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校首页|加入收藏|加入网校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

校训:

当前位置:校长网 >> 学校新闻 >>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

站内公告:

2019-10-222019年全国中学校长高峰论坛圆满

2015-05-07校长中国行——走进全国百强名校

2015-05-06校长中国行——走进全国百强名校

学校校训:

学校新闻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 —办人民满意教育屡创佳绩

同为他人作嫁衣,见证桃李芬芳时。值此第29个教师节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以人为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办人民满意学校屡创佳绩的临川一中。祝愿临川一中蒸蒸日上,如日中天,越办越红火!祝福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希望莘莘学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甘当人梯架金桥
小镇“金凤凰”成群飞北京
临川一中办人民满意教育屡创佳绩

又是一个新的学年,作为“才子摇篮”临川一中的高三学生,对未来无疑充满信心,都期望来年高考也成为“金凤凰”,飞向北京的名牌大学。

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间,该校共有286人录取北大、清华,先后7人夺得江西省高考“状元”。2013年高考,该校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除刘婧、许长发获得全省文科并列第一名外,熊鑫昌同学获得全省理科第二名(抚州市第一名):全省文理科前10中该校共有10人;全省文理科600分以上,该校有342人;一本线以上共有1656人(约占报考人数40%),二本线以上共有3002人(约占报考人数70%)(均不含保送生和体艺生);41人录取北大、清华,3人录取香港中文大学(其中1人获得全额奖学金,1人获得免学费奖学金),1人录取香港城市大学,18人录取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名牌大学。

到底是什么秘诀让临川一中屡创高考神话,成为江西一张金灿灿的教育名片?记者于今年教师节前夕来到名校临川一中采访。

临川一中2013届41名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与校长饶祥明合影留念

教师:爱生如子诲人不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临川一中教学质量蒸蒸日上、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而无私奉献,他们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学生用尊敬的态度待老师,师生和谐融洽,校园春意融融。

贵州省黔东南州王金尧校长实地考察后说:“临川一中校园内和谐的气氛,老师敬业的精神,学生刻苦学习的氛围,家长望子成龙的执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黔东南州吴盛菲老师也觉得,临川一中的老师亲切、敬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她告诉记者,每天傍晚六点,她就见临川一中老师在教室辅导学生。她问老师这么做是不是学校的规定,老师淡然回答:“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采访中,记者旁听了高一⑶班的英语课。课堂上,老师播放的是英语歌曲和英语电影。记者发现,这使很多见了英语就头疼的学生茅塞顿开。歌曲和电影播放后,老师讲解了歌曲和电影中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带给师生的除了新奇,更多的是受益。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临川一中的老师除了教法活、敢放手,更重要的是知识渊博。如在政治课上,国内外新近发生了什么重大新闻,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或者专题讲座中予以介绍。

临川一中现有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336人,一级教师226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省市学科带头人25人,省骨干教师20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人,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70多人。教师们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形象,为江西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有多人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市优秀教师、教育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家长: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我在全国许多学校参观学习过,从没有哪个地方会像临川一样,家长如此重视教育。”吴盛菲感慨地说。

在临川一中,吴盛菲结识了不少陪读的家长,他们无处不在,校内扫地的、看自行车的,校外擦皮鞋的、做小买卖的……据悉,临川一中新校区有六七千学生,住校的只有两千多人,在校外住的学生,有很多是家长陪读的。这些陪读的家长,大都是学生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她们每天早晨五点就要起床做好早点,晚上十点还要做好夜宵等着小孩放学归来。

一个跑摩的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小孩从读小学一年级起,就让在外打工的爱人回到老家陪读了。孩子考进临川一中后,夫妻双双在离校不远的地方每年花5000元的租金租了套房子,陪孩子读书。自己就在外面跑摩的,爱人在家洗衣做饭等孩子,闲时也到街上接些手工活赚点钱贴补家用。

