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陈传军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陈传军校长在莱芜一中第八届一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上)

发布时间:2014/3/20

1269次查看

陈传军发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老教工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8年学校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2008年,我校坚持“德育引领,机制保障,质量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堂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的做好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巩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一)课堂教学实现突破,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以“学案导学”为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推广。

以“构建启发式新课堂”教学活动为抓手,加强课堂研究,明确课堂规范,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教学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以“周教学计划”为促进的课堂教学研究得以落实。

各级部落实了周教学计划、周教研计划、周听课计划等制度,加强了常规教学环节的督导和检查,以教学过程的扎实管理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各学科教育研究会、各年级联合教研组、各级部备课组,都建立了适应我校实际的教研制度,团体教研的的氛围日渐浓厚。

特长生培养得到强化。

各年级都加大了特长生培养的力度,落实了分学科集中“奥赛辅导”、特长生弱科帮扶和任课教师承包辅导等形式的特长生培养措施,突破特长生培养已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

以“八大升学途径”为主的升学渠道得以拓宽。

搜集整理了《莱芜一中高校招生资料汇编》,研究了“文化课原始分”、“国防生”、“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文化管理特长生”、“小语种招生”、“高考加分”等八种高考录取途径,拓展成功了通过自主招生考取清华北大的新途径,尖子生培养实现了新突破。

2008年,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个年级的教学均取得全面丰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46级向清华北大输送了3名优秀学生,有8名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录取到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北京科技大、山大等全国名牌大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又一次实现大突破。

(二)教师培训扎实有效,课程改革实现突破

教师培训扎实有效。

以“构建启发式新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校本研训,在推进教师培训的过程中着力引导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民主教学观”和“终身学习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学理论、
“以老带新”、开办“青年教师培训学校”等方式力求实效搞培训。精心组织了暑假期间的全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极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课程实施进一步规范。

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上级有关素质教育的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了学生作息时间、双休日及晚自习自主学习制度,采取多种办法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大了对各学科课程的管理和研究力度,严格落实省教育厅规定的课时要求,开齐开全了规定的全部课程。我校规范的办学行为在2008年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中得到充分肯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经验。

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了以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身体素质测评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了莱芜一中学分认定办法,建立健全了学分认定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了学分认定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严密组织了学业水平考试,坚决避免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在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现场会上,我校作的典型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人员高度评价。

走班制教学实验效果良好。

在三个年级探索实施了体育教学的模块项目走班制,在高二理科级部探索实施了数学及英语教学的分层学习走班制,科学扎实的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走班制教学的稳步实施,带来了学生学习观念和教师教学观念的大转变: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层次和任课教师,重塑或增强了学科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挑选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切实转变了教学观念,自觉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自觉性和危机感。走班制教学的突破性进展,为下一步实施必修课分层教学和选修课模块教学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三)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学生素养得到提高。

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坚持实行了“月计划、周主题”的主题教育月制度,开展了月主题教育和周六晚视频主题教育活动,注重了教育内容的系列化、层次化和实效性。各级部探索实行了班会教研制度,定主题、定形式、定主备人,实现了班会教育的经验共享、资源共享。各级部还探索实行了学生自主开展主题教育的形式,使学生在筹备和接受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

班级建设得到加强。

突出加强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的团队建设,任课教师不但承担班级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落实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要求,初步形成了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良好教育氛围。每学期一次的严格管理月活动得到了充分认可和认真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得到加强,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学校的社会声誉蒸蒸日上。

心理教育得到强化。

注重了研究学生心理,加强心理疏导,开展自主激励教育,使学生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针对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时间紧、压力大、心理问题多的实际,班主任老师加强了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消除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方法问题,拉近了师生距离,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能。
德育校本课程初步形成。

主题教育、星满校园评选、强身健体锻炼、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五个方面的活动已经成为我校“让标准成习惯”教育活动的五大组成部分,构成了我校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的五大工程。一年来,学校积极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把“让标准成习惯”教育活动纳入课程管理,把五大锻造工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范畴,实行学分认定管理,构建形成了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学生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自主能力培养有新的进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自主指导取得成效。

加强了自主指导,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效率。学校给每一个学生印发了《莱芜一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指导手册》,从时间安排、学科计划、课外活动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加强了对《指导手册》使用情况的检查,保证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扎实进行。

学生视野得到开阔。

进一步开放了校内外资源,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开放阅览室、实验室和微机室,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些设施自主学习,开阔了学生视野,落实了“好习惯+扎实的学科知识+开阔的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我校还有300多名学生与美国学生结为电子邮件伙伴,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学校积极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开展了学科活动课、兴趣活动课、艺体活动课、研究性活动课、制作活动课等课程,推动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在2008年举行的全国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有90人次获得全国、省级奖项,其中获全国二等奖9人次。在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方面,有40名同学获得专利证书,61名同学获得专利申报权。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反映了学生本人的高素质,也说明我们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民主决策制,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对学校决策和群众敏感的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健全了党务工作制度,制定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优秀党员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印发了《中共莱芜一中委员会党务工作文件汇编》。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把党支部建在学科,更好的为教师服务的原则重新建立了8个党支部,更好的密切了党群关系。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带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08年4月我校党委被评为“莱芜市基层党建工作红旗单位”,全市获此殊荣的仅有十家,市直单位仅有两家。
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制定了《莱芜一中处室职责》,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实行了《莱芜一中工作目标实绩考核评价方案》、《莱芜一中岗位聘任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制度,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将岗位工作目标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职工聘任的依据,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各尽职能,各负其责,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的管理水平。

