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领导专家:沈献章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专访人大附中副校长、朝阳学校校长沈献章

发布时间:2013/12/17

0次查看

沈献章发布

沈献章:笃志丹心耀百花

——记语文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教学副校长、朝阳学校校长沈献章

教师心里要装国家、装教育、装学生、装责任、装追求。教师肩上挑着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工作的“责任”十分重大。这种“责任”时刻提醒我,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沈献章

温和的笑容,深邃专注的目光,显得朴素亲切,沉稳大方,始终透着卓尔不群的风度、雅而不俗的心态,他就是语文特级教师、人大附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沈献章。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特评教授、北京市海淀区高中教学专家组成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海淀区高三语文兼职教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考试》编委、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编委。他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站、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为全国高三学生做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夏日的一个下午,我们走访了沈献章老师。

教师成长三境界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沈献章参加过无数次的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在成长的道路上且行且看,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就这样一路走来,笃志丹心示大爱,化为甘霖百花开,在不经意间,沈献章也先后获得“湖北省教学一等奖”、“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然而,开启了沈献章30多年从教生涯的,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段知青经历。

1972年,高中毕业的沈献章成为了一名下乡知识青年,到了随州一个边远的公社。一个偶然的机会,文文静静、知书达理的他被选派为一所公社小学的老师。一所学校,百十个孩子,一间教室,坐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一个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使沈献章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朴实的农民对于教师的那种近乎崇拜的热情,却让他刻骨铭心。农民们不识字,但因着生活的重负,他们长于算这样一种帐:一个娃娃读书考出村子,家里就能少盖三间房,出息的娃在外工作还能往回家挣钱。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法是那时众多农民心中最坚实的信条,有着最质朴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千百万农村儿童发愤苦读的动力。农民们对老师敬仰至极,甘愿倾其所有,甚至会在那个衣食难足的岁月设法弄来鸡蛋予以款待。沈献章感受着这一切,一种莫名而真切的责任感在他心底滋生开来,逾长逾强烈。

“做一天老师,就要全心全意地对待学生和家长,决不让他们失望,绝不误人子弟”,从此,他将教书育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牢记在心,日教夜学,在这所农村学校里度过了一段艰苦而充实、感动而无悔的时光。

多少个夜晚,挑灯夜战;多少个黎明,用深深的疲惫迎来喷薄而出的那轮朝阳。沈献章认认真真地给乡村的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为的就是不辜负老乡们的期望。这是一种模糊的职业责任感。在工作之余,他依然没有放弃学习,依然在知识的海洋不倦地遨游,汲取知识的养分来充实自己。他渴求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74年,沈献章在全公社1000多名知青中脱颖而出,被推荐选拔进入武汉大学分校(现在的襄樊学院)深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名校襄樊四中做语文老师。当时的襄樊四中是湖北省首批重点学校,校内精英教师云集。学校的聘任制度非常严格,每一个新教师都能感受到强劲的压力,他们把这种压力叫做“七月之战”。

“七月之战”这是一种从五十年代就在该校形成的聘任制度:新教师在三年的严格考核里,必须同时通过学生、同事、邻校同行及校领导的三层考核才能被决定是否能有实力留校任教,被人们成为“三道关”。因此,每年的七月,都会有一批不合格的老师被淘汰出局。这种制度对于名校师资力量是一种强劲有力的保证,每一名新老师都不敢有丝毫懒惰松懈,必须扎实认真,力求全力讲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练好教学的基本功。

凭着学不知厌、教不知倦的刻苦精神,沈献章在教学上的才干日益彰显,三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各项考核。随后,沈献章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他饱读中文专业各科书籍,并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边缘学科书籍,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教学研究和校园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时期,成为他提升中文知识和自身修养的黄金期。

1984年,他被敲定为市委主要领导秘书的最佳人选。沈献章经过艰难抉择,放弃许多人梦寐以求、光宗耀祖的从政之路,选择了无名无利、淡泊一生教育行业。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抉择,理由很简单:“我当时觉得自己满腹的知识满身的本事,就想在教学上大展才华。既然认定了教书,就要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在这条道上坚定地走下去。”