一位叫华爱仁的母亲,来自乐平农村,2011年带着女儿蔡世培和儿子蔡学武到临川一中读书,由于家庭贫困,丈夫给的费用连租房子也不够,怎么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呢?于是,华爱仁就在临川四处帮人打短工,以弥补开支。“我不想借太多债,只想省点钱供孩子读书,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华爱仁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陪读妈妈最大的希望,就是小孩考上大学后能有一技之长。一位母亲说,我们坚信,这个出过14个宰相的地方,这个名牌大学都是“批发的”的学校,一定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

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临川才子苦中来”,这是流传在临川家喻户晓的一句话。的确,读书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刻苦努力——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本是明代顾宪成给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副对联,如今也是书声琅琅的临川一中的生动写照。在这所全国名校,读书之风鼎盛,早读、晚读已成学生的必修课,读书社、戏剧社、诗雨文学社,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学生们如饥似渴地求知蔚然成风:2009年获得我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李江雁同学,课余阅读中外人物传记就达200多部;2013年双双获得我省高考文科第一的刘婧、许长发同学都有着广泛的阅读经历,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文积淀。

来自贵州的女同学罗隐告诉记者:“我进入临川一中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学校很‘牛’,这并不是因为它的面积大,教学楼豪华,而是校门口摆放的龙虎榜,第一次看到龙虎榜上有三四十个北大、清华学子,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在临川一中,我真的读懂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含义,学习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心和刻苦。”罗隐说。由于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改进,从分班考试到第一次月考,再到期中考试,她的学习成绩日渐提高。她说:“既然来了,就要捧着胜利回去。虽然这里学习紧张,压力也大,但从同学们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我相信天道酬勤。”

学校:愿作春泥滋嫩李甘当人梯架金桥

临川一中行政领导都是长期在一线实干并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的。以校长饶祥明为例,他在临川一中执教40多年,主持编著了《高中物理教案选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课题“多媒体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在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一大批学生被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录取。出任校长后,他还曾辅导高中物理竞赛,有数十人获得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江西赛区一、二等奖。由于教育教学业绩辉煌,他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十大井冈之子”、“江西省优秀中学校长”等荣誉。

多年来,该校秉持“三个一切”的教育原则,采用“四育人”的管理形式,增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效应,使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确保指导在一线实施,服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班子成员深入教学管理第一线,各年级之间比成绩,比贡献,真正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生动局面。与此同时,建立各岗位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令行禁止,群策群力,提升分兵把口、分工合作的集约管理水平。

该校十分重视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决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蚀,经常组织班主任晚自习后到校外检查,禁止学生出入网吧。与此同时,该校定期安排行政人员负责校内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此外,该校还成立了“校园综合治理小组”和“安全巡逻别动队”,为学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该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一直把安全文明创建工作放在首位,长期与市武警支队及当地派出所建立了“警民共建”的关系,建立了严格的门卫制度,至今未发生一例“黄、赌、毒、淫”案,无一例违法犯罪行为。学校还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管理网络,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优化校园内外育人环境,保障学校治安管理。

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临川一中已基本实现完美转型,这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该校的发展之路绝非高考这座“独木桥”,而是“多样化办学”、“特色办学”的“立交桥”。比如,该校先后成立体训队、篮球队、摔跤队、举重队,培育体育特长生,为国家输送体育专业人才;并与中央美院等合作成立美术特长班,与艺术学校等合作培训艺考生,给美术、艺术特长生以发展的平台;与我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联合创办高中国际班,开通出国留学绿色通道,等等。

赤诚招来飞鸿落,深情激得玉石开。临川一中在苦练内功的同时,积极推进校际、省际、国际交流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多个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先后承办了“新疆班”“贵州班”等,援助西部教育,辐射品牌效应。与此同时,该校还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云南、新疆、贵州、河北、深圳等地学习交流,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一万多人次。

一份份厚重的成绩,一块块金色的奖牌,昭示出学校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临川一中正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乘风破浪扬锦帆,朝着“创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品牌中学”的宏伟目标,励志笃行,奋发远航。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建设路205号 电话: 0794-8441447 传真:0794-8446998
技术支持: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