行风教育效果显著。

强化行风教育,落实行风要求,使广大教职工的严格自律成为了自觉行动。2008年我校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全市教育行风评议我校又一次获得第一名。

(六)后勤工作扎实高效,办学条件日渐完善。

克服困难,完成了教工住宅小区的建设。

基建部门认真学习并掌握熟悉建筑规范,定期召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会议,及时指出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困难,想方设法提高建筑质量,千方百计为教职工争取政策支持,确保了工程质量,完成了新校教职工住宅小区的建设。

严格财务管理,积极建设节约型校园。

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方针,根据有关财政政策和学校的实际,定编定额定员编制收支预算,认真执行了学校财务计划。按照保运行、促发展、适当还债的原则,合理、节约、有效地支配办学经费,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提高。在财务工作中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持了月预算、核算制度,审批审签制度,收入支出公开制度,严格管理,精打细算,杜绝了铺张浪费现象,保证了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了资产管理和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督察工作,对水电浪费现象进行了通报,落实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各项要求。

提高服务意识,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

加强了对食堂、超市、印刷厂的监管,经常召开食堂、超市、印刷厂工作人员和师生座谈会,了解师生要求,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广大后勤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处处事事以学校利益为重,以广大教职工利益为重,热情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无论维修采购还是卫生保洁,无论供水供电还是餐饮质量,都及时满足了教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继续进行了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完善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确保了数字化校园的正常运转。

强化责任,积极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加强了对平安和谐校园环境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与各部门负责人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建成了校园监控网络,达到了“物防、人防、技防”的要求,坚持了校长值日、班主任住校、学生值日班、校园昼夜巡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等制度和措施,各部门、教职工实行安全工作责任一票否决制,保证了我校平安建设工作井然有序,连续4年荣获莱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另外,我校还加强了计划生育、共青团、工会、老干部等工作,荣获了莱芜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莱芜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莱芜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七届一次教代会以来的三年工作回顾

七届一次教代会以来的三年,是我校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三年,是我校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三年,突出的成绩表现在:

(一)、创新思路,构建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模式

一是育人模式的创新。确定并实施了“好习惯+扎实的学科知识+开阔的视野”的一中学生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培养模式契合了素质教育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得到了市委市府领导和教育界同仁的充分肯定。

二是育人载体的创新。以“让标准成为习惯”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实行了“铁的纪律,爱的教育”的宽严相济的严格管理,使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道德意识等有了明确遵守的标准、榜样和规范,通过三年的习练,内化为守规则的自觉意识和习惯。事实证明,这种发展人、完善人的育人载体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成为我校社会信誉蒸蒸日上的基本保证。

三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构建启发式新课堂”教学活动为突破课堂教学的载体,推广实施了以“学案导学”为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助推器。

四是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实行了“莱芜一中名师工程”建设,评选表彰了“莱芜一中名师”、“莱芜一中优秀青年教师”、“莱芜一中新青年教师二十佳”,开办了“莱芜一中青年教师培养学校”,制订了《莱芜一中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制度》,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突出了名师的价值,发挥了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学校食堂、超市等引入了公司管理制,学校在充分监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富有管理经验的大型专业公司的管理优势,不但解除了学校后勤保障复杂繁难的后顾之忧,还为学校增加了创收渠道。

(二)扎实奋进,取得了各项工作的新成效。

一是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克服资金困难,圆满完成了新校工程建设,健全完善了校园配套设施,建成了“人文、绿色、现代”的一流校园,创造了一流的教学、办公、生活环境,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办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连续三年实现高考本科录取过千人;构建形成了以“让标准成为习惯”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建立了以学分认定、基本素养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实施的走班制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社会声誉大幅度提高。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行风测评连获第一,学校吸引力越来越强,社会声誉大幅度提高,学校的龙头地位再一次得到确认和强化。

四是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搭建了教师成长平台,评选出了一大批“省、市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中名师”、“一中优秀青年教师”等,造就了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回首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感觉以下方面做的还不够:

一是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深入,教职工自觉提高专业素养、自觉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内驱力还没有激发出来;二是在关心教职工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征求尊重老教工的意愿、实现多方位沟通机制的建立、切实做好物业管理等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细致;三是常规管理还不够精细,有些工作环节的落实还有待深入;四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对我校确定的育人模式认识不到位,“构建启发式新课堂”教学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五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师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待加强。

回顾三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有以下深刻的体会:

一是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历史积淀下来的一中精神对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教师第一”的思想必须始终坚持贯彻,只有实现教师个人发展,才能促进学校长久发展;

三是“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教育的根本,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和谐发展”;

四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必须牢固确立,一切工作都应当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五是要发展就会有困难与挑战,困难是危机,更是机遇,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陈传军

省份:山东 地区:莱芜市
学校: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山东省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汶水大街29号

电话:06436412099

邮箱:879854631@qq.com

陈传军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校长—陈传军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