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介绍
南师大附中政治教师路宽试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知道我国文化区域性的原因;明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分析】
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教学方法】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内容上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节课学习第二框。现在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有个历史事实很少有人知道,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西方人都在崇拜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形成的“中国热”持续了6个世纪。当时的欧洲人看中国,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看美国一样。中国的瓷器、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园林艺术都受到崇拜,中国几乎成为他们向往的乌托邦。中华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首先我们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板书设计】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
2、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和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文化区域性的成因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意义
2、中华文化的作用(力量)
相关视频
-
-
南京师大附中名师路宽讲高一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