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13
0次查看
杨春茂发布
师德修养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今天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我们理性地问一句:对高校教师师德有哪些规范性要求,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得上来。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重视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学);科研中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作风;抄袭剽窃、署名不实、请他人代写文章;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把研究生当劳动力使用等“缺德”行为。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师德制度缺失。
高校师德建设的制度缺失
说到高校师德制度缺失,最典型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首先要强化师德制度保障。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观念、品质、修养等方面的要求、评价、评价结果对教师的影响等要有一定的载体来体现。通过这些载体形成各种各样的制度。例如由行业最高主管部门颁布的职业道德规范;由不同的学校制定的校训、教师守则、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禁止性规定等。而这些“载体”,目前从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到高校都很缺乏。例如以师德作为重要内容的校训,很多高校根本没有,有的也雷同,用到哪个高校都一样,没有反映出不同高校的特色。“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文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师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师德内涵丰富的校训,对激励广大教师,促进师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把古老的《周易》卦辞中的经典融合用作校训,充满中国民族文化的韵味。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更体现出崇高的师德精神,把丰富的师德内涵蕴涵其中。简明易记,意境深远。德国洪堡大学以马克思的“哲学家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的名言作为校训;哈拂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的校训,不仅对教师是一种道德激励,对学生、对社会道德的净化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师德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分为国家、地方和高校三个层次。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无论什么样的层次或形式,都应当体现以下两个重要原则。
第一,先进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原则。一方面,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时代感,坚持先进性导向。提倡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这些,应当成为高校师德制度的提倡性要求。
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坚持师德的底线要求。不同层次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在教师考核中“一票否决”的师德内容,应当坚持“底线”原则,也就是说所有的与师德有关的规章制度中需要考核评价的标准都应当是最低标准。以保证师德制度的实际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对连师德低线要求都达不到的教师“一票否决”,解聘其教师职务,取消其任教资格。
第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谈到师德的继承,我们首先应当继承中国教师之父——孔子创立的师德理论和传统。千百年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特性,孔子创立的师德体系中的不耻下问,知过即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热爱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厚德载物,为人师表等,经过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如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朱熹、柳宗元、王安石、韩愈、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鲁迅等的丰富、完善、创新、成为对师德建设,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师德理论体系。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的师德制度建设也应当体现这些经历千百年历史检验积淀下来的师德传统。
同时,应当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师德制度建设中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制度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师德制度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
高校师德的制度性思考
根据高校教师职业性质,劳动特点要求,以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由国家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样的规范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想政治,依法执教方面的要求。主要应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参与有损国家利益的活动,不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对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言论等。
第二,热爱教育事业,按照教育规律培养学生方面的要求。忠诚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既教书又育人,恪尽职守,潜心业务,精心施教。
第三,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要求。尊重学生,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重视学生道德养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体现教师学术道德方面的要求。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恪守学术道德。反对弄虚作假,力戒浮躁学风和短期行为。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勤于实践,忠于真理、勇于创新。终身学习,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五,“行为世范”方面的要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明礼诚信,严于律己,团结合作。尊重科学,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尊重他人劳动,尊重知识产权。廉洁从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人师表。
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制度约束比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同类教育要更为重要。其一,没有任何学校是专门培养高校教师的。中小学教师有专门的学校培养,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把师德理论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并在教育教学实习中得到强化。这种专门化的培养使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之前就已对教师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有了相当的了解。而高校教师只是近年来新补充的教师才作为岗前培训内容的一部分开始学习师德理论。其二,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坐班,经常在独立的无人监督的状态下工作。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慎独”,对高校教师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当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分层次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度。
上一篇:暂无文章
杨春茂
专家经典之作
联系专家
学校:
电话:
邮箱:
和杨春茂专家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专家—杨春茂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校长网 免费服务专线:400-606-3393
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