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学校校训:
学校新闻
我校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寄宿制中学,其前身是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1923年由民国著名教育家李石曾创建。李石曾,名煜瀛,1902年赴法留学,是最早留法的民国名人之一。1920年,李石曾与蔡元培在北京西山创办“中法大学”。三年后,建成“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和“中法大学附属温泉小学”,创建了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从建校到1938年期间,共有23名毕业生留学法国,8人获得博士学位,可谓硕果累累。走进现在的47中,塑胶跑道,电子屏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从校园内的李石曾雕像、颇有古韵的六角凉亭以及刻有“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字样的旧时牌匾中依稀可以看到昔日的景致。
在近代历史上,海淀西山一带在中法民间交流中也曾写下过重要的一笔,留下了“贝家花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著诗处”、“中法大学”等历史遗迹。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中央和北京市领导专门批示要求做好我区西山一带中法友谊纪念、挖掘和文化交流促进工作,此项活动也得到了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的高度重视。
遵照振江书记、文锴区长“集中精力做好有把握有影响力的活动”,“确定目标在中法文化节干出个亮点来”指示精神。海淀区政府从去年就开始启动了“西山中法文化史迹群”的整修改造,包括修复北京47中的部分院落、贝家花园、圣琼佩斯遗址等,预计遗迹修复工程将在今年内完工。按照规划,未来这一地区还将打造“中法风情带”,设计精品中法文化旅游线路。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建成“中法情缘纪念馆”,以纪念上世纪早期法国友人和民国名人在西山的一系列活动。展馆将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形式让游客了解中法两国交流的历史。
我们相信,依托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原中法大学温泉中学旧址内废置的独立院落完成展陈任务,积极将此成果保留下来,建立相关基地,深入发掘、利用相关文化资源,巧借外力、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资金,将历史文化资源盘活,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带动大西山旅游区开发,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中法文化、中法创意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