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探索多样化优质化发展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高中名校比拼 “创新人才培养”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是今天本市多所高中名校探索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有益尝试,也是为众多优秀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的重要途径。晨报教育盘点本市多所优质高中探索早期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特色活动等内涵,期待能帮助中考考生和家长更为科学合理地选报志愿。
培养理念
整合资源 培养创新型人才
记者发现,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少高中校既结合各校的办学优势,还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办,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据了解,四中“道元实验班”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十一学校高中“科学实验班”是全国首家设在中学的科学实验班。十一学校选拔一批对自然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初中毕业生进行实验培养,造就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创新人才。
本市首个人文实验班——一零一中学人文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国际化视野,关注社会、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未来杰出人才。实验班与北大、清华、人大、社科院、中科院深度合作,获取课程、师资和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支持。今年育英学校成立了国内首个“经济学实验班”,该实验班将以育英学校的育人目标为宗旨,让学生学习和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知识,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和体验。
汇文中学将“全人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汇文中学提出了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个性化需求,适应学生主动发展、长远发展的“整体设计、分段落实、奠定基础、关注个性、相互衔接”的联动培养体制。首师大附中创新实验班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创新人才”为总目标,努力培养出高素养人才、高学养人才和高精尖人才。实验班不仅变革班级管理模式,而且增设自主研修课程、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增设传统文化研修课、同时引进高端AP课程、开设大学基础课程。
据了解,本市不少高中特色实验班致力于探索中学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据了解,广渠门中学今年与北京工业大学携手开设“高中理科实验班”,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实验班施行“二四学制”,学生在初中阶段上两年,一年衔接课程后直接升入广渠门中学高中部。北理工附中开设的“理工实验班”是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旨在培养优质人才的特色实验班。
北京十二中依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航天科研机构和钱学森青少年航天创新学院,创办“钱学森航天实验班”,探索早期拔尖创新人才以及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三十五中联手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创办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将学校科技教育与同步进入国家院所实验室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拓展科学视野、提升科学素养、锻炼创新能力。东直门中学的“叶企孙实验班”实施基础与实验并重的教学模式,引领实验班全体学生走进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让他们在科学家身边锻炼、成长。
北京十八中借助新媒体多样化的技术手段,灵活便捷的应用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探索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校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创造性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
特色课程
量身订制 开发多元化课程
特色课程是特殊人才培养的基础。高中特色实验班借助学校的办学优势及合作资源,为学生设计了一套适合兴趣发展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汇文中学在课程建设上提出了建立横向和纵向结合的立体式课程结构的目标。其纵向课程开设不同学段相互有机衔接的,适合有特殊兴趣和一定专长的学生其知识、技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纵向拓展的课程。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包括,涵盖科技发明与制作、机器人等课程的小初衔接课程;涵盖学科竞赛、英语阅读与口语、《史记选讲》等课程的初高衔接课程;另外还开设了高等数学、四六级英语词汇等与大学的衔接课程。
据了解,十一学校的“科学实验班”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开发不同的课程。实验班将构建动态的“班内模块”,学生在学业初期根据选课类型、学习方式形成不同的“模块分组”。随着学业的推进,还可以按照不同发展方向,组建新的学习模块。
三十五中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搭配了五大课程“套餐”——国家基础必修必选课程、综合选修课程、中科院课程、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172种“菜点”。其中,中科院课程是学校与中科院合力打造的“特供”课程。在高一的基础性课程单元,聘请科学家为学生讲解科技前沿和热点,帮助学生开拓科学视野、启发科学兴趣。另外,作为教育部和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三十五中去年启动“二四制”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整体优化中学6年的课程,穿越学段、学科和体制,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提供“全营养式”教育。
首师大附中创新实验班开设的课程强调文理兼容,特别重视人文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特殊作用。该班文科任课教师均由文科实验班教师担任,所授内容也经过了专门的开发设计,有别于文科实验班教学,真正达到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培养情操、提升境界的目的。除了基础通修的课程之外,学校还为创新班的学生特别安排了博识课程、古今融通课程“传统文化研修课”等。
一零一中的“人文实验班”在高一年级开设人文与科学的通识课程和特色课程,侧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方向,高二将确定未来文理发展方向,按照不同方向开设不同课程。高质量完成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的同时,开发多元化校本特色微型课程,包括人文特色课程、科学特色课程、通识普及课程、大师领航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等。北理工附中的“理工实验班”强化理科课程,加强实验教学,且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科拓展类课程强调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CPS活动类课程讲求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广渠门中学大胆尝试突破学制束缚,在初中阶段开设“二四学制”实验,改变课程设置,让学生两年完成初中课程之后,四年完成高中课程,并衔接大学课程。该校还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与北科大、北化工、传媒大学、北工大以及二外签署了合作协议,大学为该校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大学先修课程。
师资配备
导师制唱主角 指导学生成长和学业
目前本市高中特色实验班大多数实行导师制,甚至每名学生可拥有多位导师,在学习和成长中得到全方位的指导。据了解,除了班主任外,首师大附中创新实验班共有全职导师、学术导师、艺体导师、技术导师和心理导师等五类导师可供选择,其中全职导师和学术导师是每一位学生都要配备的。
一零一中人文实验班也实行全程指导的导师制。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在学生的学业规划、人生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此外,实验班还借鉴“书院式”教学模式,打破年级界限,以研究项目为中心,导师指导、学生自修和共同讲习相结合。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的每位学生都将受惠于“三导师制”。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优势,为每位学生配备3位导师,包括成长导师、学业导师、学术导师。科学实验班的专任教师与学生比将达到1:4。
东直门中学构建了以“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为核心的由教授、研究员组成的30余名专家教师指导团队及30名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有力地保障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学习、实践与发展。该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叶企孙实验班教学,并为每个同学指定一个兼职导师,同时邀请科技专家担任实验班的顾问。三十五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的学生进入到课题研究单元时,由中科院实验室提供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在中科院和学校“双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北理工附中的“理工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分别从校内和校外为学生配备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发展。
特色活动
搭建平台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在突破固有模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丰富学生人生阅历的同时,让学生对所学领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据了解,一零一中人文实验班注重培养模式的创新管理,两年来,实验班组织学生开展南京访学活动、中秋赏月活动,学生们走进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与林清玄、余秋雨、梁衡、王蒙等名家对话。此外,人文实验班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涉及推动教育公平、文化振兴战略、中关村创新发展、小微企业创业等诸多社会热点。
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适度延长实验课、讲座课和学科必修课程的课时,每年假期安排学生进行短期野外考察、科技实践与国际交流活动。实验班与中科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五院、航天一院、哈工大、北邮、西工大等单位共建“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场所和专家资源,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
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的课时实行“长短课制”。班级课表中,根据不同的学段和不同的学科学习内容,会设置三种课时。“大课”120分钟,比如专题实验课、人文学术论坛、名家大师讲座等;“小课”30分钟,比如科学咖啡吧,俱乐部活动、心理和艺术修养课程等;“中课” 90分钟,比如学科必修课程,自主研修、国际友好学校远程互动会议等。小学期的课时安排则更加灵活,包括参观研究设施、“亲子科学”特别研讨、科学馆课程、野外考察课程、科学课题研究等。
三十五中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程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走进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实践,寒暑假参与国内外的科学考察活动,学习科研方法、体验科研过程、增强实践能力。首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学生们拜访了近20个院所,还到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和长白山中科院野外台站等地开展野外科考。
育英学校经济学实验班将不断开展丰富且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在校内有时评社、水吧、格子屋、模联、印天下公司等社团,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在校外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国内外游学活动,让学生“触摸”经济学,感受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