“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沈献章信奉治学必须勤苦之道,他一心扑在教学上,坚持写教学后记,记录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体会与得失。由于好学,他在教学当中常常旁征博引,知识面宽广,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实践中他好学深思,刻苦钻研,对高中语文归纳分类,分为多个专题——基础知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言文、作文,每一类别他都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000年8月,沈献章调入人大附中,从此他的人生揭开新的一页,10年来,沈献章一直教高三毕业班,在人大附中这块沃土上,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工作,全身心投身教书育人的事业之中。同时,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认真落实刘彭芝校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教学理念,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心思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眼睛盯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上,紧扣素质教育的主线毫不松懈,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成就了沈献章在语文学科领域的造诣,而且使他对教师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他以个人成长的三部曲:农村民办教师——省级一流学校教师——全国一流学校教师为基调,结合其他优秀教师成长的历程,把教师成长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即“站上讲台”,教师站上讲台,就必须对自己所授课程有真切的了解,能够娴熟无误的传授本学科的知识;第二境界,即“站稳讲台”,在正确讲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解析思路、技巧以及总结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第三境界,即“站好讲台”,要能“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试题看试题”,能站在编者、作者、出题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出这些试题?每篇文章、每个习题、每道考题的意义在哪里?除了已定的文本、试题,是否还有别的内容可以代替?代替后又将有什么得失……这个阶段要求教师上课不能依赖教材,对科目知识有全面精透的把握,并进行过细致而深刻的钻研后,将成果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论述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铸为一体的。

沈献章的教师成长三境界尽管没有那么多的诗意,但却体现出了一名优秀教师的真知灼见,是对教师成长道路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其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辩证法,它设定了教师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着教师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

沈献章副校长迎接参加高考的学生

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

沈献章出生在湖北省随州市一个工人家庭。谈起过往,谈起家乡,他依然难抑深情。沈献章的父亲是一位高级技工,对孩子们家教极严。文革期间,学校停课,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沈献章上午看书,下午练字,晚上练习打算盘。他研习过多种字体,认真看过许多革命书籍,包括当时的所谓“禁书”也多有涉猎,且反复研读。

大学时代,沈献章热爱哲学和历史,博览群书。工作之后,沈献章在熟读群书之余,他还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地把这些学科的理论运用到了语文教学中。

广博的知识修养,丰厚的知识底蕴,加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得他对语文、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有许多独到的心得和看法。他认为,语文在知识上与其他学科都有交叉,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只有知识广博,拥有各种知识,才可以学好语文,才可以当好一个语文教师,否则,有时会陷入窘迫之中。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应该是脱离教学实践的纯理论的探究,也不应该是就事论事停留于现象上的教学回顾,而应该针对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到理论高度上认识,这样的教学研究才具有现实性、指导性。

基于上述认识,他的教学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探索语文教学中某些侧面的规律,因为中学语文教学有其总规律,个人力量有限,宜缩小范围,逐步探索一个个反映某一侧面的规律;一是针对教材中的较突出的有争议的疑难问题,以有关的理论为指导,深入探究。

他很早就意识到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即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一直处于一种无所谓的状态,由此导致不少学生走上了轻认识、重技巧的歧路,偏颇地认为自己写不好作文是因为没有“才气”,没有“词儿”。

为此,他研读有关书籍,积极探索作文训练的合理途径,进行了《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生写作》的教改实验,把唯物辩证法引入到写作教学中,把哲学的认知方法和规律联系实际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引领学生们用哲学方法来审题、构思。他引导学生将内因与外因、主要与次要、客观与主观、全面与片面等十几种关系,由浅入深的进行分析,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作文跑题偏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他的教改试验,得到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被认为是在思想教育和作文教学的结合上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也使得他遇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不同的意见,从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或者不假思索予以否定,而是视为进行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好机会。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沈献章一面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权威资料,一面深入钻研教材,然后运用辩证观点力求准确地解决疑难,避免片面性、绝对化地看问题。

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诋毁鲁迅的思潮,有人撰文驳斥鲁迅,认为曾经被鲁迅先生在其名作《记念,刘和珍君》中痛骂为北洋军阀爪牙的杨荫榆其实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女性。他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方文章,运用自己丰富的文科方面的知识积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出对方观点偏颇之处——-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混为一谈,用杨荫榆后来的民族气节来掩盖其先前的政治错误,明确指出必须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借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针对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素质教育和高考关系的偏颇认识,沈献章认为不能把二者简单对立起来。他指出,高考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公众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很多,但我们也应当承认,通过近年来的改革,高考已经越来越体现对能力和素质的检测。素质教育不以高考为唯一目标,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他把高考锤炼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良好的学习素养,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

