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3
1304次查看
王建宗发布
“科教合作: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12月24日,在长达4小时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降解塑料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题会即将结束时,与会的所有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对“科技进校园”有了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老师带领和同学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研究,我校“塑料降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终于圆满结题。项目评审组专家在当天评议后一致认为,该项目能够将资源转化的成果及时进行总结、整合、再创造,“资源包”和“学生读本”等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据了解,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启动后,自去年9月份,我校依托于中科院理化所季君晖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BS可降解塑料”,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特级教师万福院长、北师大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博士、教育部课程中心张广斌老师等领导和专家的组织引导下,与北京15中、北京小学、白纸坊小学共同组建了“降解塑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开始积极实践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中小学创新教育资源。
在我校王建宗校长和安彩凰校长的组织领导下,我校的生物、化学、地理三个学科共13名教师和高一高二年级近百名学生参与了“雏鹰计划”,对“降解塑料与可持续发展”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校校长王建宗在做项目总结时指出,“塑料降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是经过资源开发、实验探索,初步实现将PBS可降解塑料这种创新科技融入课堂、融入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学校老师的专业特长,提升其课程开发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从而,为我校科研创新的“特色办学”开拓新路。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自主实验,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们有效地将自己的思考转化为行动,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王校长说,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面对新的教育资源,他们通过自主研究和对教材进行再次深加工,实现了在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将科技成果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有参与的教师,都是辛苦并快乐着。”季君晖研究员在项目结题时表示,这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改革。北京市特级教师、宣武分院原院长万福则将此次近距离与科学家接触、跟随科学家进行科研的活动称之为“托起明天太阳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正描述着北京新的教育符号,教育已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带领和考试模式逐渐向带领学生去提问、质疑、探究和动手的方向前进。
与会专家一致给予了“塑料降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充分肯定,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永生认为此项目的探索给了基础教育很多启示,它结合国家课题,与生物、地理和化学课相结合,开发出校本课程,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更达成了教师教学思维转变的终极目标。
“科技成果的推广,当推广到企业里,就产生经济效应;而当推广到中小学里,则产生无穷的教育效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说,雏鹰计划,正在张扬着科学的教育力量。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暂无文章
王建宗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305号
电话:01011132132
邮箱:12312313@qq.com
和王建宗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北京十四中校长—王建宗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