自已创业;三、自主结婚成家;四、自己培养子女。第二部分则是郝麦收夫妇承担的责任:一、养老费和医疗费自我储藏;二、日常生活和患病自我料理;三、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丰富;四、回归事宜的自我办理。

郝麦收这么做是为了让儿子能自已融入社会,不能跟他一辈子。因为他是研究老年问题的,知道新世纪老年人越来越多,将来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人,如果要靠子女养老,恐怕不但没有门,窗户都没有了。新世纪不会像小农社会,以后的社会能解决家庭的很多问题,老了就不能靠子女养老而要靠社会助老。

一天吃完晚饭,郝麦收将《双向自立协议》递给了毫无思想准备的儿子,郝丁看完了协议,泪水大串大串地往下掉,他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在他最需要帮助时会如此绝情,这还是那个疼爱自己的父亲吗?他感到了一种恐惧,一种被遗弃的恐惧,几乎是怀着一种仇恨的心理,郝丁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儿子真的签名了,妈妈的情感防线又崩溃了,她问郝丁:“儿子,你怎么真的就把这协议签了呢?郝丁异常坚定地说:“一纸空文,我不信你们能那么做!”

但是爸爸是认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郝丁的中专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基本都找到工作上班了,惟独郝丁还窝在家里。这期间,爷爷、姥姥、还有妈妈都不断地催促爸爸,郝麦收坚持让孩子自己去求职。

无助又内向的郝丁不得不走进人才市场,去承受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到这年年底,在人才市场呆了一天又无所收获,心灰意冷的郝丁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个招聘打字员的启事,尽管要求是女性,但郝丁还是进去问了问:“你们用不用男孩子?我刚毕业,想找一份工作。”经理一看他的神态就乐了:“那你就试试吧。”郝丁就在电脑上打出一篇文章,看着小伙子的麻利劲儿,经理满意地说:“行,明天来上班吧。”

听到这一消息,郝麦收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他立刻上街买来了几样好菜为儿子庆祝。尽管儿子还生他的气,对父亲的殷勤有些不以为然,但郝麦收却觉得,儿子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的教子方案是可行的。他的庆祝,不仅仅为儿子,也是为自己。

郝丁长得眉清目秀,不少女孩子儿喜欢他,刚参加工作,郝丁就获得了一份爱情。当女孩子儿家长知道郝丁家的协议后,认为对方家长如此无情义,女儿嫁过去不会有好日子过,他们劝女儿中断了恋爱。郝丁对协议简直有些愤怒了,可无论怎样,生活终究还要继续。随后,他又到了一家酿酒厂打工,虽然没有任何报酬只管吃住,但郝丁希望通过这份工作了解企业希望通过这份工作了解企业运营,以便自己将来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瘦弱的郝丁白天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在发酵室内盯着发酵温度。隆冬时节,屋外寒风刺骨,屋内却常常高达40多℃穿着小背心还汗流浃背。繁重的工作不仅增强了郝丁的体质,更磨炼着他的意志。闻着新酿的酒香,看着自己的劳动有了回报,特别是看到自己原本赢弱的身体竟然强壮起来,他开始重新审视起与父亲签的那份协议。郝丁的情绪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1998年夏天,自信心有了极大增强的郝丁突发奇想,要独立经营一家以石膏画为主的小店。他从同学处借来几千钱干了起来,但由于没有客户资源,又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发市场,几千元钱很快就被他赔个精光。因为无钱还债,郝丁成了被告。这个时候,郝麦收出现了,他主动替儿子还清债务,郝麦收丝毫没有责怪儿子,他只是对儿子讲,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挫折将来才能避开更大的风险。

父亲的举动和话语给了郝丁极大的触动,这时的他也知道了父亲更深层的爱,他开始虚心接受父母对他的成长建议。不用父母催促,他开始在南开大学上英语专业的大专班,1999年又考取了中国社科院和天津社科院联合举办的经济方面的研究生班。当然他还要遵守这样的一个协议—在郝丁学习期间,父母可以担负他的学费,但日后一定要偿还。

1999年,郝丁到天津市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从业务员做起,三年里,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业绩,郝丁先后在公司里作市场调查、文案、策划,最后担任了这家公司的策划经理。如今郝丁记不清自己曾经签下的那些几十万、上百万的单子,他牢牢记住的是自己在第一个月的辛苦奔波之后,在几乎颗粒无收的情况下终于签下的那张2000元的单子。郝丁在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让家人感到欣慰的是,郝丁不再腼腆内向,他已经是一位谈锋甚健,落落大方的一个小伙子。

2002年9月,郝丁又来到了国内四大晚报之一——今晚报的广告部工作,年仅26岁的郝丁俨然是一资深的广告人了,他的收入也超过了父母亲的总和,他按协议归还了父母支付的学习费用。至此,父子协议上的四条,郝丁已成功完成了两条,目前他已有资格和资质完成第三条——自主结婚成家,现在已有一个北京女孩儿走进他的生活,女孩儿非常赞同郝丁要按协议自立结婚,自立带孩子的想法,她对郝丁说:“我就喜欢独立的人,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独自一人在澳大利亚当了两年护士”。不知这个事例对你们有什么启示。

