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8月25日下午, 32中“世界咖啡屋”活动,让学校的老师们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世界咖啡屋”是指围绕一个相关问题有意图地建造一个实时的会议,通过将大家的思维和智慧集中起来解决问题、发现思考的共性的过程。可以说,咖啡屋会议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引导协作对话、分享知识并创造行动的可能性。今天,32中的教研组长、班主任以及中层干部一起走进了“世界咖啡屋”。学校教研室针对此次活动精心设计了两个主题,即“特色教研组的建设”与“责任课堂的建设”,十个小组的组长也精心设计了各小组讨论的议题。
下午两点半,在轻松的氛围中,伴着咖啡和音乐,活动拉开了序幕,各小组围坐方桌,展开了交流与讨论,有争辩,有阐述,有记录,热烈而不失严谨,而在每一次的轮换中,各组的组长欢迎新参与老师,并和他们共享此前的精华,共同探讨新的观点。经过四轮组员交换后,各小组组员归位,一起将本组所讨论的团体观点内化。最后,各小组组长向全校老师展示了本小组集体的智慧。
在讨论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对特色教研组建设的认识,认为一个教研组要成为特色,首先要让教研组全体成员有归属感,有共同发展的愿景;教研组的活动能让老师成长,进而助学生成长;教研组的活动要结合学科特点展现特色;特色教研组更要在该学科上在一定区域内有辐射力。而对于责任课堂,参与讨论的老师们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层面进行了解读,让我们进一点理解“责任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有效和高效的,更是有师生情感的交流。
每一种思想,每一个观点,都是老师们教学的体验,教学的感悟和教育的反思,都是智慧的展示,都是心声的传递。最后,学校孙家刚校长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活动的成功。当然,首次活动也有不少值得提升之处,也期待32中有更多老师走进更为精彩的“世界咖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