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帐号>>会员登录
高二政治: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赵景辉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与公平是相互对立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所以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必然要求提高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拥有的资源不同,利用的效率也不同,因而进行分配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距,出现社会不平问题。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统一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市场注重效率,主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政府注重公平,主要考虑将蛋糕如何分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注重效率,努力争取用较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效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公平。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反之,突出的不公平问题也制约和影响效率的提高,只有促进公平,才有利于争取更高的效率。
二、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平均主义则抹杀一切劳动差距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制约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最大的不公平。
(2)实行收入分配公平,必须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现阶段具有必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各企业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必然会有所差别。我国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同时,由于每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异,也必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收入差距的悬殊,又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社会的稳定。
三、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在市场经济中,又由于不同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的拥有不同,劳动能力也各不一样,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必然引起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从而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别。如果这种差别和差距进一步扩大,将会因收入过于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形成收入分配中不公平,反而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次和再次分配中都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结合,实现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的统一。
提高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果分配制度不体现效率优先,就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富裕,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发展经济,不讲究效率,实际上只能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要实现共同富裕,只能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后富起来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倡效率优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出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效率目标。
实现公平,是寻求效率目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同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客观上要求防止收入过于悬殊,要限制各类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要在分配个人收入时更多地注重社会公平,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为重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把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