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之美,美在风骨;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汉字之美,美在真情。随着王丹丹老师的开场白,经过四轮比赛后胜出的16名选手闪亮登场,竟显风采!
1月3日下午,28中学阶梯教室举办的 “石家庄汉字听写大赛28中学赛区决赛”如火如荼的进行。
悠久的华夏文明,璀璨的历史文化,书写辉煌篇章的汉字;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炎黄子孙,就像这一笔一画,横平竖直的汉字一样堂堂正正!教务处李玉芳的发言强调了组织本次活动旨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识记汉字,规范地书写汉字,积极挖掘、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本次汉字听写大赛特邀新华区语委办杨红樱老师、28中教学校长张小莉、新华区教研室宁铭武老师、教务处刘红艳主任、孔庆雷副主任、韩国栋副主任莅临。侯云峰老师担任出题人,宁铭武、马娟品、金锐老师任评委,贾芬玲、郝培君、王慧荣、杨慧芳老师任记分员,张静老师任总导演。“腾飞组”“扬帆组”“超越组”“飞翔组” 组建的4支代表队巅峰对决,鏖战现场。虽是效法央视的节目,但28中的汉字听写大赛有了更多自己的风格。决赛中出现的“日常用语”、“文学雅词”、“古典成语”外,同时,比赛试题也选用了不少中学生常考的易错字,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实用功能性。比赛的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必答题部分采取“车轮式”听写制,随着听写字词难度的增大,场上选手逐渐拉开了差距,几轮PK下来,考题出现了连老师都觉得头大、认不全的生僻字、词,但还是有学生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选手不断刷新纪录,闯关成功。之后的抢答题部分,4个“学霸级”小组充分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有惊喜、有惊险、逆袭复活一样也不少。两个半小时后,最终决出了团体和个人类的奖项等级。脱颖而出的学生将于今年3月份参加市级决赛。大赛冠军将代表石家庄参加明年的全省汉字听写比赛,如果能够在全省再夺佳绩,则有望代表河北参加明年央视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字大会”。
选手们在台上竞争激烈,台下的学生们也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积极参与。想知道自己的汉字听写能力如何?大赛设置的现场互动环节,深受现场观众欢迎。很多没能参加比赛的同学通过出题人小测验,过了一把大赛瘾,有的还测试过关,获得了小奖品。
追求理解,不机械性死记是评委宁铭武老师对在场同学的忠告。“很多学生容易弄错“赢、嬴、羸、蠃”它们的下边的‘形旁’,而结合意义识记汉字就能够加深印象。”宁老师说:“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常用字,一些不常出现的字词不代表就没用了。比如,现在我们不常吃的一种面食“饸饹”。习惯中人云亦云的“hé lɑo”,其实读作“hé le”。
张校长从百岁老人杨绛的故事入手,勉励同学们要积极挖掘、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老师们在教学上所涉及的面要广,学生才能获益丰厚。脱颖而出源于广博的涉猎面和阅读量。平时的学习中要有广泛涉猎积累的习惯。
此次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丰富了28中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