2.过高期望

这主要表现为家长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未竞的梦一定让自己的孩子去代圆。这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有点不现实。因为孩子千差万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千差万别,不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复制下一代,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过急。要从孩子实际出发,像郝麦收如果当初让孩子上高中,去参加高考竞争的话,或许他会把身体垮了,学习意志也垮了,而他引导孩子走的是另一条路,经过独立闯荡获得事业成功,同样受到高等教育。过高要求孩子,人人上清华、北大,当然是好事,但不现实。反而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学习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学校老师要减、家长也要减。你看有的学生除了学校里功课,双休日上午学英语,下午学书法,第二天上午学奥数,下午作文班,晚上还要学钢琴,弄得他没有玩的时间,代价是失去童年的快乐,而且对学习产生厌倦。还有些家长过早在乎分数、名次,在小学、在一年级已经在注意这些,注意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如反对孩子参加体训、合唱、鼓号、科技等各种集体活动,原因会影响学习,其实,能参加这些活动的经历是孩子一生的一笔财富,他们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学会了关心他人,懂得了团队精神,增强了意志毅力,丰富了生活阅历,是他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小学不必太在乎第一名、100分。省内有一所著名小学搞了一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毕业时学校里头几名的长大后都很普通,倒是10名左右的都在不同领域内有所业绩,被称为“第十名现象”,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小学里要把基础打宽打实,不要过早要求分数、名次。当然不是说一点不介意,毕竟中考、高考还是要分数、名次的,但在小学里重要的是积蓄发展的后劲,很多素质分数是反映不出来的。小学里教他六年,要想到他十六年,还要影响他六十年。当然不要分数也是不现实的,但也要考虑到考试也在不断改革,等到你的孩子中考高考时,肯定不会是现在的中考和高考。据说现在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力度相当大。

四.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合作者

对我们孩子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的作用最大,这个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下才能奏效,每种教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可以互相促进达到1+1〉2的效果,也可以是5+2=0的效果。

过去各地家长学校刚开设时,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家长进学校,学校首先组织家长学拼音,目的是可以辅导孩子。家长成了老师的助教,家庭教育不是为老师补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孩子成才,所谓“要成才先成人”,这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有优势,因为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能默化,这种教育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不觉中,模仿父母的言行、思想、品德、习惯中进行的。所以家庭教育的又一个特点是言传身教、典型示范,家庭教育的力量在于父母榜样的力量,父母要以高尚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特别要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在孩子心目中就会失去威信,教育会软弱无力。在学校里学同样的课程,接受同样的教育,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很大因素在于不同的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刻骨铭心的。古人史马迁能受酷刑凌辱而不消沉,完成千古不朽的史作《史记》,是因为受父亲立志完成史书的志向的影响;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文革挨批时,回答红卫兵你一生是最遗憾的事是什么?他不说没有学好毛泽东思想,而是说没有能为勤劳俭朴影响他一生的母亲送终。当奥运赛场上金牌运动员含着泪水升国旗、奏国歌后,记者提问“你现在最想什么”时,大多都说感谢父母的支持,这决不是偶然的,可见家庭教育在下一代中的影响力巨大。

正因为家庭教育的这种特点,所以作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很重要,我们可以看一段一个外国记者写的18个“如果”。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想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合作者,因为目标是一致,把下一代培养成才,加强合作很重要,要合作得好,老师与家长都要主动沟通、密切配合。教师可以家访、通话、带信、设联系卡,家长也可以校访、打电话等,学校有什么教育要求,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家有什么动向,要让老师知道,这样配合统一要求,严格要求教育才会有合力。

家长对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支持,对老师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每个家长都希望在最好的学校,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教师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现实,学校总是统一安排教师的、注意平衡,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教师配置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是国家政策、有的因为生病、生育等造成的,但要相信学校对你的孩子是负责的,你支持新任教的老师,实际上就在支持你的孩子。还有些家长对换老师特别敏感,特别不信任新换的老师,以自己的小时候求学经验看现在,好像换老师孩子要不适应,现在的老师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综合素质最高的时期、适应学生的能力都很强的,再说,孩子不是一个老师脚的,是一个教师群体在教,你用不着担心、学校在安排教师时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止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如果你对学校、老师有什么意见建议,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讲,这样对形成教育合力不利,当然老师也不能当着学生讲家长的不是。我们学校文化中是求年级的平衡,不搞班级间竞争,竞争的对手不在校内、而是省市区同级同类学校,最近区里一所初中给我们发来喜报,初一年级26名奖学金获得者中有16名沈小毕业生,都是分布在原各个毕业班中,前年42个创新班学生中,考取了22名,也一样不是集中在某几个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吧。

各位家长,新世纪学校校长不好当,学校老师不好当,家长也不好当,但是如果大家能学习,能互相支持、相信都能当好,都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

最后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孩子进步!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上一篇:驱走心中阴霾,葆有身心健康

下一篇:暂无文章

熊英武

省份: 地区:
学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利济北路49号

电话:NaN

邮箱:undefined

熊英武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熊英武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