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刚刚落幕的第2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长沙伢子陈展鸿以339分的成绩代表中国队收获金牌一枚。今天,在长沙市一中校园内,时刻新闻记者见到了这位载誉归来的国际生物奥赛金牌得主,他是市一中2015届24班的学生,早前被保送至北京大学,一路走来的奥赛经历很精彩。
从省队到国家队 他守得住“寂寞”好好学
陈展鸿是地地道道的长沙伢子,初中就读于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从小品学兼优。进入长沙市一中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自己好玩,而且生物竞赛不用长期坐在教室,可以去实验室动手,还有机会去野外实践”,在数学和生物两科竞赛之间,最终选择了生物。去年8月,陈展鸿就获得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并被选入50人的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今年3月,他被挑选为4名代表中国赴丹麦参赛的成员之一,6月赴北大集训,在上周举行的国际生物竞赛中,他收获了一枚金牌,而中国队此行一共收获四枚金牌,团队总分世界第一。
在班上,他是生物竞赛团队的小组长,为同学答疑解惑占用了他不少时间,但这被他当做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从去年6月开始,就是一个人在学习了。”进入学校奥赛班之后,全校只有他一个人进入省队。在高二到高三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一个人度过,他被誉为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学习者。
高中时间里,陈展鸿学完了大学本科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不断练习生物学奥赛4大类6个科目的实验。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一名北大准新生,“我想做有关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以后去麻省理工深造,因为这个研究方向切实与人自身挂钩,一点点的发现和进步都将是极大的贡献。”陈展鸿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很清晰。
不爱吃鱼却偏遇上“鱼”考题 坐过山车放松
在丹麦举行的2015年国际生物奥赛,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名学生参赛,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今年全部采用“无纸化”考试,学生的答题全部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实践分四部分,每部分一个半小时。“我平时不爱吃鱼,也不做鱼类实验,但这次的动物学考试却偏偏遇到解剖鱼,”陈展鸿大呼崩溃,“国际考试的惯例是不做带血的动物实验,没想到这次是解剖处理过的鳕鱼。”他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凭借出色的实验技巧和理论知识,本以为会“匡瓢”的动物学实践操作仍获得了高分。
本次的比赛分两天进行,因为动物学的“小失利”,实践考完后他压力颇大,“然后我和几位队友一起约着去坐直升机、玩过山车。”大喊了几轮之后,陈展鸿思路回归清晰,理论部分考时六小时,他感觉“考得不错”。
这位兼具阳光和阳刚气质的学霸,平时也热衷打球、煲剧、听音乐,还玩“英雄联盟”,陈展鸿坦白道:“其实我还蛮喜欢玩手机和ipad,几乎一天都离不开,但我会规划好学习时间。”
父母均毕业于市一中 教练说感谢父母信任
教练陈新奇有着12年带生物奥赛的丰富经验,对于学生,陈新奇倾注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带学生打球、陪学生散步,学校同事戏称“陈老师陪学生的时间比陪自己孩子的时间长,陈展鸿陪老师的时间比陪父母的时间长,”哪怕是陈新奇的孩子也正步入高三关键期。
陈新奇总结说,自我学习能力强、“坐功”强是“学霸”共性。其实并不一定要智商超群才能参加竞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正是老师们的责任;“学霸”还有个共性就是合作意识强,陈展鸿作为生物学科的“领头羊”,一直无私帮助同学、辅导学弟学妹,虽然给别人答疑解惑会占用时间,但是“他能帮助别人一大步,别人也能帮他跃小步。”
“我要感谢陈展鸿父母对我和学校的信任。”陈新奇说,家长的支持是孩子成材的关键。陈展鸿的父母都曾是长沙市一中的学生,“我们其实不太管他,他喜欢玩电脑、玩手机,都不会干预他,虽说是望子成龙,但我们也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他很清楚路要怎么走。”
再添一金 这是第37枚国际竞赛奖牌
据长沙市一中副校长张万敏介绍,学校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已获得37枚奖牌,其中金牌26枚,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全部奥赛学科。
张万敏还介绍说,一中的学科竞赛起步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学科特长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学科竞赛门类发展全面,早在2000年,就已经斩获了数学等5大学科金牌。今年,5大学科都有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
面对国家学科竞赛政策和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奥赛也逐渐去功利化,学校迅速调整了培养的方式方法,利用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张万敏说,“本着发现兴趣、发展特长、培养成长、发掘潜质的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