三十年来,笔耕不辍,沈献章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100多篇论文,无论是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或是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都紧紧围绕教学实践,起到促进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沈献章副校长作经验报告

教师肩挑千钧重担

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多年来对教师责任的深刻感悟,形成了沈献章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教师心里要装国家、装教育、装学生、装责任、装追求。教师肩上挑着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工作的“责任”十分重大。这种“责任”时刻提醒我,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心底默默地遵守着自己的教育准则,处事方式,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风起云涌,如何花红柳绿,他都淡定从容,一心执教,踏实做事,清白做人,不为所动。

初听起来,此话平直如线,一如清水。细细品味,却能感悟到一位优秀教师纵横教坛几十年的准则,那是他在三尺讲台上面向学子和社会的庄严宣誓,是他心声的真诚袒露和人生观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装国家”就是要胸怀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祖国兴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装教育”指教师要心系教育事业,始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教育改革,努力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装学生”即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装责任”就是要时刻不忘记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奋发图强,兢兢业业,小心翼翼;“装追求”就是要不甘平庸,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成为一个目光远大、胸怀博大的人,一个气度超然的人,一个境界开阔的人。

“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是很重的,也阐明了工作的现在和未来的辩证关系。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学生是在知识花园里辛勤采蜜的蜜蜂,明天他们会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这种“责任”时刻提醒我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则是他本人的真实实践和做法,也是他几十年教育工作的真实记录和书写。

多年来,沈献章一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奢望浓墨重彩,亦求真我本色。”他的真我本色往往通过许多细枝末节体现出来的,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时钟紧紧拧在学校的钟上。数十年如一日激情付出,无怨无悔地努力,他赢得了学生赞誉和崇敬。

一位同学曾这样写道:“在人大附中,您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您的教导和鼓励让我对语文充满兴趣,以致我高三总复习时,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就是看语文书和读古诗词,而且高考最值得骄傲的也是语文的分数……现在我虽然在北京大学学医,但平时读文学类书籍仍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兴趣。感谢您交给我的不仅仅是语文,而是一种人生乐趣!”

作为学校分管“手拉手”扶助薄弱学校工作的领导,沈献章多次带领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到延庆县永宁中学、河南省新密中学、宁夏六盘山高中、云南省腾冲一中等对口支援学校指导教学工作。认真组织安排北京市农村中学教师的培训以及四川什邡、云南腾冲、河南新密等地区教师在学校的进修工作。他还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了“北京市特级教师西部行”活动,到贵州毕节、云南思茅、吉林延边等贫困地区讲学。

“责任”也使得沈献章始终关注着教育改革最新动向,并且对各种教育现象都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是毅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度时期,自主招生成为社会热点,人们议论纷纷。自主招生,会不会成为中学教学新的指挥棒?“清华系”、“北大系”自主招生联考的热闹,让人们生出这般疑问。沈献章却进行了科学的实际的分析,廓清了人们心头的迷雾,为教育改革助力。他认为,招生数量构不成冲击,考试内容没有普遍性,考分的权重不大,考试时间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他还对“华约7校自主招生联考”语文试题以及“北大系”自主招生作文试题在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科学的点评。

三十年来,尽管教材几经变更,教改潮起潮落,沈献章始终遵循着教师成长“三境界”,把握教学规律,熟悉教材,吃透教材,走出教材,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三十年来,沈献章一直践行着自己朴素的教育观,并且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岗位上尽力推行,发扬光大,惠泽更多的学生。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最朴实、最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教育理念,在当今浮躁的时代氛围中,他仿佛一块璞玉,静静地散发出柔美的光泽。

近日,受刘彭芝校长和人大附中的委托,沈献章将出任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展现在沈献章校长面前。人们拭目期待着这位深受刘彭芝校长器重并得其真传的教学管理艺术家,能够把刘彭芝教育思想的精髓带到朝阳学校,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上的天才,为它创造新的奇迹!

分享到:

沈献章

职位:人大附中副校长、人大教授

专家经典之作

联系专家

学校:

电话:

邮箱:

沈献章专家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专家—沈献章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校长网    免费服务专线:400-606-3393

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