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新闻联播”栏目“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系列报道以“留住蓝天卫护家园”为题播报了我校著名校友王文兴(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的先进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也纷纷对王文兴院士的先进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央视新闻联播]王文兴:留住蓝天卫护家园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今天的“领航科技创新中国”系列报道我们要认识我国大气环保科研的拓荒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王文兴。
王文兴,88岁,国内最早从事大气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主持的酸雨、光化学烟雾、煤烟型污染等课题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王文兴1952年大学毕业后,20多年一直搞化工研究,直到1973年,他被抽调参加国家首次组织的出国环保考察团,那一次,他对英国曼彻斯特保留的一段警示墙印象深刻。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出污染阴霾,而当时工业化刚起步的中国,环保科研队伍几乎是空白,服从国家需要,王文兴毅然转型,1980年他参与组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并成为大气化学领域带头人,在他牵头的多项攻关任务中,酸雨研究是最具影响也是最为艰巨的。
从泰山到峨眉,从舟山到南海,王文兴到过不知多少个观测点,亲手验证数据,严把监测质量,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在他80高龄的时候还上过泰山极顶的观测站,让同行的年轻人敬佩不已。
经过近20年坚持,一幅我国酸雨成因和分布的科学地图终于被绘制出来,这项成果获得了环境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让王文兴更欣慰的是,其中提出的控制方案已列入国家政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发达国家曾出现的严重酸雨污染。
2003年,76岁的王文兴再一次转型,他应邀回母校山东大学创建了环境研究院,致力于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些动画彩球所演示的,就是最近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新成果,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排放后如何变化,过去很难靠实验来分析,而王文兴在国内率先引入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突破了这些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项评估中,山东大学的量子化学研究成果居国际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