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学校校训:
学校新闻
“我喜欢在这里读书,因为它让我感到快乐,我们学校的啦啦操比赛、足球比赛等都在全县得了奖。”在思源实验学校,初2017级8班学生黄敏笑眯眯地说,脸上带着浓浓的自豪。
合理布局教育资源
这是我县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纵深推进基础教育建设的一个缩影。
原来,黄敏之前在靛水中学读初一。那时候,没有多媒体,没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在这里学习氛围浓厚,同学关系融洽,寝室环境舒适,和以前一个寝室要容纳十几个人相比,现在感觉棒极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县城中小学 “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县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不断扩容提质,新建了第五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学坝小学等项目,目前正加快推进彭水第四小学在建项目、彭水第三小学、彭水第一小学扩建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彭水第一示范幼儿园、思源实验学校二期工程、民族中学新校区建设和完善第五小学教学环境等工作,做大老县城和新城学校学位增量。
“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征地拆迁和资金筹集是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县教委主任蒋勇告诉记者,例如二中的征地拆迁,最后一栋民房做了近一年的工作才拆除,在这方面我县主要依托当地政府和国土房管部门,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解释,多方协调开展思想工作;在思源实验学校资金筹集方面,除积极向上级争取相关建设资金,还大力争取言爱社会捐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用于学校建设。
改善农村学校条件
近年来,我县按照“每乡镇有一所寄宿制中心学校,有一幢教师周转房,有一个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思路,加快乡镇学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完小以上学校的投入,加快提升乡镇初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充分发挥乡镇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同时按照有多媒体教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多功能活动室、有户外活动场地、有营养午餐、有支教名师指导的“六有”标准进行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小教学点的功能,构建好乡村教育生态环境,让偏远乡村的孩子能够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经过改扩建之后,学生宿舍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学生宿舍里都实现了一人一床,并且每一间宿舍都有了单独的洗手间。”郁山中学副校长宋成波告诉记者。
“近期乡镇学校的建设,主要以维修改造完善功能为主。”教委基建科工作人员许昌兵说,通过维修改造教学楼,改善学生的活动场地、围墙、校门等,来提升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就近入学”提升幸福感
记者从县教委了解到,今年秋季开始,我县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三对口”政策,即学龄儿童与监护人的户口、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址一致,实行学区就近入学,严格招生计划管理,规定县内跨范围超计划招生实行“不认可学籍、不认可考试成绩、不纳入考核奖励、不划拨公用经费”四不原则,严格招生计划,规范招生秩序,坚持阳光招生。
“我觉得老师应该更喜欢这样的小班额,工作量不仅大大减少,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思源实验学校2016级4班班主任罗雪如是说,特别是现在班级里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对他们的了解就会更透彻。
“我是从县城到这里来读书的,在这里一个班只有四十多个同学,老师用板书和多媒体的形式,让我们学习起来不那么吃力的同时,也感到特别宽松愉悦。”思源实验学校2016级4班学生赵学敏说,到这里之后,她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自己也很快融入到了这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蔡照攀介绍,学校自去年11月12日搬迁到新校区以来,截至目前,共有28个班级,1372名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也仅有56人,其他班学生都是50人左右。特别是初三年级实现了小班额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40人左右。
蒋勇说,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学校,与此同时加强了招生管理,多措施,齐发力,确保让每一个学生能上学、上好学,快快乐乐地成长,健健康康地生活,让他们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